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這幾件事家長一定要注意

夏日炎炎,天氣越來越熱,中暑成為了一種常見病。對於身體發育還不完全的孩子們來說,中暑更是一種比較大的威脅。

這幾年,我們經常會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看到“家長將孩子遺忘於車內,孩子不幸身亡”這樣的新聞。這些可憐的孩子,死因就是中暑導致的器官衰竭。

夏季防暑,這幾件事家長一定要注意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造成中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環境因素,高溫、暴曬、通風差、溼度高等情況,都可能引起中暑。二是個人體質因素,身體情況弱的小孩子相對於大人,更容易發生中暑。

根據日本的模擬實驗,在汽車車廂內溫度達到45攝氏度的情況下,如果把3歲幼兒放在車內置之不理,只需13分鐘孩子就會中暑。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 11508-89),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現是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在這個階段,只要及時發現,正確處理,一般都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後果。主要的治療措施如下:

1.停止活動,並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中休息。脫去多餘的或者緊身的衣服。記住,通風很重要。

2.如果患者有反應並且沒有噁心嘔吐,給患者喝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3.讓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溼的涼毛巾放置於患者的頭部和軀幹部以降溫,或將冰袋置於患者的腋下、頸側和腹股溝處。

5.如果30分鐘內患者情況沒有改善,尋求醫學救助。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中暑的情況發生,那麼家長應該怎麼預防孩子中暑呢?

避免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中

既然中暑是由於高溫引起的,那麼預防中暑的第一原則就是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活動。

要注意,高溫環境可不分室內室外。也就是說,既要避免在室外長時間暴曬,也要避免在高溫、通風不好的室內場所長時間進行活動。

所以,如果在戶外活動,請做好戴帽子、打傘等防曬工作;如果在室內活動,請一定做好室內的通風。

無論如何,都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活動,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前面說了,體質差的人更容易中暑。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是預防中暑必不可少的。這包括注意休息、加強鍛鍊、心情舒暢等多方面。

補充充足的水分

有的研究認為,中暑是在人體缺失了相當於體重3%的水分時發生的。這個數量,對於成人來說,大約是2公斤。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大概是400克。所以,多飲水,對於預防中暑是非常有效的。

孩子如果活動較多,出汗很多,可以給孩子喝運動飲料,這樣能夠迅速補充流失的鹽分和電解質。

正確使用空調

對於空調,不同的家長往往有著截然對立的觀點。有家長認為空調的溫度應該調得低一些,這樣有利於防止中暑。有家長則認為,開空調不利於鍛鍊孩子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主張不開空調。

夏季防暑,這幾件事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首先,在炎熱的夏季,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活動溫度,空調是必須使用的。為了鍛鍊孩子而不開空調,這不僅本末倒置,而且容易使孩子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從而加大了孩子中暑的風險。

其次,空調的溫度不能調得過低,室內溫度保持在25-26℃即可。如果是晚上開空調睡覺,保持在27℃才是舒適的溫度。過低的室內溫度,會使得孩子出門活動時,對於外界的相對高溫無法快速適應,可能在外界溫度並不非常高的情況下出現中暑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