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开年以来,好戏不断。

率先登场的

《锦衣之下》《下一站是幸福》《三生三世枕上书》组成了“甜剧三连”。

一波又一波的糖分补给包,既满足了观众们对于“磕糖”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冬日的幸福指数。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再是《安家》《完美关系》

这两部热门剧在引发观众对“房价”“危机公关”等社会议题关注的同时,也掀起一阵吐槽风暴。

吐槽的对象,自然是“国产职场剧”这个扶不起的阿斗。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最后,就轮到这部重磅悬疑剧——《重生》

“白夜宇宙衍生作”、“指纹编剧”、“张译主演”。

以上每一条,都足以作为追剧理由。

至于这部剧的成色到底如何,咱们还是来细说。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单论开场的叙事节奏和镜头调度,堪称惊艳。

6名全副武装的刑警与军火贩子在仓库中交火激战,战况空前惨烈。

心跳声、枪声、碰撞声、玻璃碎裂声,在狭小的空间内来回激荡。

很快,战友们纷纷中弹倒下,所有的混乱都归为一声“快撤!”。

最后,主人公秦驰(张译饰)从枪林弹雨的梦境中醒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秦驰,既是津港市西关支队的一名刑警,也是“7.14枪案”唯一的幸存者。

他在大难不死的同时,也因为脑部中弹而患上了逆行性失忆。

无论再怎么努力,能捕捉到的都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失忆后的秦驰很快陷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和迷茫。

他既要拼凑出自己的过去,又要努力找出真相,给昔日战友们一个交代。

甚至,他还得试着给自己“洗白”,亦或是定罪。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随着调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

而这些疑点就像是蛛丝,悉数缠绕在秦驰身上——

行动当天居然没有提前进行报备,干警路铭嘉还被特意支开;

最令人费解的是,复盘现场的枪弹轨迹之后,专案组发现射向秦驰的子弹远远少于其他牺牲的战友;

再加上,秦驰又恰好失忆。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会如此多的巧合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待观众自己去挖掘。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有趣的是,《重生》采用了经典的双线叙事。

在推进“7.14枪案”的调查之余,还穿插进多起画风各异的独立案件。

而这些案件本身涉及到的话题也是相当广泛,比如家庭暴力、教育、娱乐圈的生存困境等等。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对原著的精准还原、悬疑感十足的剧情、文艺腔满满的台词、对人物内心和社会景观的细致特写。

这些便是《重生》继《白夜追凶》之后,作为“悬疑网剧”交出的另一份答卷。

01.利刃出鞘

实际上,相比起烧脑剧情,我更关注张译的演技。

毫不夸张地说,本剧简直就是张译的“个人演技秀”。

相比起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低调、惊艳,《重生》中的张译有如一柄出鞘利刃。

锋芒毕露,每分每秒都在刷新观众对他的认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试问,潘粤明在《白夜追凶》中的表现为何受到大众追捧,甚至一举翻红?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挑战了业界的“终极难题”——

一人分饰多角

关宏峰,关宏宇。

一明一暗,性格迥异。

潘粤明不仅要实现角色之间的差异化塑造,使观众不至于全程迷惑。

他还必须在剧情层面上维持自圆其说,不能被同事识破身份。

这其中的层次感,简直妙不可言。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不过仔细一想,张译这次难道不也是挑战了一人分饰多角?

看过剧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失忆前后的秦驰,完全判若两人。

过去,秦驰是个心思活络、八面玲珑的人,而且把名利看得很重。

他不顾一切地加班、抢案子,最终目的不是主持正义,而是向上攀爬。

总之,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虚伪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现在,秦驰不仅彻底挣脱了那层油滑世故的伪装,还患上了轻微的社交障碍,变得更冷漠

有时候,他看起来像一匹落单的野狼,习惯于用充满戒备的眼神观察周遭。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比如,他第一次看见韩斌时,本能反应就是眼神游移,嘴角轻撇,然后迅速地上下打量了一番。

