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縣:“帶”動群眾奔小康

甘肅日報

春早微寒,但東鄉縣沿洮河經濟帶項目建設卻熱火朝天。

4月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吊車、剷車等施工設備正開足馬力忙碌作業,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如今,這片建設如火如荼的區域即將成為東鄉縣產業扶貧的重要基地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

東鄉縣四面環水,境內卻十分缺水,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資源十分匱乏,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為了走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從根本上解決東鄉縣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東鄉縣立足區位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沿河沿川沿路沿庫4條特色經濟帶。

去年以來,東鄉縣全面啟動沿洮河經濟帶建設,通過安居工程、市政道路、地下管網、生態治理、文教衛生公共服務、勞動密集型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同步規劃特色風情小鎮,推動特色餐飲、休閒娛樂、民俗文化及民宿產業發展,引導群眾下山入川、出山進城,讓偏遠山區群眾斬斷“窮根”,走出一條永續發展的新路徑。

如今,眼前的47棟安置區工程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正快馬加鞭,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進度穩步推進,預計今年下半年5815戶搬遷戶實現入住。為了解決貧困群眾的穩定就業問題,實現“農民變身產業工人”,東鄉縣在啟動沿洮河經濟帶安置區項目建設的同時,同步規劃實施東鄉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園(沿洮河經濟帶工業園區)建設,在原有甘肅東鄉經濟開發區規劃範圍的基礎上,擴增規劃了佔地1900餘畝的工業園區,通過“企地聯動”模式,招商引資、以商招商、聯合招商,引進新型建築材料、民俗用品、農副產品加工、針織加工等集生產生活、商貿物流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預計能提供6000餘個就業崗位,可基本滿足一戶一人穩定就業需求,真正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

“通過沿洮河經濟帶後續產業配套項目建設,我們解決了婦女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更激勵了婦女學習新技能,掌握新技術。婦女們走上工作崗位,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對下一代的教育就更加重視,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環境,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東鄉縣委書記馬秀蘭坦言。

東鄉縣大樹鄉楊家村馬合者一家的好日子,就是沿洮河經濟帶建設項目給“帶”起來的。

掰著指頭算起來,馬合者家有些“家底”,10畝玉米地,10只羊,2頭牛;家裡三兒一女,人丁興旺。可這一家子“鎖”在深山裡,經濟負擔反而更重了。10畝地耗費了馬合者和丈夫的大部分精力,勉強夠一家人餬口,剩下的都得保住牲畜的飼料。4個孩子最大的14歲,都是馬合者照顧,孩子一天天長大,上學問題可咋辦?

“我們住得偏遠,坐車到鎮裡就得一個小時的路程,家裡的地和牲畜不能不管,孩子讀書又沒人照顧,家裡收入低,孩子以後的學費都是問題。”馬合者向記者談起來當時的艱難處境。

去年,村幹部給馬合者帶來了好消息,隨著沿洮河經濟帶項目建設,像她家這樣的偏遠地區貧困戶,都將集中搬遷到達板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家裡的牲畜和地咋辦?搬去沒有收入咋辦?馬合者起初十分擔心,可村幹部的又一個消息讓她打消了疑慮。安置區工程還有配套的扶貧車間,學校、醫院也要開始修建,不僅是他們的就業問題,孩子的上學問題,老人的看病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去年11月,馬合者一家走出深山,搬進了達板鎮裡的樓房。同月,從未外出打工的她參加了達板鎮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培訓,成了上班打卡的產業工人。扶貧車間離新家就十分鐘路程。見到馬合者時,她正忙著縫製帽子,但言語間充滿自信和幸福感。她告訴記者:“我現在有穩定收入,照顧家裡也不耽誤,我們把牛羊都買了,丈夫光照管家裡的地,家裡收入多了,負擔少了,日子也順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