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璞公英 2018-05-21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2017年12月3日,美国零售连锁药店巨头CVS与美国安泰保险(Aetna)联合宣布:经双方董事会同意,CVS与安泰保险已签署合并协议,CVS将以“现金+股票”方式总价约690亿美元收购安泰保险。若考虑安泰保险的负债,此次交易总金额为770亿美元。

此次交易得到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如果该项交易达成,那么就意味着全美最大的连锁药店、第二大PBM公司和第三大保险公司将合为一体。更重要的是,该交易或许将是世界范围内零售药店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它将引领行业重要变革,同时对美国国内的医疗保险政策和产业也将产生相关连锁反应。《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桩交易如果最终获得通过,将“重塑美国的医疗行业”。在亚马逊有可能杀入医药零售领域、沃尔玛(已有药品零售业务)有可能收购哈门那(Humana)的产业整合大背景下,行业中巨头,合纵连横,博弈、引领或追随,既为棋手、也为棋子,既被时势所迫,也在书写历史。

这一交易目前尚在审批和推进过程中,有望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最终交易。对这样一个世界级影响的医健产业并购重组项目,深入了解、观察、分析和借鉴,无疑有其意义。

一、 交易双方介绍

1. CVS

CVS是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及领先的医药福利管理公司,总部位于罗得岛州,全职雇员近16万人,年收入约1848亿美元(2017年报),在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居第18位。2018年5月18日,CVS市值660亿美元。

CVS 拥有约9800家药店与超过 1100 家门诊诊所(2017年报),其零售药店除了销售处方药以外,还销售 OTC 药品、美容护理产品、方便食品与季节性商品等商品。 2007 年, CVS 斥资 210 亿美元收购药品福利管理公司 Caremark Rx 后,成为了全美第二大药品福利管理公司。药品福利管理是介于保险公司、制药公司、医院与药房间的管理协调组织,目的在于有效管理医疗费用。药品福利管理机构与制药商协商价格,寻求额外的回扣和折扣,以降低消费者的自费成本。

在医药零售行业,CVS的传统竞争对手是沃尔格林(Walgreens),后者于2014年收购欧洲最大药品分销商瑞士博资公司,以推进全球业务;2015年,沃尔格林(Walgreens)发起对Rite Aid(全美第三大连锁药房,规模排在CVS和沃尔格林之后)的收购。根据沃尔格林2017年报(财务年度截止日为2017年8月31日),其全球11个国家有13200家药店,年度营收为1182亿美元。2018年5月18日,沃尔格林(Walgreens)市值638亿美元。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2. 安泰保险

安泰保险是美国第三大医疗保险公司,年收入约605亿美元(2017年报,比2016年的630亿美元有下降),为近2220万名注册雇主提供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其他医疗服务。安泰保险是美国成立最早的医疗保险公司之一,其国内业务从企业医保到政府计划,涉及面十分广泛。2018年5月18日,安泰保险市值为578亿美元。

2015年7月,在并购狂潮席卷医疗保险产业的大背景下,安泰保险宣布:该公司同意以370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哈门那公司(Humana)。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哈门那日益增长的Medicare Advantage业务与安泰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及商业实力形成优势互补,两者结合将通过Medicare Advantage计划服务于最多的老年人,并成为美国第二大管理型医疗的公司。” 但,这两家保险商的合并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受到指责,认为这宗交易和另一宗类似合并(Anthem收购信诺)将导致产品价格提高,美国司法部提起反垄断诉讼、阻击双方合并。2017年1月,美法官裁决安泰保险不得并购哈门那。2017年3月,牵手一年零七个月后,安泰保险和哈门那放弃了它们的合并计划。

安泰保险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行业第一的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其主要业务包括健康保险业务板块(UnitedHealthcare)和保险业务延伸的Optum板块(进一步分为OptumHealth、OptumInsight、OptumRx三个平台)。根据公司2017年报,其2017年全年营收为2012亿美元,为安泰保险全年营收的3倍多,其中:UnitedHealthcare板块年营收为1626亿美元、主要为药品福利管理的OptumRx板块年营收为370亿美元。2018年5月18日,联合健康集团的市值为2351亿美元。

