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一家创办于2011年,由3位清华本科生创办的科技企业,用了9年的时间成为市值十几亿,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一位80后的总裁,曾经电子游戏市场的幕后推手,如今投身科技蓝海,登上世界舞台。这家公司叫旷视科技,这位总裁叫付英波。他立志做人工智能全球科技的“布道士”,做好一个“推销员”,让旷视科技走向世界。他说:企业家是有国界的,而科技是没有国界的。

13岁的付英波是跟着父亲来到北京,看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来到中关村的。1996年的中关村,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电子一条街”华丽转身为“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是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国务院于1988年5月10日批准。)当年的中关村虽然也是电子卖场模式,但是,买卖双方却都是捧着学习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心来的,价格并不是重点。那时的中关村就已经成为众多“理工男”心中的“圣地”。而年少的付英波正是被父亲带来“朝圣”的。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

“就是觉得新奇,觉得这就是中国科技最先进的地方了。”付英波回忆。这次“朝圣”,付英波收获满满,父亲给他背回了一台个人计算机。这台机器586配置,笨重且单调,540MB硬盘、8M内存。付英波记忆中,这台机器跑跑“吃豆豆”“贪吃蛇”还是很顺畅的。从586起步,从游戏开始,是许多中国80后IT人的起点。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到旷视调研企业研发工作

20年后,当付英波加盟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这家坐落在中关村核心地带,以人工智能为方向的高科技企业总裁的时候,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在研发、创新及商业落地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办公室温馨典雅

“中关村对技术的应用,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在产业上的一些政策,政府对场景落地的支持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付英波不无感慨地说,而这些对于一家科技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和落地的场景,其实为科技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


年三十的灵感:AI抗疫

2020年1月23日年二十九,当庚子鼠年的脚步逼近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武汉封城了。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第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采取的最严厉的防疫措施。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参加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往年的年三十,付英波等公司高层会在公司群里发发红包,鼓鼓势气,激励“大家来年再战”。但是,今年却不太一样,付英波与旷视技术团队一直在思考着: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发挥作用?“我们不生产口罩,我们也不生产消毒液,我们也不生产防护衣,但我们用技术手段能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旷视人脑子里的一个问题。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工作人员在海淀政务大厅进行旷视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系统测试

就这样,一场AI参与科学防疫的头脑风暴成为了旷视人的“年夜饭”。凭借旷视的算法技术外加感应技术,打造一个能够适用于密集人流的高通量、无接触、远距离体温筛查系统,成为团队的共识。

“项目组在年三十正式成立。北京周边的河北、山东等地的同学们把火车票退了,已经提前离京的同学选择云上参与。就这样,两天内,有120多人主动请缨加入到项目组来了。” 付英波对旷视团队的凝聚力自信满满。到了2月4日,这套“旷视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系统”顺利下线。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系统在海淀政务大厅进行测试

“正值春节,再加上疫情管控的影响,物料、设备进京都存在困难。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中关村管委会得知我们在做这项技术的研发后,提供了不少物资保障以及场景落地方面的帮助。” 付英波说。所以当这款产品顺利下线,相关部门首先请旷视团队在海淀政务大厅和牡丹园地铁站进行人流测试。“我们研发的同学接连调试了好几个晚上。海淀政务大厅很宽敞,晚上相对比较冷清、再加上当时寒潮来袭,大家真不容易。”“经过几轮调试,我们测温系统的精确度提高到了差错率在±0.1度。”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系统在牡丹园地铁站进行测试

就这样,面向人流密集交通枢纽、商超、医院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旷视AI测温系统的3个大品类、6个小品种的全线产品开始了量产。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旷视产品就在北京的地铁站、医院、100多家超市在内的众多应用场景中落地。就连小汤山医院也在应用旷视的其他产品;在全国人民记挂的英雄城市武汉,方舱医院里也安装了旷视的设备。“当防疫工作进入到‘人盯人’这种最原始但是最有效的阶段时,科技是能有所作为的。” 付英波说。


新的社会阶层

“在您的履历当中,有两项职务比较新颖——‘北京市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常务理事、海淀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副会长’。什么是‘新的社会阶层’?”我们问道。

“新的社会阶层是一个新的群体,面向的是民营企业、中介机构、服务型行业。这个联谊会就是面向这些行业里涌现的优秀代表。” 付英波介绍道。

“那您在这个联谊会里做了哪些工作呢?”

