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本報記者 馬睿琪報道

目前,全國各地新冠肺炎感染人數陸續“清零”,復工潮正式拉開。但城市裡的娛樂消費場所卻始終大門緊閉,本該熱熱鬧鬧的娛樂業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

線上k歌、雲蹦迪突出重圍

从线下到线上 音乐产业开启“直播+演出”新趋势

疫情期間想K歌怎麼辦?為了滿足“宅家一族”的娛樂需求,線上k歌、雲蹦迪、音樂直播等新方式逐漸興起。

據小米電視和唱吧聯合發佈的《2020春節長假小米電視大屏K歌報告》顯示,整個春節長假期間,在線K歌用戶量較之前有了大幅度增加,共有232萬“麥霸”在線K歌,每天點唱率較節前提升50.27%。面對此次機遇,不少企業選擇衝向“雲端”。以線上K歌為代表的“唱吧”,在春節期間推出了以“線上雲K歌”為代表的活動,包括抗擊疫情翻唱比賽、線上包房、連麥排麥等玩法,將唱吧在線KTV功能打造為用戶線上聚會場景。

法國SKEMA商學院(蘇州校區)客座教授於寶山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整體來說線上行業(包括音樂、遊戲)比線下的表現要好,線上直播的流量也有所增長。第一是由於春節假期的關係,第二是疫情原因,大家都在家宅著。但目前正在一步一步進行復工,學校也開學了,那麼對於線上k歌、直播的需求肯定會往下降。

除了在線K歌之外,“雲蹦迪”也衝入了大眾視野。音樂人或線下音樂場所通過線上直播來賺取賞金。據瞭解,最早一批在社交平臺直播的某夜店首日最高在線人數為7.1萬人,打賞總收入72.85萬元。北京某知名夜店連續3天“雲蹦迪”直播後,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賺取了332.36萬打賞,直播首日收看人數就已破百萬,單日收入超過100萬元。

突然之間,包括B站、快手、抖音、唱吧、等直播平臺,紛紛發起“雲蹦迪”活動。但留給市場的問題是,雲K歌、雲蹦迪是可持續的線上生意嗎?

對此,於寶山表示,那就要看它們的內容表現會不會讓受眾有重複消費的慾望。娛樂產業當中的不確定性特別高,舉例來說,若直播者粉絲比較多,那麼按比例他會拿到一個更高的打賞。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監管一直以來被人們所忽視。於寶山坦言,由於平臺開發得很快,現有的監管跟不上整個產業結構。第一是打賞會不會有水分的問題,內部打賞後強迫其他人給主播打賞;第二是有一些為了要吸引眼球的直播,為爭取人氣可能放了一些不該放進去的東西;第三是針對未成年兒童過分打賞的制止問題。目前這些數據都查詢不到,所以對這些方面其實都要加以監管、把關。

實際上,“雲蹦迪”是這些企業在這一特殊時期的救命稻草,各類直播、短視頻平臺,興許能讓這些線下企業在線上找到自己的地盤。對這些沒有其他營收方式和渠道的企業來說,“雲蹦迪”可能是一場“曲線救國”的嘗試。

線下演出轉戰線上

从线下到线上 音乐产业开启“直播+演出”新趋势

90後的蘇女士得知了自己關注的音樂節演出被取消後,心情有點失落。因為疫情影響,線下演出市場無疑還會經歷較長時間的恢復期,這為今年演出市場整體前景蒙上了陰影。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0年1-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

儘管線下活動暫時停擺,不少線下演出商通過“雲蹦迪”“雲k歌”的啟示,紛紛開始探索“互聯網+”的全新觀演模式,各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雲演出”也開始出現。某天蘇女士意外等到一場免費而特殊的“音樂節”。2月4日到2月8日,B站平臺上進行了為期5天的直播活動:“宅草莓不是音樂節”,其邀請70餘組音樂人以“音樂人宅家分享+音樂節演出現場”的形式播出,每天直播時長在6小時左右。

這場“線上音樂節”顛覆了以往傳統的演出形式,也是疫情之下演出行業的一次創新探索和嘗試。儘管之前沒有太多的宣傳和預熱,但“宅草莓不是音樂節”還是受到了樂迷們的追捧,5天直播累計超100萬人次觀看,單日最高在線人數49萬,單日最高彈幕數近10萬條。

“雲演出”不會顛覆線下的觀演方式,但它降低了入門的門檻,也為未來培養了潛在的觀眾群體。於寶山告訴記者,從主辦方來說,線上線下的音樂會成本有很大差距,線下安排活動,每進來一個人會增加成本,但線上多一個少一個工作人員成本是一樣的,不會由於多一個人進來導致成本增加。多了客戶就是多了消費者出現,並不會為主辦方增加生產成本。可是對於線上演出,有的人抱著看看不打賞的心理,就好像坐“免費車”一樣,導致主辦方不一定有收益。所以從主辦方來說,線上音樂演出是線下音樂會推廣的一個工具,不會放棄線下音樂產業的。

“而且這個行業面對的群體太大了,首先要精準判斷現在的消費群體興趣點到底是什麼,估計哪種群體會在線上付錢。如果幸運被受眾發掘並給予打賞,其他競爭對手也會迅速加入。由於馬上出現一個新的賺錢法寶,馬上會吸引一些投資人願意投資去開發這個新領域。但錢繼續投入會不會有同樣的效果?這個是不確定的,可能效果會更好,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最後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線上音樂產業爆紅,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加以監管。”於寶山說道。

音樂是小眾的,互聯網是大眾的。當把演出從線下搬到線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美好藝術的同時,也讓從業者開始思考演出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如今,雲音樂節已經成為很多音樂公司和音樂人的“固定節目”。但另一方面,當更多的平臺和音樂人湧入直播,長時間、同質化的內容是否會給觀眾帶來審美疲勞,都是平臺和創作者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