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千古武聖千古傳”

《關羽擒將圖》是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畫中的一件珍品,該圖內容取自三國時期著名的蜀將關羽水淹七軍,生擒龐德的故事。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商喜·關羽擒將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封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在荊州遙相響應,向曹軍大舉進攻,取襄陽,圍樊城,節節進逼。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長安除了指使曹仁據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樊城之戰

其先鋒龐德曉勇無比,與關羽大戰十餘日不分勝負,還放冷箭射傷關羽,以致關羽十餘日不能迎戰。雙方一直處於對峙狀態,這天關平向關羽報告軍情,關羽縱身上馬前往查看。只見敵軍駐紮在山谷之中,旁邊的湘江水流湍急,觀看半晌之後,關羽自信滿滿的說:“于禁,龐德等人都是我的囊中之物!”眾將士疑惑,但關羽不語。回營之後他命令眾將士準備好船隻等水上用具。關平不解的問道:“父親,陸地之戰為何要準備這些東西?”關羽縷了縷鬍鬚說道:“所謂天時地利,你看于禁等人把軍隊駐紮在低窪的山谷,而旁邊的江水水勢湍急,現在恰是多雨的時節,只要我們把上游的缺口堵住,等到天一下雨,河水必然大漲,那時我們放開堤壩,豈不是甕中捉鱉?”關平連連點頭,心中甚是佩服父親。

同時,曹軍督將成何也發現他們的軍隊所處地勢有害,於是請遷移駐紮之地往高處,然而於禁不聽,認為成何是危言聳聽,擾亂軍心。成何無奈,只好找到龐德說明事情原委。龐德聽後大吃一驚,立即傳下命令,率領軍營移住別處,誰知天公不作美,正當他們準備遷移時風雨大作,雨水綿綿不絕一直下了很久,由於湘江的上游缺口開始都已被關羽堵死,湘江之水便向脫韁的野馬奔流不息,直衝向山谷低處的曹魏大軍。這股大水可謂來勢兇猛,直衝的曹軍官兵四處亂竄給水浪捲走的不計其數,與此同時關羽率部乘船而來,于禁身邊只剩下五六十人,看見關羽來了,立即繳械投降。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龐德被縛

此時龐德也遭到了關羽軍的包圍,關羽命令亂箭齊發,讓龐德損失慘重,部下董衡董超提出投降,被龐德斬於陣前。龐德誓死不從,逃往高處奮力抵抗,最終被關羽手下週倉生擒,關羽故意說出龐德兄長龐柔和其故主馬超,希望降服龐德,龐德破口大罵,拒不投降,最後被關羽斬首示眾!

商喜的這幅《關羽擒將圖》表現的正是龐德被擒的情景。商喜,明朝宣德年間入畫院,官受錦衣衛指揮。是宣德時期著名的宮廷畫家,他除了人物外,山水花鳥走獸也很擅長。《關羽擒將圖》——絹本設色,縱200釐米,橫237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羽服飾表現

全圖人物共6人,安排成兩組,穩定感強而錯落有致、富有變化,人物比例、姿態、神情各異。主要人物是處在畫面對角線上的兩個人,一是高坐層層巖階之上坡石的關羽;一是地處巖階之下一小平地的被關公水淹七軍而生擒的龐德。關羽側身向右,身著藍頭巾、綠袍、鎧甲,全身披掛整齊,赤面鳳眼、長髯飄拂、偉軀,一幅氣宇軒昂、神態威嚴中又帶有似乎折服於龐德的“威武不屈”的氣勢和對之既憐惜又憤怒的表情。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羽局部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羽手勢

而與之相呼應的龐德,卻側身向左,除短禱外,全身赤裸,豎眉瞪眼,咬牙切齒,怒不可遏,並扭轉頭,一幅臨危不屈、任由處置的氣概。由此,作品主題中的兩個人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戲劇性的衝突。其他幾人的表現也進一步增強了這一畫面中心,正將縛腳木樁釘人土中和用力按住龐德肩部、拽住其頭髮的兩員蜀將;關羽右側黑臉虯髯、手持大刀、勇猛威嚴的周倉,左側白麵微髯、拔劍出鞘威懾的關平。看著畫面的戲劇性衝突場景,耳邊也似傳來審訊的怒罵、呵斥之聲,商喜巧妙而成功地傳達出了另一種繪畫的效果。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龐德局部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平局部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關平局部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周倉局部



名畫欣賞《關羽擒將圖》——水淹七軍擒龐德

軍士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