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硬壳半硬壳结构,西科斯基总设计师和“科曼奇”箱式结构

由于“LHX”需要低雷达反射面积,“科曼奇”选择了一种不寻常的机身设计。想要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弹药只能内置;可收放起落架来保持隐身和维持高速;可维护性需要在机身表面开维护口盖来简化维护工作。传统硬壳半硬壳结构(这个结构是受鸡蛋启发,完整的鸡蛋不容易被捏碎,就是因为鸡蛋壳整体受力)机身,由于是蒙皮(这里的蒙皮就相当于鸡蛋壳)受力,当表面开口时,会造成整体结构受力不均。而“科曼奇”以一个箱形梁为内部主结构,外部蒙皮并不为主结构卸载。这种创新设计被称为“机身嵌套机身”(Fuselage within a fuselage),这样就能把舱门和维护口盖放置在最佳位置,同时满足改善雷达信号特征和便于维护内部设备的要求。箱形梁机构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只是如果使用铝制材料,会使整个结构超重。而“科曼奇”大量采用以先进复合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飞机重量。同时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机身的弹道耐受性显著提高,毕竟现役的单兵武器很难一下把机身主要结构——箱型梁打断。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科曼奇”桨叶

越南战争被誉为“直升机”的战争,在美国大兵需要的时候,直升机基本都能出现在附近。但是由于直升机特殊的外形,伴随直升机的是其无处不在的噪声。直升机的噪声主要来自:旋翼和尾桨。旋翼的噪音由桨叶旋转过程中桨叶周期性压缩空气所引起的旋转噪声和高速前飞时桨尖由激波引起的脉冲噪声组成,尾桨噪音与旋翼噪声相似,但是由于尾桨转速高,噪声生理感觉更强。“科曼奇”采用5片桨叶来降低单个桨叶承受的负荷和力矩,并改善旋翼声学特征。而“科曼奇”桨叶采用的变截面的翼型结构,可以在减低噪音的基础上保证其升力的产生。桨尖处也采用了下反设计,下反桨尖可降低旋翼噪声,桨尖部位采用的翼型桨尖后掠式,该翼型具备更大的最大升力系数,并且具有更大的阻力发散马赫数,因此能够使得直升机具备更高前飞速度。旋翼叶片采用全复合材料制造,而且能经受受23毫米炮弹的射击。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为了减少尾桨产生的噪音,“科曼奇”的解决方案是直径1.37米的涵道式尾桨。为了保证设计的成功,西科斯基公司还制造了一个涵道风扇安装在S-76直升机上进行试飞。这种设计还能保证士兵不被尾桨打中,而常规的开放式尾桨的设计却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传统直升机在桨毂上使用了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这三个金属轴承,重量大维护工作繁重。20世纪60年代,西科斯基在CH-53D上首次使用了自润滑弹性轴承取代了这些传统轴承,并进一步在“黑鹰”直升机上改进发展。在此基础上,西科斯基发展出了无轴承式桨毂(BMR),即使用一个复合材料的柔性梁取代传统的金属轴承的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西科斯基公司在“黑鹰”尾桨上首次验证了无轴承式桨毂,把两片碳纤维柔性梁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然后铰接一起组成四桨叶尾桨。无轴承式桨毂除了能极大的减重以外,也能够保证“科曼奇”比传统的直升机在飞行姿态控制上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科曼奇”的红外抑制系统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位于尾梁内的尾气混合管路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比起西科斯基装备在“阿帕奇”上的第一代红外抑制系统“黑洞”而言,“科曼奇”采用的红外抑制系统更加高效。“科曼奇”采用独特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来减少红外信号特征,用管道把高温废气引入尾梁,与低温环境空气混合后再排出。该系统的红外信号只有陆军规定水平的一半,所以“科曼奇”无需装备红外干扰设备。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左为“海豚”的主减速器,右为“科曼奇”的主减速器

