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長,讓孩子學點“沒用”的東西又何妨

最近開學了,又到了幼兒園的孩子們報名興趣班的時候了,家長們不免要私底下交流議論。

前兩日,糖心兒同班同學的家長說起給孩子報了珠心算、英語和小主持人,還意得志滿地炫耀戰果,說孩子上了半年小主持人興趣班,“能認識一百多個字了”。還言之鑿鑿地傳授經驗:“學這幾門將來上學都能派上用場,學其他的都沒啥用……”

在這樣的家長看來,只有能提升學業成績的投資才值得,反而花錢去學舞蹈、繪畫、輪滑之類,都是浪費錢。

的確,在大多數家長的心裡,“惟有讀書高”是千古真理,若是學個美術,搞個文藝,當個運動員,相當於不務正業。所以,他們斷不會讓孩子走這條道路,也沒必要在這些方面投資。

人生漫長,讓孩子學點“沒用”的東西又何妨

大學時,有一位中年老師在課堂上偶爾提起五歲的兒子在學習圍棋,不免感慨了一句:“要學就學一些日後學校裡不教的東西。”在他看來,花錢把學校裡的功課提前學一遍,那才真是浪費!

如今想來,我對這位老師不由心生敬佩。

的確,人的素質是綜合的,不能只是一臺學習和工作的機器。文藝、體育,能夠幫助人更好地去認識世界的真善美,甚至會對學習科學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愛因斯坦是小提琴高手,音樂給了他理解世界的靈感,可謂是他一切思想和行為的核心。也許沒有音樂,就沒有相對論的產生。

所以,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敵,但大家卻往往渾然不覺。畢竟深處競爭激烈的社會,想要做到超然外物,一般人估計沒這個道行。

其實,我這個俗人有時也難以免俗。

人生漫長,讓孩子學點“沒用”的東西又何妨

最近,糖心兒在學美國Raz分級閱讀,參加了一個打卡活動。雖然她興趣濃厚,但是我發現,只要有單詞讀得不對,我就會不自覺地糾正,她如果重複3遍以上就會不耐煩了,各種撒嬌耍賴不願意再讀。有一次,選的一本書難度偏大了一點,她讀得吃力,半途而廢,我勸說無果,心裡也很焦急。

是要教導她克服困難,堅持讀完?還是由著她放棄?

這在很多人看來根本不是選擇題,半途而廢還有什麼可說的,自然是要講一番道理,威逼利誘,迫使孩子貫徹堅持不懈的大原則。

但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後者。因為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英語啟蒙的目的是什麼?是希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是迫不及待地讓她贏在起跑線?

如果一個單詞或者一本書的難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與其拔苗助長,不如尊重事實,保護她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日積月累的慢慢提高來鞏固興趣、培養語感,才能在未來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

學習,終究是慢功夫。這條路急不得,也無需為了心無旁騖而放棄嘗試那麼“沒用”的領域。就像一棵樹,主幹再茁壯,沒有茂盛的花與葉,縱然是棟樑之才,也是索然無趣。

人生漫長,讓孩子做點喜歡的事又有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