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次農民起義,包括元末朱元璋的起義和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兩次起義都影響深遠,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那就是雙方都定都南京,為什麼朱元璋取得了最後勝利建立了明朝,而洪秀全卻落得個慘敗而歸?分析當時的形勢及二人的才能,原來,洪秀全的慘敗早就註定了。


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朱元璋和洪秀全所處的時代不同。

當時,元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高層內部常年內訌,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軍隊當然也受影響。原來入主中原的那支虎狼之師早已疲弱不堪。朱元璋的部隊一路走來,所向披靡,元軍望風而逃。


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而洪秀全面對的是內憂外困的清王朝,雖說實力不如康乾盛世時期,但是難得的是皇室空前團結,在用銀子和土地擺平外患的同時,能夠齊心協力對付內憂。再加上當時曾國藩的湘軍等地方武裝在朝廷的支持下逐步發展壯大,太平軍以一隅敵全國,長此以往,怎麼會是朝廷的對手?

朱元璋和洪秀全戰略眼光不在一個檔次。

朱元璋從起義的初始階段就明確了自己的“稱王之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朱元璋是把南京作為一個據點,進可攻退可守,他的第一目標當然是鞏固南京的城防,然後伺機向外擴展,等攢夠了實力在攻取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這種韜光養晦的戰略讓朱元璋每走一步都很從容。


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而洪秀全的太平軍兵力有限,雖號稱百萬大軍,其實最多不超過40萬。而且這40萬太平軍專攻清軍實力空虛的城市,等到攻佔南京之後,高層之間內鬥日益加劇,統治階層享樂主義盛行,這些原來為老百姓代言的起義軍將領做出了比清廷還要不恥的事情(大家可以通過資料看洪秀全等人的醜惡嘴臉)。後來清軍從東西北三面攻入,太平軍兵敗如山倒。

朱元璋和洪秀全面臨的國內形勢不同。

和朱元璋同時的起義軍主要是西邊的陳友諒、徐壽輝的起義軍,東邊的張士誠起義軍,南邊的方國珍和陳友定起義軍,其中最有實力的是陳友諒和張士誠的部隊。雖然朱元璋處於包圍之中,但是各路起義軍之間矛盾重重,不可能聯合起來滅掉朱元璋。


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但是朱元璋這個時候很聰明,他準備主動出擊,各個擊破,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穩定了自己的局勢。

但是太平軍不同,從定都南京的那一刻起,就遭到清軍中央軍和地方武裝的北、西、南三面合圍,向東就是大海了,根本沒有時間各個擊破,所以很多軍事將領被迫也好主動也罷,帶領少部分部隊突圍,碰碰運氣,這裡面石達開和李開芳、林鳳祥等人都做過嘗試,但是都失敗了。


八條街的差距!同樣定都南京,朱元璋成功,而洪秀全慘敗

綜上來看,朱元璋的成功和洪秀全的失敗源於所處時代的不同和個人戰略眼光的差距。我個人認為,時代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但是個人戰略眼光之間的差距確實無法彌合的,就這點而言,朱元璋甩洪秀全八條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