“科曼奇”的传动系统也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成果,传统直升机主减速器是行星齿轮组进行减速增矩,比如“海豚”直升机的五行星齿轮减速器,通过五个独立齿轮向旋翼传递高扭矩。而“科曼奇”采用了更简单的“拆分扭矩”概念设计,每台发动机都可单独驱动主减速器,最后用四个齿轮啮合最终环形齿轮传递旋翼的高扭矩,所以无需使用复杂的行星齿轮组减速。这使齿轮数量减少了50%,轴承数量减少了40%,重量降低了12%。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全部打开维护仓口的“科曼奇”

“科曼奇”让美国陆军基层维护工程人员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参与到整个的设计制造工作中,团队在初始设计时做出的许多决定都是出于可维护性考虑的结果。该机在野战直升机起降点的再次出动检查和加油装弹时间缩短到12.5分钟。重力加油口、20毫米弹药弹链电动装弹、以及人体腰部高度的导弹发射轨,确保其高出动率。直升机无需单独的测试设备,在设计时已经集成了数字诊断功能,包括自动机炮校准都可以在机载计算机上实现。电子设备在各级都是多重冗余的(传感器、总线、处理器、模块和显示器),保证其在战场环境的生存率。维护只需要12件随机工具,复合材料可使用冷固化粘合剂快速修复。其结果是相对于现有机队,“科曼奇”维护工作量减少了40%。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科曼奇”最后一次试飞

直到2002年,“科曼奇”的计划一直持续有序的推进着。但2002年4月15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让“科曼奇”项目出现了一丝坏兆头,:“今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三军部长们开了会,他们要削减重要武器项目以资助新的‘转型技术’,如空间监视系统和无人驾驶武器。官员们表示从2004预算年度开始可能会砍掉一大批项目,包括空军的下一代战术飞机和陆军的两个项目:‘科曼奇’直升机和‘十字军’火炮系统。”2004年2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了一条震惊陆军“科曼奇”团队和波音-西科斯基公司消息,“科曼奇”项目将被终止,他们在此前刚刚取消了陆军的“十字军”机动火炮系统。陆军网站表示,基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经验,以及为了让陆军更好地适应平叛作战和非常规战争,他们做出了上述决定。从1985年美国陆军启动“LHX”项目,其研发过程最终耗时超过18年。该项目的研制和试飞在总体上是成功的,没有发生重大飞行试验事故,直升机达到并超过了所有既定指标。关于项目取消有很多种说法,主流说法是预算问题。但是大多数分析人士觉得,“科曼奇”还是“死”在自身的各种高性能上。比如隐身性能和防“核生化”功能,在2002年以后的反恐战争中,美军的作战对象都是一群拿着步枪和火箭弹的游击队,根本不具备一只现代军队的样子。“科曼奇”引以为荣的“发现敌人而不被发现”能力,对于这种作战对象来说,无异于在水泥操场上穿着限量版的气垫篮球鞋打球。所以,它被取消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2011年5月1日凌晨,美军三栖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六队,秘密潜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市一处混凝土结构的大院,将美国头号通缉犯本·拉登击毙,并掳获大量重要文件和硬盘资料。40分钟的行动中,海豹队员没有任何伤亡。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外文报道的“沉默鹰”

据猜测,当时美军使用的就是MH-60“沉默鹰”(Silent Hawk)隐身直升机。这是目前“黑鹰”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个型号,该型机采用了隐身和低噪音优化设计,美军从未公开过关于该型机的任何细节。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单从外形上看,我们能发现这种直升机上很多的“科曼奇”元素,多棱角的外形,无明显的发动机排气口,干净简洁的桨毂,显示了其继承的“科曼奇”技术。

似曾相识燕归来——RAH-66“科曼奇”发展和技术小解(2)

众多猜测版本之一

“科曼奇”在“寂静鹰”上的“复活”,也许一首古诗能够总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