稍加思索之后,他才把目光投向赵馨诚,示意对方赶紧接话。

此刻他眼神中的警惕,既是警察的职业性使然,也是他失忆以后的应激反应。

不信任他人,正是这次死里逃生留下的后遗症。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沉默寡言

,则是“重生版秦驰”的另一大特征。

这意味着角色的台词较少,更多时候需要用独白、肢体语言、眼神来表现情绪,引导观众入戏。

而张译在这方面,恰好是个行家。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如何才能快速表现出秦驰在失忆后的不安

答案,是从细节入手。

洗漱时,他先是表情凝重地盯着普通牙刷和电动牙刷,一时间难以抉择。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接着,他又接过狗狗叼来的啤酒,小心翼翼地闻了闻,才打开试着喝了两口。

迟疑、犹豫、挣扎,这些情绪在眼神中都写的清清楚楚,压根不需要台词的辅助。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张译曾在访谈中提到,他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特别害怕演从噩梦中惊醒的戏码。

为啥呢?

一来,他睁眼速度慢,比不过其他同行。

二来,他很难单纯借助眼神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必须要靠调动面部和肢体语言来作为辅助。

言下之意,就是他真心觉得自己这双小眼睛实在太影响发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乍一听,这番话挺有道理。

可俗话说得好,“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

不信?那就来看看张译在剧中的首次亮相——

前一秒,他还沉浸在枪林弹雨的梦境中,与战友们出生入死。

下一秒,他挣扎着醒来,满身冷汗地躺在床上。

失去战友的悲恸、劫后余生的痛苦、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恍惚,都通过那双小眼睛流露出来。

即使只有短短几秒的特写镜头,也能让观众体会到秦驰内心的恐惧和迷茫。

他的精彩表现,足以证明所谓“演技盲区”实际是个伪命题。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02.十年磨一剑

“你演戏就是个死。”

“他长得就像个大队会计。”

“张译这人性格太内向,没有演戏天赋。”

别看张译现在如此风光,当年的他可谓“负重前行”。

不光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就连话剧团里的老领导,也完全不待见他。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现实,似乎也正如旁人所预料的那样。

一没资源,二没机遇,初出茅庐的张译并未得到太多露脸的机会。

就连《乔家大院》里的小杂役长顺都成了他当时唯一拿得出手的角色。

幸好,他没有被嘲讽和人生低谷劝退,而是老老实实地“蛰伏”在各大剧组里继续跑龙套,只希望能等到伯乐的赏识。

结果这一等,就是十年。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2006年,导演康洪雷正在为《士兵突击》物色演员。

28岁的张译得知消息后,便送上一封洋洋洒洒三千字的自荐信。

或许是被这份真诚打动,他成功争取到了史金班长一角。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跑龙套生涯积蓄下来的功底,总算派上用场。

《士兵突击》中的最后一场戏,是即将退伍的史班长望着窗外守护多年的首都,情难自已,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从最初的兴奋,再是压抑、隐忍,直到最后爆发时的悲痛与不舍。

彼时的张译虽说还稍显青涩,却已经能够表现出层层递进的人物情绪。

直到现在,这段“演技大赏”仍被观众们津津乐道。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拍完《士兵突击》,原本的无名之辈在一夜之间成了各大剧组的香饽饽——

《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兵团岁月》《枪声背后》,军旅戏成了他事业的主旋律。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2012年,是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拐点。

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摆脱“史班长”和“孟烦了”带来的桎梏,尽早拓宽戏路。

当时又恰逢都市情感剧的崛起,于是张译一口气接拍了三部——

《北京爱情故事》里惨遭兄弟横刀夺爱的穷小子石小猛;

《辣妈正传》里性格窝囊,常常被老婆欺负的奶爸元宝;

《抹布女也有春天》中为爱舍弃梦想的小男人吴桐。

在新剧的连番轰炸下,他如愿摆脱了“军旅硬汉”的标签。

取而代之的,是“国民老公”这个夹带着几分调侃意味的新头衔。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辣妈正传》

面对源源不断的片约和肉眼可见的热度,张译非但没有“膨胀”,反而陷入一种紧绷状态。

包括李晨在内的好朋友都劝他,“放轻松点,你已经很棒了。”

可他却继续拧紧那根看不见的发条,时刻鞭策自己:

“你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吗?”