安泰保险被指缺乏联合健康集团的多样性;另外,因于2017年被迫放弃对哈门那公司的收购计划,被认为未来增长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二、 交易方案、意义及实施

1. 交易方案及进展

根据2017年12月3日CVS与安泰保险的联合声明,CVS将以690亿美元收购安泰保险,安泰股东每股将获得207美元,包括145美元的现金和0.8378股CVS股票(当时价值62美元,折合12月1日CVS每股收盘价75.12美元的84%)。安泰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大约22%的股权,其余股权为CVS股东持有。

交易完成后,安泰的三位董事,包括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托里尼,将加入CVS董事会。安泰保险将作为CVS的独立业务部门运营,并继续接受现任管理团队领导。

对以上交易安排,2018年3月13日,CVS和安泰保险双方各自股东大会高票通过(超过95%赞成率)。

在本交易的政府审批方面,美国司法部的审查处于正常反馈沟通过程中。合并方已向28个州保险部(Department of Insurance)递交了申请(Form A),部分州在安排听证,部分州已同意,如佛罗里达已在2018年4月13日给予同意。

在内部组织推进合并方面,双方公司已组建高层面的整合管理办公室(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fice),以实现两个目的:(1)保证合并平稳推进,并落实在合并后第二个完整年度实现7.5亿美元协同效应的具体路径;(2) 研究和提出合并完成后长期增长路线图。同时,双方派代表组建了22个整合工作小组,以研究广泛而具体的合并目标,如:双方合并后如何更有效工作、运营流程改善、创新和发展机会等。另外,更深入的工作是,双方已开始推进第一批项目,拟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哮喘、抑郁等)开发和设计有效干预工具(包括店内干预、家庭活动、数字工具、数据分析等)。

本次合并,双方合理期望可以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2. 交易对双方意义

在合并消息宣布当天,CVS和安泰保险双方CEO联合接受美国财经电视频道CNBC采访,表示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更加“接近用户”,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改进“用户体验”等。后期,双方CEO又分别公开表示,两者的合作可能是医疗成本下降的开始。

安泰保险目前拥有约2300万名医疗计划的参与者,CVS拥有9800家药店和1100多家诊所,每年通过公司的药品福利管理业务处理超过10亿份处方。通过与安泰保险合并,CVS将能够扩大覆盖范围,包括医疗福利空间。合并后的公司也将有更好的地位与药品制造商谈判折扣。

有分析师表示:“与安泰保险的潜在合并将会给CVS带来更大的影响,2300万安泰保险医疗计划的参与者在未来将通过CVS得到他们的处方。”

CVS与安泰保险合并,从二者表述及进取角度,可以提高效率、发生协同效应、为共同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综合服务。同时,从防守角度,也是双方顺应时代发展、抵御来自目前同行业(沃尔格林、联合健康保险等)及潜在竞争对手(亚马逊、沃尔玛等)竞争的手段。CVS和安泰保险不是简单合并,合并后双方将进行业态重组和升级,导致竞争对手很难简单模仿和竞争,从而确保合并后平台的行业地位与竞争力。

3. 交易实施问题

(1) 不需停牌

在“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系列之一:恒康医疗”案例中,可以看到200亿市值的恒康医疗因为评估值9亿人民币的并购项目而长时间股票交易停牌!在CVS与安泰保险合并案例中,690亿美元的总交易额,但股票并不需停牌。美国市场上推进或可能推进的其他重量级并购重组项目,也不会导致上市公司股票长时间停牌。而2016年4月8日启动的华润医疗与凤凰医疗并购重组项目,香港上市公司凤凰医疗股票也不需要长时间停牌。

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停牌,国内证券监管机关应该有很多理由、中国证券市场应也确有一定特殊性。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证券市场监管严密、披露及时和完整,适格投资者自行做出投资判断,股票正常波动是市场正常现象。并购重组过程中动辄长时间停牌,是国内监管技术和并购技术均不醇熟的表现,是相对省事但也比较笨的监管方法,侵害上市公司股东的财产权利。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和完善,这种并购过程中长时间停牌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2) 融资

