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集权社会下的木偶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在《1984》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极权统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性遭到扼杀、自由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亲情、爱情以及人性都在这个极权社会中泯灭。书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是那个世界中唯一一个,懂得思考,有独立想法的人,但是就算是这个善用思维分析的人,在集权的一次次压迫和武力威胁下,也变成了一个说话不用脑子,而用喉咙的人。

《1984》——集权社会下的木偶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在那个极权世界中,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过去不仅遭到篡改,而且遭到不断地篡改。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纪录都将被销毁,谁控制了过去,也就控制了将来;谁控制了现在,也就控制了过去。记忆变得不再可靠,因为过去已经被抹杀掉了,而抹杀这一行为本身也被遗忘,谎言由此变成真理。

《1984》——集权社会下的木偶

谁控制了过去,也就控制了将来;谁控制了现在,也就控制了过去。

压抑且痛苦的环境,使人们每天都在仇恨中生活,人性已经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那个社会的统治者,不仅要从物质力量上摧毁个人的肉体,还要从精神上破坏人们的内心世界。因为那是一个不需要创新,不需要有独立思想的世界;因为那是一个只需要听统治者指挥,按部就班行动的世界;因为那是一个被各种监视器,窃听,偷窥的世界。统治者们严防死守,他们不允许有一点反叛精神出现在那个社会,只要某人的行为、语言,稍微有一些反常或消极,就立马会有人将其带走,然后令其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1984》——集权社会下的木偶

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温斯顿对这个社会是排斥的,他总是想:“我知道如何去做,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他遵守着这个社会的规则,即使内心想法与实际的行动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仿佛是一个演员,极力让自己的外在行为与其他人一致,极力让自己表现的符合这个社会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更因为他认为:“只有遵守小规矩,才能打破大规矩”。但是入戏太深,演着演着,他就真的变成了他表演的那个角色。

《1984》——集权社会下的木偶

只有遵守小规矩,才能打破大规矩。

在那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大屏幕监视的集权社会中,内围党干部奥布里恩说:“我们在击碎脑袋之前,要先将它改造完美。旧的专制主义者告诫“你不应该”,极权主义者告诫你“你应该”,而我们的政权则是要告诫你“你得是”。”这是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是我们当今自由社会中,所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无论是专制主义社会,还是集权主义社会,都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当人们想要自由快乐时,就是那个专制集权社会灭亡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