“你没看过几本书,你到底凭什么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上。”

在内心深处,他认定自己并非娱乐圈里不可或缺的人才,随时会被市场淘汰。

或许,也正是这份谦逊和危机感,才助推张译走向了另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03.“丑男”也有春天

即使出道多年,“长相”依然是评价张译时绕不过去的坎儿。

有的粉丝委婉地夸,“丑帅丑帅的,蛮有味道。”

更多的则是不留情面的吐槽:“这男的真丑,为毛经常演主角?”

“他演的剧再火,我都弃了。”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细看张译。

有棱有角的国字脸、中规中矩的厚嘴唇、算不上精致的下颌线条。

尤其是这双往下耷拉的小眼睛,简直是他自黑时的“利器”。

左看右看,也就挺拔的鼻梁勉强能加点分。

坦白地说,如果抛开明星光环,你大概不会在人海茫茫里多看他几眼。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同样是略显迷离的眼神。

如果是陈坤、胡歌、彭于晏等颜值咖,那就叫忧郁、性感、撩人。

粉丝们也免不了要吹上几句彩虹屁,“哥哥太帅!”“我可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一旦落到张译身上,那就是装深沉、做作。

而且乍一看,除了打光和滤镜之外,这和朋友圈里常见的“直男自拍”也相差无几。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但不可否认,张译的长相有种其貌不扬的性感与张力。

尤其是在饰演不同类型角色时,气质更是多变。

这一点,近些年与他合作的导演们应该都深有所感。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有时候,“型男”和“土鳖”之间也只隔着一身制服

2014年,也是他出道的第10年,转战大荧幕的张译开启了“飙戏之旅”。

《亲爱的》中,他成功饰演了一个儿子被拐多年的暴发户韩总。

无论是酒后半酣,忍不住哼唱“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时,眼神中的心酸、迷茫;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还是宣布妻子怀孕时,那嗫嚅的嘴唇和微微颤抖的双手;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亦或是,当他哭到泣不成声,依然忍不住四处张望的小动作。

透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演绎,角色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脆弱被一一放大。

作为经历过风浪的大老板,韩德忠必须时刻维持体面,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我对不起大家”。

但作为饱受丧子之痛的父亲,他却只能默默找个角落痛哭一场。

商人与父亲,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之间的撕扯,既是角色本身的情感张力,更是演员赋予角色的魅力。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在电影中,韩德忠是个心思活络、讲义气、略显沧桑的暴发户,和张译的个人气质完全不搭边。

在最初选角时,导演陈可辛却点名要让他来演。

面对这份“天降大礼”,张译显得有点受宠若惊,“您是不是找错人了?我明明和这个角色不像啊。”

等看完剧本之后,张译点头了,表示愿意试试。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所幸,张译没有辜负导演的信任。

他在众人的掌声中,捧回了第30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不久之后,他又在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中,挑战了一个类似的角色。

他饰演的张晋生在黄河边教沈涛开车,沈涛不小心把车给撞坏了。

明明心疼得要命,却偏要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故意又踢了一脚。

结果“咣当”一声,车架子整个都掉了。

他脸上的尴尬、窘迫还有僵硬的微笑,瞬间就把这个爱显摆、死要面子的土大款形象给撑了起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再说一个小插曲。

《追凶者也》开拍前,导演曹保平原本给张译安排了杀马特青年王友平这一角色。

但他不服,“我怎么就不能试试杀人犯的角色?”

