散文:荷塘挖藕

冬日的早晨,薄霧,寒冷。我走出屋子,漫步到了墨水湖邊。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去湖畔放鬆是一種好的法子。走在寧靜溼潤的步道上,心情格外愉悅,腳步異常輕鬆;驀然發現右側的湖汊藕塘裡有一老者,他定是在挖藕吧。

這裡是浩蕩大湖北邊的一個湖汊,在湖汊東側人為築起堤壩隔出一個小池塘。塘中原本滿是荷花美景,不過此時荷葉荷花全無,只剩或黑或褐色的荷梗,橫七豎八地留在塘裡,宛若凌亂的箭桿。塘中的水已被排幹,完全見底;那個老人在塘中淤泥裡忙和著。他吸引了我。忽然,還有什麼吸引了我,那是幾隻野鴨子或水雞子或小鸊鵜,它們黑褐色的小巧身影穿梭於同樣黑褐色的泥地與荷梗之間,如不定睛觀望,實難發現它們,再細看,又見更多的水雞子在塘裡快速移動,低頭覓食。這些小小的精靈在收穫著塘中天賜的食物,那位老人也在忙著收穫,互不干擾。

我從湖邊找到小路,穿過樹林,走到離挖藕人最近的堤壩處。眼前堆滿黑色汙泥,其中泛著青色與黃色,並無難聞之味,倒是真真切切的泥土氣息。我不禁想到,這一定是上百年上千年的泥土吧;荷花確實是出淤泥而不染;世上的物種真是奇特,許多看似矛盾的東西卻是不可分的,譬如這不見天日的淤泥與純潔美麗的荷花。

再看那位挖藕的老者,頭戴一頂有沿薄帽子,上身白衣,下身黃褲,好像著了防水的皮褲。只見他站在齊腰深的淤泥裡,正彎著腰,雙手用力地拔,片刻拔出一根藕來,約有四五節長,被黑黑的汙泥包裹著,挖藕人將那藕在身邊的一小坑水裡涮了涮,放在了一邊的硬地處。這是這一年日月精華、淤泥湖水造就的果實,待弄回家裡,清水沖洗,便是白白淨淨,與排骨燉煮,便是香香美美。其身後有一小舢板,上面堆了些荷梗,挖藕人是認真地將那亂梗拔出並纏繞起來,放到那小船上的,我明白他不僅挖藕,還在清理這方荷塘。

挖藕者只顧埋頭於自己手中的活,並不理睬我。我卻有了與其交流的衝動。

我對他喊道:

“有冇得泥鰍啊?”

他答道:

“有,冇看到。”

“冷不冷?”

“哪能不冷呢?你下來試哈子。”

這時,只見一中年女子推了一輛三輪車過來,停在一旁。我想她是這荷塘的主人了,於是問道:

“你僱人挖藕,一天幾多錢?”

“我們自家的藕自己挖。”

原來如此。我又問:

“挖完了,撒蓮子嗎?”

那女人笑道:

“不是的。是種小藕。”

我明白了,簡單一句話使我長了一個見識。我告訴女子漢陽蔡甸一帶都是僱傭年輕有經驗的壯勞力挖藕的。她說,還有射水出藕等方法。我問:

“老人多大年紀了?”

“七十了。”

我立時一驚,挖藕者竟有這麼大年歲了,還能跳到這冬日的荷塘裡,進行如此繁重的勞作,讓我生出滿滿的敬佩。

那女子告訴我,這個藕塘是她幾年前下崗花錢購買的,可養魚種藕;家裡的老人閒不住且身體好,非自個下塘不可。

我再一次看那老人,只見他手握一短把鐵鍬,往前用力挖下去,然後再用力朝右甩到身後,每一個動作都是要費很大力的,在岸上都非易事,更何況在寒冷冬日的淤泥裡。我想他的雙手必定是粗糙的,他的腰桿必定是有力,他的身體必定是精幹的。這便是勞動的妙處。我不禁想起祖祖輩輩生活在北方的親人譬如我的爺爺伯父與父親等,他們都熱愛勞動,不願整日不動歇息的;而勞動給了他們好的身體。確實,愛勞動者,健康;愛勞動者,長壽。

此時,湖畔的空中響起“嘎嘎”的叫聲,抬頭看周圍的樹上有鳥的身影,那是長長尾巴的灰喜鵲,它們成群結隊地在飛翔跳躍嬉戲,難道它們也是窺視池塘中的美味麼?猛然間,還見一隻小小的翠鳥靜靜地落在池塘中間的荷梗上。遠處的湖上,有兩隻雪白的鷺鳥在盤旋起舞......

2020年1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