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能看起来波澜不惊地支撑CVS&安泰这样体量的并购项目,除监管技术比较醇熟外,包括贷款、发债等在内的各类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有效也是重要方面。对CVS并购安泰保险案例,需要约490亿美元现金支持交易,这是个不小的数字。

为筹资进行这次收购,CVS将发债逾400亿美元。根据有关报道,这将成为债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司债发行交易之一。

根据CVS2018年3月8日的发债文件,CVS将发行9批次的高级无担保债券,包括固定利率以及浮动利率。债券的最长期限为30年,具体如下:

Title of Each Class of Securities

to be Registered

Amount to be Registered

Floating Rate Notes due 2020

$1,000,000,000

Floating Rate Notes due 2021

$1,000,000,000

3.125% Senior Notes due 2020

$2,000,000,000

3.350% Senior Notes due 2021

$3,000,000,000

3.700% Senior Notes due 2023

$6,000,000,000

4.100% Senior Notes due 2025

$5,000,000,000

4.300% Senior Notes due 2028

$9,000,000,000

4.780% Senior Notes due 2038

$5,000,000,000

5.050% Senior Notes due 2048

$8,000,000,000

此次发债由美国银行、巴克莱、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具体负责。此前,债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公司债务发行是2013年韦里孙公司发行490亿美元债券,以及2016年安海斯-布希英博发行458亿美元债券。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美国的上市公司在行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可以得到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企业一次性可融资高达数百亿美元,其中部分债券期限可长达20-30年,且利率很低。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产业,可对实体和产业整合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支撑,而不是简单的无技术含量的食利或盘剥。

(3) 反垄断审查

目前,CVS与安泰保险合并案最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应来自反垄断。对这样一个体量的合并,需要进行司法审查、甚至需要就是否涉及垄断进行法律诉讼。之前,有两个与本案有较强可比性的案例被视为涉嫌垄断而最终被否,本文第一部分都略有提到:

(i) 安泰保险与哈门那(Humana)并购案;

(ii) 沃尔格林(Walgreens)与其直接竞争对手、排名全美第三的零售连锁药店莱爱德(Rite Aid)的合并案。

对第(ii)个合并案,美国联邦法院认为沃尔格林(Walgreens)与莱爱德(Rite Aid)的此次整合是同一行业内直接竞争对手的非公平竞争行为,将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但此交易并没有像安泰保险与哈门那案那样完全取消,而是由全盘收购改为只收购一部分店面。

CVS&安泰保险案,与安泰保险&哈门那及沃尔格林&莱爱德案不同,不是同一行业内直接竞争对手间的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横向”并购,而是有产业上下游意义的“纵向”并购。因CVS&安泰案不涉及对直接竞争对手的兼并嫌疑,且可视为两家公司面对外部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反应,业内认为这样的交易对反垄断当局来说是威胁较小的,相对容易获得通过。

但反垄断法律解释和操作空间很大,执行无刚性和绝对标准。由于并购金额达到 690 亿美元,美国司法部仍有可能中止交易,此前 AT&T 试图以 850 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同样是纵向并购)就被美国司法部要求停止交易。另有媒体指出,有消费者担心,该并购将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机会,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这种消费者角度的关注,将影响反垄断审查部门最终判断和决定。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三、 交易背景及影响

CV与安泰保险合并案例,是近十年行业最大并购案。但此案例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时代大背景的体现,是行业重组整合一浪高过一浪的巅峰象征。美国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经过多年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在较为成熟的行业早已不是自由竞争,大都形成寡头垄断;一定程度上,寡头动态就代表了行业动态。同时,最大的竞争威胁,往往不是来自行业内部,就如当年恐龙灭绝,不是因为其他恐龙一样。

要理解CVS与安泰保险合并的商业逻辑,更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外部,看整个行业,甚至把目光投放到行业外。对亚马逊、沃尔玛、信诺等行业内外巨头正在考虑甚或已推进的产业动作有所了解,即会了解CVS与安泰保险的合并有其必然。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1. 亚马逊