“联谊会就是搭建政府和这个阶层,以及这个阶层内部之间的桥梁。我们了解政府的政策,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为政府政策的制定献计献策。成员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付英波说。

作为海淀区政协委员,付英波提案了“海淀城市大脑”的建设,参与了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三年规划的制定等。


让机器看懂世界

伴随着AI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旷视成为各方看好的成长型科技企业。作为总裁,付英波也获得了肯定与表彰。2019年,付英波成为“北京榜样”月度人物,并获得“感动海淀”文明人物奖。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获得2019年“感动海淀”文明人物奖

付英波牵头建立旷视人工智能云平台,带领旷视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公司;持续在个人物联网领域、城市物联网领域、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提供创新的、人工智能赋能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取得领先地位;他用AI技术变革“物联网”,让中国智慧造福世界。2017年和2019年,旷视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两项“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

——2019“感动海淀”文明人物颁奖典礼上,付英波的颁奖词


面对荣誉,付英波认为,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其实就是你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对于我来讲,就是要把旷视做好。带领旷视更快地前进,引领科技向善、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办公区一派“加州工厂风”

“我也被这个团队的气质和这个团队的技术信仰、价值务实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付英波十分庆幸自己能在2016年加入到旷视这个团队中来。旷视科技创建于2011年,由3位清华本科毕业生发起,经过9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近3000人规模的高科技公司。这家在人工智能领域高速增长的创新科技企业有着他独特的魅力。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照片墙展示了旷视成立9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门口的“大黄蜂”守护着旷视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的使命是以非凡科技,为客户和社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拥有中关村北清华、南理工,东北航,西北大,以及中科院各大研究所的地域优势,旷视吸纳了大量来自于BAT、微软研究院,以及名校的尖端人才。这些人有做科研的、有做技术的,也有做工程落地、做商务拓展市场拓展的。正是因为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才助推了整个旷视这把火越烧越旺。”付英波说。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吸引了许多尖端人才的加入

这家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信仰——希望机器可以看懂世界,这也是他们从创立之初一直没变的初心。走进旷视总部,前台站岗的是变形金刚,各个工位是打通的“大通铺”,里面的工程师们有端坐的,有支着升高架站着工作的。整个办公区把大量的空间安排给交流讨论区、会议室,为密集讨论留出空间,装修一派“加州工厂风”。他们的“工装”——如果说有的话,T恤(可以是各种你所喜欢的文案、颜色及style)+牛仔(裤)+球鞋。就连总裁付英波也是这样——一条牛仔裤、一双四非球鞋(非限量、非阿迪、非耐克、甚至非一线品牌)。因为接受我们采访需要上镜的缘故,他套上了一件西装,据说已经是他最正式的一套行头了。在这家公司里,到处弥漫着技术精英在生活中所散发的“极简主义”。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办公区为密集讨论留出空间

这家公司不用打卡,也就没有了朝九晚五和“996工作制”,事实上压力不在于制度,而在于与你为伍的周边的优秀同事们。在这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极为扁平,公司内部规定:不能直呼这个总那个总。比如,对付英波要直呼其名不能称付总,“违者被叫者罚款伺候”。“可是在中国直呼其名的做法似乎不妥呀!”我们问道。“那你可以叫他Bob。”一旁的公关部工作人员答道。Bob这厢笑道:“在这个问题上,我可没少挨罚……”在付英波的心中,整个公司上下没有老板和员工之分,大家来到旷视便都是同事,他更喜欢用“同学”来称呼自己的同事。在他看来,旷视同仁们都在AI技术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学习。“尊重、平等、活泼、奋进——这就是旷视的企业文化。”付英波说。


“布道士”与“推销员”

20多年前,当586“奔腾芯”走向终结,“赛扬”时代“大幕开启”的时候,技术所带来的突破给电游(电脑游戏)玩家带来了更为刺激的体验。3D、角色扮演类游戏随着CPU、总线、显卡处理速度瓶颈不断被打破“蓬勃而出”。付英波就曾经在游戏的世界中摸爬滚打好多年,主导了几款游戏“爆品”的发行及销售。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在活动中致辞

