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文 | JX藝術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宿利群先生去故宮看“大明成化官窯瓷器展”,一位朋友推薦他認識了一位來自景德鎮的朋友羅國新。他帶了很多瓷器到故宮,像擺地攤兒一樣擺在故宮的展廳裡。他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圖片,宿先生覺得這個人挺神奇,看他拿著那個破舊的成化窯殘片和故宮瓷器展的原件在那兒比,宿先生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認識他。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瓷片—宣德青花行雲龍紋大缸

然後通過朋友介紹,見了四次面。他一開始不願意見宿先生,也不知道認識他是出於什麼考慮。後來通過朋友的推薦,他們終於認識了。宿先生說,你的這些瓷器很有意思,我想畫。一開始他不太願意借給宿先生,他說,你拍照片吧。宿先生拍了若干張照片,畫了大概一週的時間,然後發照片給他看。他說:“宿老師,你的這個畫很有意思,我頭一次見這麼畫。”於是他就邀請宿先生去他那兒,宿先生前後去了四五次他在北京的住處,臨別的時候,他借給宿先生七件瓷器,包括成化窯的碗,還有喝酒的杯子和喝茶的盞。宿先生問他什麼時候還他?他說,你想什麼時候還就什麼時候還。就這樣,他們成為了朋友。羅國新先生又叫“羅瞎子”之所以叫他瞎子,其實是針對景德鎮官窯陶瓷而言,“瞎子”不瞎。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瓷片—宣德青花行雲龍紋大缸

後來他約宿先生去景德鎮,他家裡有更多的東西可以讓宿先生畫,宿先生非常興奮。在17年4月17日宿先生去了景德鎮,一待就是12天,一直到4月29日宿先生才回京。基本上他把認為比較重要的瓷器都畫了。從那以後,宿先生非常痴迷於畫瓷器,並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他畫起畫來,可以連續一天什麼也不幹,一直畫畫,因為他覺得畫畫需要一鼓作氣,必須要把瞬間的感悟記錄下來,用繪畫的方式把它再現在紙面上,可能這種感覺瞬間就會消失,所以儘量不要間斷。一直持續到2019年的今天,宿先生有時間就會去景德鎮呆很長一段時間,瞭解他的朋友都不用問,肯定又是去畫畫去了。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宣德龍缸彩繪》 180x98cm 2017年 宿利群

從宿先生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文情懷和對藝術人生的感悟。他畫破碎的瓷片,再重新組合起來,產生一種特有殘缺的破碎的美。宿利群先生曾是大學的老師,後成為職業畫家、收藏家、職業建築設計工程師他擁有著多重身份,成為藝術界少有的擁有多重身份的“跨界”藝術家。而之前提到過跨界的實質是多元觀念的交匯共融,需要畫家合理掌握分寸,以促進新水墨的良性發展。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宣德龍缸彩繪》局部

宿先生通過對生活事物的觀察所帶來的靈感,使他的繪畫充滿的獨特的視角,每一幅作品都非常出彩。宿先生把瓷片圖案化,用一種很弱的對比把真實的瓷片經過組合做成圖案式的繪畫。他的作品構圖出現大面積的留白,殘片組合中的空白產生深遠的意境,引人深入思考。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宣德龍缸彩繪》局部

宿利群先生這一系列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一幅作品是這幅2017年創作的尺寸為180x98cm《宣德龍缸彩繪》。在17年宿利群先生的繪畫展覽上,到場嘉賓都對這幅作品表示讚賞。這幅作品近兩年來也受到學術界和媒體界的普遍關注。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宣德龍缸彩繪》局部

從宿利群先生那裡瞭解到這幅作品畫的大缸是宣德年間的大缸,這種大缸是非常少見,為什麼呢?因為宣德年間的燒造技術沒有達到那麼的好。也就是說,它的科學的燒造技術並不完善,這個缸的高度從地面算起,應該是一米左右,在宣德年間來說,這麼大的大缸,由於它的壁厚非常厚,導致燒的過程當中很艱難。也就是說,每燒一大缸它就會爆炸。據宿先生所瞭解,宣德年間之後才逐步把這個大缸才燒造完成,這種大缸由於它的殘破,然後又把它拼裝起來,宿先生是覺得就是通過這個龍紋大缸的這種殘破組合在一起,它的空白的地方的就是石膏填補,從構圖的角度上,從繪畫的角度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利用大缸當中石膏白的留白在和整體畫面空間當中的留白,形成一個關聯關係,這樣的話,整體的畫面的就是完成,也比較好看。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宣德龍缸彩繪》局部

宿利群先生的作品描寫殘缺的古代瓷片,他將這些瓷片組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作品題材,通過對於殘缺瓷片的描繪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從宿先生作品中可以體會到:完美的不一定是永恆的,殘缺的往往更具有永恆的意義。而在2019年的10月26日,宿利群先生也將在北京舉行他新的水墨繪畫展,給自己和喜愛他水墨作品的朋友們交一個現階段新的答卷。

藝術家介紹:

破碎的瓷片、殘缺的永恆丨宿利群藝術

宿利群,1961年2月19日生於北京,祖籍遼寧瀋陽。從事壁畫、環境藝術創作設計。現為清華大學清華工美高級工程師,自由藝術家。1981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吳冠中、袁運甫、杜大愷先生,學習壁畫專業,1985年7月畢業並留校任教,曾任裝飾藝術系系秘書,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學術秘書。1995年至1996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研修。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畫—《大自然的呼喚》(1990年),彩色琉璃壁畫—《百鳥朝鳳》(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宿利群油畫作品展”(1989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尋真·宿利群油畫、水墨作品展”(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