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與山莊

祖父與山莊

祖父與山莊

古村落


在那饑饉年代,人們追尋肥沃的土地耕作,逐而紮根落戶。相對於早先居住的家園故土,後來定居生活的地方叫山莊。

孩提時,常聽母親說起,祖父生活在山莊裡,那裡還有我的三位叔父。那時,沒有走出過村莊,也不知道祖父的山莊究竟在什麼地方?因而,山莊在我的心裡很神秘,一直想象著山莊的模樣。

解放前,祖父肩挑小貨扁擔起家,常在隆德縣山河鎮的街道里跑集。等後來,手裡攢了些錢,就在沿街置辦了三間鋪面,轉辦染坊。集鎮大都立於三岔路口,山河鎮的集市也處在這樣的方位上。街道里擺攤做生意的多是莊浪人,很紅火。

離山河鎮不遠,有個地方叫菜子川。是不是那地方種菜子收成好,老百姓常種菜子,慢慢叫成這個名字。我一直這樣揣測。村子在小六盤山根底下,順著山坡綿延而下的走向,大片大片的土地平展展地鋪開,黑色的壤土層,莊戶人稱之為雞糞土,肯長莊稼,糧食收成高。大片整塊的土地惹人羨慕,那些在山河鎮做生意的莊浪人,手裡有了餘錢,一個個照樣子,在菜子川裡置買土地,建修房院,落戶到村裡。從此,女人們耕田種地;男人們經營商鋪。菜子川成了他們的落腳點,也就是他們的山莊。雖然在山莊裡挖家業,但他們還牽念著故土。

祖父鼓足勁頭,一次打成三道新院,留待分家另過後叔父們居住生活。從此,祖父領著三個叔父定居在菜子川。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姓人家落戶,菜子川成了花戶莊,有姓朱、姓楊、姓李、姓劉,近十來家姓氏。

那時,外祖父家有幾棵盛果的核桃樹。每年上冬,外祖父吆著牲口,馱著炕乾的核桃,星夜兼程,趕到山河鎮賣高價。祖父碰到了賣核桃的外祖父,一聽說外祖父家離故土老莊不遠,就覺得很親近,以鄉鄰相待。常常叫著外祖父,到菜子川裡住宿。每一次,外祖父都要給祖父家掏上兩碗核桃,說是讓小孩們改個饞嘴兒。長此以往,兩個人相熟起來,後來還成了兒女親家。

解放前,祖父的店鋪從天水進貨。雞鳴三巡,祖父帶著僱工出門趕路。天黑烏烏的,山林裡一棵又一棵的樹,猛看上去,像是眼前站著一個人,嚇得他們頭皮發麻,渾身冒冷汗。黑夜裡,他們提高嗓門,拉著話,說東道西,不停地打咳嗽,吸著旱菸,壯膽趕路。天亮了,麻影子和心中的膽怯一同散去。中途在秦安住店,第二天才趕到天水。來來去去四天時間才能進一趟貨。多少年,祖父靠雙腿跑生意,養活一家人。

祖父與山莊

春天

解放後,經歷公私合營改造,店鋪集體化了,祖父從此不再經營,專心務農。

1973年,老莊上遭了水災。祖父在山莊上給我們家打了一道新院,分足糧食,吆著騾馬到老莊上來,接我們到菜子川度災荒。母親說什麼也不願意去,寧肯吃菜喝水也要在老莊上過活。她擔心去了山裡,石頭縫裡的飲水讓我們弟兄患上大脖子病。

人生要走很多路,但關鍵處的幾步很重要,決定著命運走向。去不去度災荒?我們家面臨著命運抉擇。如果當年母親沒有主見,跟著祖父到山莊裡吃飽肚子度荒年,那麼今天我們會是怎樣的出路?我真不敢想象!有些時候,決定人生命運的真是一念之差。

探望祖父山莊的想法由來已久,卻一直未能成行。每每路過山河鎮,我總會隔窗觀望,試圖從熙來攘往的集市上設想當年的情景。今天的集鎮早已不見當年的老牆和灰瓦上的苔蘚。當年,祖父的店鋪在哪個位置?沒有人能告訴我。雖然,我一直打聽菜子川的去路;但我總是像一個毫無瓜葛的過客一樣,匆匆忙忙地路過山河鎮。

今年春節,我和二哥領著孩子們,沿著祖父當年頂著夜幕到天水進貨的路徑,去往菜子川。一路上,我竭力體會祖父當年跑生意付出的艱辛。偶爾,我會給孩子們穿插家史教育的話題,而他們卻一臉茫然。我不知道,他們到了我這個年齡會明白嗎?

沿著一條封凍的小河,逆流而上,眼前視野開闊,最遠處是一道高聳的山巒,我想那應該是小六盤的山峰。連片的土地從小河兩側緩緩爬上小土峰。休耕的土地,映照在暖陽之下,踏上去軟蓬蓬的,好像踩在海綿上。我的目光漫無目標地遊走在田野裡,祖父當年在哪塊田地裡勞作?我當然不會知道。因為祖父當年踩出的腳印,連同他自己,都被歲月的風雨沖刷進了土地深處。

村子裡靜悄悄的。老村旁邊是一片新村。新村房舍千篇一律的齊整。我們在老村裡轉悠,似乎在尋找什麼?走幾步就能看到一些庭院掛著鎖子,那些不經風雨的房舍坍塌散架。村子邊緣的高處,有一棵白楊老樹,看上去有好多年頭了。老樹像是迎接我們,又像是想說些什麼,最終什麼也沒有說出來。只是把經受了風雨的滄桑印記流傳了下來,讓經過它身邊的路人去感知。

祖父居住過的舊居離白楊老樹不遠。進門就能看到他當年蓋起的那座老上房,完好穩固地立在正上方,大約七十多年了。我仔細端詳著老屋裡尚存的老物件,哪件是祖父曾經使用過的?我渴望從中捕捉到祖父的手痕。

聽說村裡人大多想搬往銀川生活,三叔父和四叔父家早三年就搬到了銀川。二叔父家暫時還在村裡。堂哥說,估計明年也就搬走了。當然,我肯定希望他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我是一個傳統的人,很為戀家,打心底希望他們能留下來,守住祖父創業留下的根底,哪怕是一棵樹!

等二叔父家搬走了,祖父用小貨擔兒挑起的那個家,就真正地四散離奔了。祖父當年跑到菜子川挖家業,他怎麼也不願意看到一家人花雀亂飛。等他們都走了,祖父的老上房在風雨中還能挺立多久?等他們都走了,我也許再也不會去菜子川了,因為我不忍心看到祖父舊居倒塌後的廢墟。

漸漸地,菜子川成了我記憶中難以抹去的印記。


祖父與山莊

小橋流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