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付英波放弃“游戏”的蓝海,投身AI的未来呢?“人工智能从概念的提出到如今的风火火火,其实已经经历了三波潮起潮落的发展。2015年开始的第三波发展伴随着基础技术、算法技术的成熟,市场需求的推动,将推动未来十几年内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性行业。我是83年出生的,我要把50岁之前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旷视从2011年起就在这个领域中扎实起步,9年的积累,到了该走到‘台前’的时刻了。”付英波说:“旷视三位联合创始人踏实肯干,整个旷视团队的执行力、创造力,以及技术信仰、价值追求的理念,我都十分认可。我希望和这家公司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为中国的AI技术在这波世界浪潮里的崛起而奋斗。”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亮相2019中关村论坛并作为嘉宾进行圆桌对话

2016年付英波的到来,给旷视带来了更多的“商气”,使得他更像是一家企业,注入了更多的商业活力。在经历了5年的技术积累之后,付英波要做的是推动旷视的商业拓展和工程落地。他所构想的,是建立一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发挥行业、跨行业协同机制,共同造福社会。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办公环境

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优秀的“推销”基础上的,勉励后辈才俊要做最伟大的“推销员”。付英波觉得,自己投身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有两大使命:首先是“布道士”:要把技术包括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接受,让更多人享受技术带来的美好;其次是做一个好的推销员:让全球都认识旷视、认可旷视,让旷视的产品给全球所有的人带来便利,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


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习惯将自己定位为“80后中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因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才会找到奋斗的方向,激发自己的使命感。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在中国共产党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改革开放这40年,中关村成长出来三批企业家:以柳传志柳总为代表的50年代的企业家;以李彦宏、雷军等为代表的一些中生代企业家;接下来,‘历史的接力棒’就传递到了包括我们旷视在内的80后这些企业家的手里了。在中关村这块沃土上,企业家家国情怀和薪火相传的精神,也是这个地方独一无二的、有巨大魅力的资源。”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到旷视调研了解企业减税降幅情况

2019年,旷视成立8周年,付英波在出席一个企业家会议的时候提出,人工智能企业的“势、命、能、运”。作为一名80后企业家,他有自己清晰的认识,“旷视很多工程师基本上都是80后,甚至团队很多核心高管都是85后,这可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经过社会职场的锻炼,可能面临很多的课要补。”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科技团队到一家具有蓬勃活力的科技企业,“会有大量的课需要补,如果我们不想输,想把企业做好,不但要补好课而且要跑得快。”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旷视成立8周年纪念

“但是,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内,70后、80后企业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付英波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补充道,“因为人工智能这波技术革命是非常新的,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他看来,在这波浪潮中,最大的挑战或者不确定性,来自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周期性和过程性。“对于80后这些企业家,我反倒认为这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没有固有思维的禁锢,没有思想的负担,更有冲劲,更有创造性。”在科技的浪潮中,他们也许能走得更远更快。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参加达沃斯论坛

作为前沿科技企业的代表,2019年,付英波受邀出席了瑞士达沃斯的青年企业家论坛以及中国亚布力论坛,并和总理一起出访荷兰。在一次演讲中,付英波说道:“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20多年前的互联网。这波革命不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还会影响国运,会影响国家在下一轮科技竞争里跻身哪个赛道,处于哪个段位。所以很多国家、各级政府、学术圈、企业圈,大家都在关注。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发展也像互联网的发展一样,是有过程的。万不可操之过急。”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参加2018中国-荷兰经贸论坛

付英波喜欢出席这样的论坛,虽然不是奔着“生意”去的,但他想把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想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思考传递给世界的其他同行。在达沃斯论坛上,付英波结识了不少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锲而不舍的同行。作为最即刻的效果,付英波教会了他们使用微信来跟自己保持联络。

【中关村温度】付英波:我们从中关村走向世界

付英波

24年前,流连在中关村的这位13岁的山东男孩儿也许未曾想到,多年以后,他会以这里为中心走向世界;他所在的旷视科技,也以这里为出发点,触角延伸到世界四面八方——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