正巧,导演也想找点新鲜感,两人一拍即合。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初登场时的董小凤,带着一股子狠劲儿

为了捞一笔快钱,也为了让小萍过上好日子,他接下“买凶杀人”的脏活。

接近目标、下套、捅人、抛尸,一气呵成。

光看他目露凶光的模样,还真有几分法外狂徒的意思。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但接着往下看,他的狠劲儿就露馅了。

在大老板面前一个劲吹嘘自己是“五星杀手”,结果把事儿给办岔了。

被人狠揍一顿,把自个儿弄得灰头土脸的,还得腆着脸说上一句:“谢谢大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为了跟踪王友平,他又骑着偷来的小摩托,啃着甘蔗,一路放飞自我。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甚至,就连吃面这么简简单单的事儿,他都要犯个蠢,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要不,怎么都说董小凤就是个蠢贼呢。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显而易见,正是张译“笑果满满”的演绎,才充分烘托出《追凶者也》这部电影的荒诞气质。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事实证明,“颜值”并不能框定某个演员的上限。

真正决定每个演员未来前途的,还得是演技。

而张译,无疑是最好的例子。

04.自卑的船锚

或许是由于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再加上外貌条件并不优越。

久而久之,张译养成了一种“自卑型人格”,不仅经常感到不合群,甚至还出现了“社交恐惧症”的倾向。

每当需要出席社交场合时,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然后就默默地开始撕纸或者撕桌布。

这个怪癖,一直跟随他多年。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对于成天要和媒体打交道的明星来说,“社恐”的确算是个不小的缺陷。

但对于一个演员而言,“不擅交际”也不失为一种优点。

就像他在采访中提到的,“只有自卑的人在生活中才会比较少说话,然后把能量都集中爆发在表演的一刹那。”

换言之,他在大众视野内得到的曝光越少,能带给观众的新鲜感和惊喜也就越多。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试问,什么才算是演技爆发?

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哭戏”是检验演技的试金石。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但张译更绝,他给出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答案。

在他摘下口罩的短短几秒之内,角色的隐忍、思念、悲伤都透过眼神,展露无疑。

这一瞬间,足够煽情,却又显得无比克制。

这样的惊鸿一瞥,张译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去酝酿。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我和我的祖国》

再来聊聊他在另一部献礼片《攀登者》中的表现。

1960年,在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顶珠峰的过程中,方五洲(吴京饰)为了营救曲松林(张译饰)而放弃了摄像机。

由于缺乏影像资料,登山队的此次壮举遭到了外界质疑。

虽说就此保住性命,曲松林却一直耿耿于怀。

因为在他心中,“集体荣誉”的价值要远高于“个人生死”。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执行登顶任务的前一晚,曲松林重提往事。

他举起酒杯,说想感谢方五洲当年的救命之恩,要敬他一杯。

可他嘴上说着感谢,眼中却藏着不屑。

很显然,他是想假借敬酒的名义来挑衅对方。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果然,就在方五洲准备回敬时,他故意无视他,然后闷头喝酒,喝完就把杯子一撂。

一杯苦酒下肚,曲松林才开口,“我恨你”。

他恨方五洲弃使命于不顾,更恨自己拖了组织后腿。

这份恨意与不甘,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后来,他拖着摄影师李国梁的遗体回到营地。

这个五大三粗、总是一脸倔强的汉子,居然抱着吴京痛哭流涕:“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此时此刻,曲松林才终于懂得“生命”和“牺牲”的分量,也深切理解了方五洲当初做出的选择。

从一心只求登顶的“伟光正”,再到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张译的演绎下,“曲松林”的人物弧光在这一刻变得完整。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为了琢磨角色,张译总是忙着不断学习、精进,时刻保持对人物内心的敏感。

可镜头之外的他,却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坦诚和悠哉。

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快感和骄傲——

“因为我是个演员,所以不需要娱乐大众,只负责认真演戏就行。”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时至今日,他依然没有身为明星的自觉,有时甚至还会对那些试图跟拍的记者感到抱歉。

没办法,一没绯闻,二没丑闻。

想从他身上挖掘出可供大众消费的八卦,那岂不是白费力气?

简单、低调、纯粹,这些特质使得他成了一股清流,也与当下某些被定义为“快消品”的明星区分开来。

张译:用眼神飙戏的演技派,他用实力证明“丑男”也有春天

他曾说过,电影就像他的船,永远能在里面找到安宁。

但换个角度想想,张译本人又何尝不是这个浮躁的流量时代里的船锚?

“演技才是演员的信仰。”

只要有他在,这条准则就永远不会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