亚马逊是全美最大电子商务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1779亿美元,2018年5月18日市值7639亿美元。相比之下,沃尔玛2017财年营收5003亿元,但2018年5月18日市值仅2469亿美元。二者营收与市值倒挂,反映了市场对二者价值和未来发展预期的不同。

业内普遍认为,亚马逊在成为全球品种最多的网络零售商过程中,对传统零售形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可以说已完全颠覆了传统零售行业。如今,亚马逊已开始觊觎新的领域,医药行业很可能是其下一个野心所在。在这家电商巨头可能进军医药业务的消息(亚马逊大量招聘医药人才、亚马逊与制药企业进行洽谈)传出后,包括CVS、Walgreens等美国大型医药连锁企业的股价随即大跌,这与亚马逊在宣布收购全食超市后,Costco、沃尔玛等股价出现大跌的景象如出一辙。

一旦亚马逊开始售药,CVS这种线下零售模式将毫无优势可言。如果此次并购后两家企业业务融合能够按预想推进,那么CVS就将不仅仅只是一家“药店”,而会变成一个提供医疗保健系列产品的综合服务平台。这样的发展模式轻易不会受到亚马逊的剧烈冲击。这可以理解为CVS&安泰保险案例的最大外在动因。

另外,亚马逊已经出手、且在业内产生巨大影响的是,2018年1月底,亚马逊联手金融业巨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摩根大通,计划合作成立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用创新方式应对和解决医疗保健领域的挑战和问题。三者均非传统医疗保健公司,但均为各自领域世界级巨头,其合作进军医疗保健产业,无疑对业内已有玩家产生压力,发生鲶鱼效应。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2. 沃尔玛与哈门那

目前,沃尔玛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最大的私人雇主、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一。在最大零售商的光辉下,很多中国人不了解沃尔玛亦多年致力于消费者医疗保健领域,是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之一,已经开设了遍布全美的约5000家零售药店。2014年沃尔玛就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医疗保健供应商。”

沃尔玛在其他零售领域深刻感受到亚马逊电商业务的冲击。如今,沃尔玛的药品零售业务同样面临着来自亚马逊的可能冲击。本文第一部分已介绍,哈门那与安泰保险2015-2017努力推进合并,但以失败告终,在行业并购大潮下,哈门那同样面临着强大竞争对手的压力和威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玛与哈门那有合并意向,就合并进行过初步洽谈。但沃尔玛和Humana都尚未回应具体情况。

与Humana扩大合作伙伴关系或与哈门那合并,可以帮助沃尔玛成为核心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更好应对其他同体量对手的挑战,并给对手施加压力。从沃尔玛本身定位来看,与哈门那的潜在合作,其实是对沃尔玛自身一站式服务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是沃尔玛走向一站式服务供应商的坚实一步。

3. 信诺与快捷药方

信诺集团(Cigna)亦为美国健康保险巨头,2017年营收416亿美元,2018年5月18日市值433亿美元,营收和市值比安泰保险均低一些,但属同体量竞争对手。快捷药方是北美最大的药房福利管理公司之一,2017年营收1003亿美元,2018年5月18日市值425亿美元,营收和市值均比CVS略低一些,但亦属同体量竞争对手。

2018年3月8日,信诺宣布,计划收购快捷药方公司(Express Scripts),交易规模将达到670亿美元。该交易亦将以现金加换股方式进行。信诺集团计划以每股48.75美元外加0.2434股的自身股份换取1股快捷药方股份。若以信诺集团2018年3月7日收盘价格194.25美元计算,此次对于快捷药方的出价超过了每股96美元,高出快捷药方7日收盘价格73.42美元逾30%。

以上三个案例已很大程度上说明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变,但更深层次探究,这样的并购重组浪潮其实有着更深的社会及产业背景:

(1) 产业结构性问题:美国医疗方面支出占国家GDP比例约18%,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医疗费用支出占比过高,一方面促进了行业本身的发展,但同时也让整个国家承受重压。奥巴马和特朗普时代,均把医改当成政府重要工作任务,这自然产生产业变革的需求和压力;

