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短板效應”就是木桶定律。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木桶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長短且無破損,如果木桶中有一塊木板過短或者木板下面有破洞,那這個水桶就無法盛滿水,所以不管一個木桶多麼高大,但它能盛多少水,不是由最長的那塊板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或者破損的地方決定的,這就被稱為“短板效應”。

“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我的小侄女今年上初中,平時特別愛看書,語文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作文就經常在班上作為範文,得到老師的鼓勵後,更是願意花很多時間在平時的閱讀上,父母也非常支持這一愛好,可數學成績卻很平常,上小學時,大家都沒有引起重視,仗著語文成績的優勢,平時在班上整體成績還是不錯的,她媽媽本來還有心幫她報個數學培訓班,可無奈孩子不是特別感興趣,就這樣作罷了;直到上了初中後,隨著學業的增重,突然發現之前還可以勉強的數學,這會卻成了跛子腿,小學的優越感到初中完全被淹沒了,感覺侄女上初中後,整個人都很壓抑,父母趕緊請老師幫忙補數學課,侄女現在的數學趕得異常的艱難,平時也抽不出時間來看書了,每天看她學得如此辛苦,也是很心疼。

何為“短板效應”

1.拖後腿的

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所謂“短板效應”,就是拖孩子後腿的,比如孩子的學科中,有一門成績特別差,哪怕其它的成績都很優秀,但整體成績會因這一門功課而受到牽連,排名反而還不如各科成績都很平均的。

2.不感興趣的

現在的家長都很心疼孩子,都提倡不逼迫孩子,可當孩子在學一樣學科時,如果因某種原因,而產生了排斥心理,自然就會抗拒,從而失去興趣,並且找各種理由來告訴家長,自己對它不感興趣,如果家長任由著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塊一定會成為孩子的短板。

“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3.被自己忽略的

當孩子小的時候,孩子的學習習慣是依賴父母的引導,有些父母平時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既沒有提前引導孩子準備,又因某一個知識點在還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被忽略了,比如孩子的拼音學習,如果孩子的拼音在孩子還沒有完全消化的情況下,就跟著老師一起過完了,那在孩子以後的生字學習,以及查字典都會設下障礙。

孩子的“短板”,在孩子小的時候看似沒有什麼影響,可當這一“短板”自然體現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制約孩子的發展了,讓孩子的進步顯得異常的艱難,這不僅影響孩子的成長,還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的優勢也變得黯然失色。所以及早讓孩子“取長補短”是很有必要的。

“取長補短”對孩子來說有哪些意義

1.取長補短,可以更好的全面發展

一個水桶只有每個木板都儘量長的時候,才能裝更多的水,一個孩子只有均衡發展時,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孩子的某一個優點再出色,他的成就卻往往是由他的短板來決定的,所以取長補短才能讓孩子發展得更均衡,更全面。

“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2.取長補短,可以讓長處得到最大的發展

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平時上課也畫,下課也畫,寫個作業也偷著畫, 每次學校一涉及到畫畫的活動,孩子都能獲獎,但成績卻是一落千丈,作業回來寫半夜;孩子以為他以後可以當一個畫家,但成績的短板,會讓他這夢想如泡沫一般,如果能及時讓孩子在取長的同時,及時補短,孩子以後的長處就會大放異彩。

3.取長補短,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取長補短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在發展長處時,也能要帶著短處一起發展,只有各科得到平均的發展,才能在競爭中佔有優勢,各科保持一個平均的水平,以後就是要刻意補哪一科,也會因太差而學得艱難,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短板限制而走得更遠。

短板決定一個人的下限,也就是一個人能力的最低限度,而長板則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高度,但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短板,並積極補短,那長板也就被無情的限制了,個人長處能得到最大限度發展,也是由短板為基礎的,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補短的重要性。

“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如何才能讓孩子懂得“取長補短”

1.不要過於強調優勢,刻意避開短處

當孩子對某個學科不愛好時,父母不要用興趣來幫孩子開脫,總是跟著孩子一起過於強調優勢,而刻意迴避短處,那隻會讓這個短處越來越短,但長處未必會越來越長。孩子也更有了避開短處的底氣了。

2.平時多做自我梳理

平時多做自我梳理,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大人,都是很有必要,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經常進行知識的梳理,這樣父母就可以很快地發現孩子的不足,從而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補救,補救的越及時,就會越輕鬆,同樣產生的損失也就越小。

3.鼓勵孩子敢於面對

當發現孩子因為某個“短處”而受到限制,讓孩子非常沮喪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一味的懊惱和逃避,只會讓自己假裝眼不見為淨,可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會越來越糟糕。

“短板”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家長,懂得教會孩子“取長補短”

父母在鼓勵的同時,要幫孩子做出分析,並制定出可行的方案,督促孩子在發展長處的時候,儘快補短。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但如果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孩子的優勢因劣勢而被制約,孩子就很難取得進步,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及早地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讓短處儘量的長,才能讓自己的優勢更好地發揮,才能讓自己走到更遠。在面對孩子的“短板”時,聰明的家長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大家暢所欲言,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