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執劍人”是《三體》中一個廣為流傳的概念,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掌握著讓兩個陣營同時毀滅的能力,通過強大的威懾力維持雙方平衡的人”。于敏院士,就是共和國的執劍人!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三體

1926年的中國依然像他之前的半個多世紀一樣,處於風雨飄搖,列強欺辱之中,在這種環境出生的于敏,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仁人志士一樣,擁有著令今天大部分人所不能理解的愛國熱情。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幼年的于敏聰慧好學,尤其對於物理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成為那個各種“大師輩出”的時代中為數不多的物理學人才。他在北大理學院的老師張宗燧說:“沒見過物理像于敏這麼好的”。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時值新中國成立,一心想要為強大祖國奉獻一份力量的于敏接到了一個重大的任務:研究氫彈的理論探索。氫彈,從簡單意義上講,是人類迄今為止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從深層次上講,則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話語權的體現,是守護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石。基於這些原因,已經在原子彈領域卓有成就的于敏一言不發,轉頭就向著一片空白的氫彈領域前進。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于敏的研究究竟遭遇了多大的困難和阻力,我想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是能夠真正理解的,必須是奧貝海默,愛因斯坦或者後來的霍金這種級別的存在才能夠真正的感受。由於與蘇聯關係惡化,氫彈的理論探索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像原子彈那樣的幫助,這個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以這種基礎挑戰人類科技頂峰,這在今天的人看來,是“不符合基本邏輯”的,當然我們都知道,那個年代的先輩就喜歡創造奇蹟。

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埋頭苦戰的日日夜夜,于敏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突破了氫彈理論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方案。隨著1966年的一聲巨響,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人的大國。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那個時代的中國,物質條件極端匱乏,但卻誕生了不少世界級的科學巨匠,以于敏之能,如果不是一心為國,將精力投身於註定不能公開的氫彈研究,其科學地位,不會弱於我們耳熟能詳的諾貝爾獎巨匠,就如同前幾年于敏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網友曾衷心的評價: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幸。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悼念于敏院士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的丞相張儀,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列國周遊奔走,縱橫捭闔,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國的局勢。時人評價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這句話用來形容於敏也不恰如其分,有他之前,我們只是一個不滿於被國際棋手操控的倔強棋子,有了他之後,我們成了一個溫文爾雅的棋手。

2019年1月16日,這位能讓世界“諸侯懼”的科學巨匠不幸殞落,帶著那個創造著無數奇蹟的時代一去不返,只是不知道,他的安居,能不能令“天下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