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還能線上免費看演出嗎?

近幾個月來,除超市、藥店等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場所外,其他線下消費普遍停滯不前,特別是以往被視為發展性消費和享受性消費的演出、展覽等藝術活動,已全面打烊在劇院裡。

對於依賴線下消費的演出市場來說,這場流行病是一個真正的冬天。

據中國演出工業協會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3月,全國取消或推遲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元。

就像在線教育和在線會議一樣,藝術產業在爆發期間也開始了同樣的社會實驗,轉而為觀眾提供在線慰藉。

3月12日晚,由於音樂廳暫時關閉,原定由柏林愛樂樂團與原總指揮兼總指揮西蒙·拉特共同演出的音樂會受到影響,改為網上直播,重播安排在未來兩天。

這場演出向全世界的觀眾免費開放。


疫情過後,還能線上免費看演出嗎?


在中國,上海交響樂團還推出了一系列“在線場”系列音樂會。音樂會將在3月和4月舉行四次,首批在線觀眾超過84萬人。


上海交響樂團舞臺技術部工作人員表示,無論是舞臺燈光還是現場錄音,都要嚴格按照常規音樂季的標準進行,讓歌迷在家裡就能聽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季水平的音樂會。

疫情過後,還能線上免費看演出嗎?


現場表演在網絡上直播,觀眾反應熱烈,於是人們開始懷疑,與網絡牽手的藝術新火花在疫情後是否還會繼續迸發。


事實上,在整理相關信息後,我們會發現,上述嘗試的核心變化不是觸網和直播,而是“免費”。

歌劇、戲劇、交響樂等傳統藝術產業成本高、重複性低、受眾有限。

在疫情期間,“限時免費”是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慷慨之舉,是疫情下躁動不安的公眾的藝術慰藉。

值得稱讚的是,這個行業在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展現了它的愛心和社會責任,但要其持續未免強人所難。


一方面,活的藝術是昂貴的。上世紀70年代,排練新劇的平均成本約為10萬美元。到1987年,排練一部新劇的費用已上升到300萬美元。2018年底,卡門在廣州演出,創下廣州大劇院1350萬元的新成本。

票房、衍生服務和產品收入、政府資助和私人贊助是支持劇院持續照明的四個部分。免費在線演出、開放資源庫等方式觸動了演出機構的基本收入版塊,更適合於非常時期的非常福利。


另一方面,表演是現場藝術。每一場演出在觀眾、背景道具、燈光音響效果、劇場空氣等方面都存在細微差異,構成了線下演出的獨特性。這是藝術與人的聯繫。這種聯繫幾乎不可能在網上重現。


疫情仍在蔓延,演出機構可以抵消疫情的影響。未來5g在提升虛擬現實體驗的同時,表現市場可以將雲表現和雲觀看作為擴大受眾、增加收入的補充手段。這種方式還可以照顧平時沒有機會進入劇場的人。


至於博物館、展覽館的網上直播,只是疫情期間普遍宅家。現場直播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更受歡迎。

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8家國內著名博物館通過淘寶網直播聯合推出“雲之春之旅”,吸引近千萬網友參觀。


疫情過後,還能線上免費看演出嗎?


網絡直播不僅可以互相交流,還可以帶貨。一鍵通文化創意網購。


根據現場直播的特點,博物館主要挑選適合手機出境的小巧精緻的明星文物。它還優先收藏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既能滿足觀眾的審美趣味,又能帶動觀眾邊看邊買。

蘇州博物館明確表示,將繼續以直播為常態,不斷調整和尋找博物館直播模式。


因此,與音樂會、文藝演出等相比,博物館的觸網方式要現實得多。與前者相比,博物館不需要額外的費用,擴大了知名度,而且可以輕易地將周邊地區出售,一舉多得。


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觀眾在網上觀看後,可能會想親眼看到,親手觸摸。後流行時代,他們選擇“就地”加大對藝術單位和文化事業的付費支持,這是這一特殊時期留給他們的禮物。

本次資料為公眾號WeStudy社群整理,文章整合來自科技日報,如有侵權可後臺聯繫客服,我們將竭誠處理!

疫情過後,還能線上免費看演出嗎?


WeStudy社群是一家專注於職業培訓領域的知識內容平臺,這裡聚集了一批愛折騰的年輕人,用心打造機構測評類、乾貨類、技能類的知識,我們知道大家選擇職業培訓是為了能夠朝著更好的人生前進,關注我們,同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