(2) 新技术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改变美国和世界。而更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亦将对很多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保险行业及针对个体消费者的健康管理行业将是首当其冲的行业。未来保险方案如果可以基于大量个人数据,理性分析出个体保险及健康管理需求,保险产品及健康服务方案针对性将大大增强。这样的技术背景,亦将重构现有产业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CVS&安泰保险合并案例,既可以说是双方主动出击、引领产业发展潮流,也可以说是双方在产业发展大潮下的防守性的被动或积极应对。即便是后者,因为CVS和安泰保险的行业地位,其合并案例又反过来对整个产业发展带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1) 引领医疗保险行业并购及模式变革;

(2) 对其他药品分销巨头产生影响。除本文已经提到的外,还有Cardinal Health、 McKesson等;

(3) 对单体或小型连锁的药店和社区药房产生影响,会导致药店升级甚或传统药店消亡;

(4) 重组后的产业玩家应对上游制药企业将有更大话语权;

(5) 消费者和雇主,作为药店和保险公司的直接购买方,无疑会受到最直接影响,影响其实际支出和得到的实质福利。

总而言之,CVS&安泰合并案,已经对美国医健保险产业产生巨大影响,而未来这种影响会继续。此案本身其实是美国医健保险产业在更宏大背景下进行重构变革的标志和缩影。大潮兴起、方兴未艾,作为一个已经全球化的世界,美国的医健产业大变革,不待尘埃落定,已对世界其他国家医健保险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学习和借鉴意义。

四、 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启示

CVS&安泰合并案,体量很大,但不是个案,其代表着美国医健保险行业进行巨大而深刻革新的浪潮。细究CVS&安泰合并案的深层背景,对梳理中国产业发展路径和可比公司厘清发展战略,均有启发。

1. 产业发展启示

目前,中国医健保险产业,与美国相比,整体相对落后。制药企业的差距不说,在细分的药品流通领域和健康保险领域,中美差距明显。

在药品流通领域,中国目前产业集中度不够,最大的药品流通企业国药控股(01099.HK)2017年营收有2777亿人民币,2018年5月18日市值为953亿人民币。国药控股体量已有,但其主要业务是药品分销,2017年全年药品分销收入2644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95%;其药品零售业务2017年营收124亿元,全国19个省市有3800多家药店。国内以连锁药店为主的上市公司有四家,具体如下:

简称及代码

药店数量

2017年营收(亿元)

市值(2018年5月18日)

一心堂(002727)

4713(医保80%)

77.51

179亿

老百姓(603883)

1924(医保78%)

75.01

222亿

益丰药房(603939)

1783(医保63%)

48.07

218亿(重组停牌)

大参林(603233)

2625

74.21

275亿

以上药店连锁为主业的四家上市公司,年销售额均不过百亿,少于国药控股124亿的年零售营收,更远少于美国同类公司,体量不够大。另外,这些上市公司最早是地方连锁起家,上市后有以并购方式扩张,但目前看还是地方布局,未完成全国覆盖。国药控股其实也类似。与美国行业内已做到极致、在推动跨界整合的同类企业相比,国内的药品零售企业目前还处在跑马圈地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两票制、医药分开、院内药品不加成等政策的推行,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特别是药品零售领域,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整合机会。这也是国药控股在2017年报中所说,要抓住发展机遇,推动药品零售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吧。

在健康保险领域,国内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家以健康保险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但政府和产业层面已充分意识到商业健康险的重要意义和空间,在大力推动健康保险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立法层面,中国保监会于2017年曾推出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看新的中国银保监会何时可以正式推出;实体层面,除了传统保险公司有成立专门的健康险公司或推出健康险险种外,有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定位将与医疗结合为主要战略,如爱心人寿;也有医疗产业机构在筹建专门的健康险公司,如爱尔眼科。

以CVS&安泰为代表的美国医健保险产业变革浪潮,无疑对中国医健保险产业发展有借鉴和启示。只是中国该产业大部分玩家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能简单学习和模仿,但其中的实质业务发展方向,无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洞察和思考,包括:药品零售如何超越简单卖药、如何更好为客人提供包括医疗、健康管理在内的附加服务;药品零售如何与保险结合;药品零售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抵御新的电商企业冲击等。提出问题,且寻答案。

