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安徽郎溪: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以前,全家仅靠我种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每个星期两个孩子上学向我讨要生活费时我最难。现在的日子我都不敢想,都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聊起扶贫前后的生活变化,邓远琪绘声绘色。

  邓远琪,宣城市郎溪县毕桥镇施村村民,今年42岁,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其父母年老残疾,妻子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生活捉襟见肘,外加债台高筑,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

  “人穷志不能短!”邓远琪时刻警醒自己,他多方了解,发现蛋鸡养殖这个行业不错,周期短、销路好、利润高,便萌生养殖念想。镇村两级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找上门,帮助联系县农业、人社部门对其进行创业和技术培训,教他怎么养、如何管,帮其申请到创业补助金5000元,申请小额贷款50000元盖了标准化鸡棚。技术和资金迎刃而解,短短一年,净收益达2万元,成功脱贫摘帽,现已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鸡“达人”。现在,他的养鸡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出栏率达10万只,年收入达20万元。

  “是镇村干部帮了我,我不能忘本。”在邓远琪的脱贫致富路上,镇村两级真正的做到了用真心、付真情、出真力。“下一步我还希望把这个鸡场规模再扩大一点。”邓远琪指着围栏的更远处,眼里满是憧憬,现在的他,早就跳出了家庭负担沉重的牢宠,想的更多也更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将这种温暖通过自己实际行动传递出去,要带着有意向的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

  “邓远琪产业脱贫致富事例,给周边群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村里其他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只要自身肯努力,再加上扶贫政策和干部帮扶,大家的日子肯定会过的越来越好。”下派村第一书记感叹到!的确,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脱贫攻坚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邓远琪的变化就是最鲜活的实例。

  秋冬的天色亮的晚,墙上的挂钟刚刚指向五点,一个中年男人不断穿梭于鸡棚间,动作娴熟,步伐坚定,喜于言表,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