2. 个案借鉴

国内可比公司与个案借鉴方面,国内在此大产业方向富有创新精神且勇于践行的,应属平安集团和复星集团了。

平安集团为国内保险业、金融全牌照巨头,其市值已有一万多亿!需要关注的是,近年平安集团已把健康险作为重要业务方向,在中国高端私营医疗机构,平安健康险已有相当影响和覆盖。更重要的是,平安集团不限于保险金融业务本身,已有将健康管理纳为主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成立“平安万家”、“平安好医生”,动作不断,2018年更有平安好医生(01833)在香港IPO上市、平安医保科技首次融资11.5亿美元等业内侧目的事件。如果说众安在线、陆金所等案例表明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主线,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则在叙说平安集团“保险+健康”的另一条发展主线。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医生的线上业务中,有以医药电商为主的“健康商城”业务,该业务2017年销售额近9亿,占平安好医生总营收半壁江山。平安集团目前已具备健康保险、在线医生服务、网络电商等概念,美国医健保健产业大整合,对平安集团相关业务发展有直接借鉴意义。

复星与平安集团发展路径有所不同,目前已成一个覆盖众多产业的庞大企业集团,其中保险和健康是复星的核心产业方向。在保险领域,复星集团不仅有国内外保险公司,更在国内建立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专注健康险领域;在健康产业领域,复星不仅有以复星医药(600196)为代表的制药企业、以和睦家和佛山禅城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也是中国最大医药流通企业国药控股(01099)的第二大股东,并成立了专注做健康管理的“星益健康”。虽然复星集团目前产业结构显得庞杂,但其“保险+健康”的产业核心主线和体系已经呈现,若能充分学习和借鉴美国同行业做法,做好内部整合和提升,无疑对复星集团而言,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的医健保险企业整体而言,目前还在各自为战、跑马圈地、无边界发展壮大过程中。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埋头苦干也需要抬头学习和观察。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需要长期孜孜以求,将战略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护城河,如华为那样。美国医健保险产业的大整合,无疑给中国相关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战略发展观察样本。而不重视战略、或核心战略有问题的企业,虽然忙忙碌碌,但也许若干年以后,会发现已沦为平庸,被曾经的小弟远远落下,再改变或捍卫已然很难。

结语

CVS&安泰合并案,是美国2017年最大并购案,也是十年来医健保险领域最大并购案,个案有重要影响和研究意义。但此合并案并非个案,而是美国医健保险产业大整合的代表案例,背后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方向,美国同行在观察和行动,其他国家同行可学习与借鉴。

中国的同类企业,在规模上、业务模式和产业深度上,与美国同行有较大差距。中国同类企业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少企业在发展期,在跑马圈地;而美国同业则在将细分市场做到极致后,进一步跨界深度整合,创造出新的发展和业务模式,对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CVS&安泰保险案例,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其实也反映出美国社会充满了创新精神。美国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如新药研发、芯片研发、互联网兴起等),也表现在制度和模式创新层面,以产业并购整合浪潮为代表,产业内、产业间不断迎合潮流、整合资源、推陈出新、推动资源有机组合和有效利用。中国这些年产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进步,但中国人需要向美国虚心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

美国的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在竞争中实现效率优化、优胜劣汰,大的企业,一样有生存和发展压力,而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和行业重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有丰富的经验和体系支撑。这是中国的整个资本市场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当然,体系和生态建设,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依赖一两个天才可以解决。中美两国的竞争,在经济领域,除了一般的产业和实业竞争,更是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建设成世界级市场前,只看实业领域,便说超越美国,为时尚早。

但,无疑,新的世纪,是不同的世纪。企业加油!产业加油!国家加油!

2018年5月21日晨

医疗上市公司并购重组:CVS&安泰保险

后记:

1. 感谢一位留学归国朋友的交流提示,特别关注到CVS,从而打开一个新的国际产业观察视角。体例和时间所限,对这样一个大案,未能像朋友建议那样分成数篇、充分展开。但交易未完成,产业在进展,文章也许有续篇吧。

2. 本文虽针对CVS&安泰合并个案进行梳理,但涉及美中医健保险行业的大产业背景,涉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法律、技术、经济等多重维度,难免有偏颇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