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法院:疫情下的民事审判庭

肃宁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从60后的法官到95后的书记员,都奋勇争先纷纷报名申请加入到我县抗“疫”战斗中,在值守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庭审的方式开展工作。

马久利、王龙为照顾庭里的女同志,勇挑重担,承担了县联防联控部分工作。王龙在大广高速肃宁高速服务区进行值守,马久利参加我县某小区的防控工作。

为了减轻疫情防控对审判工作的影响,民庭广泛开展“智慧司法”工作。刘富新是民庭资历最老的法官,是民庭的“老大姐”,将要退休的她,腰椎手术后不能久坐,但面对疫情,她使用互联网开庭,通过网上送达、网上质证、联系当事人进行网上阅卷等工作方法,丝毫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

肃宁法院:疫情下的民事审判庭

法官李红芳是一名调解能手,在疫情防控期间,一起复杂的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经她手得以顺利调解结案。该起案件情况复杂,当事人矛盾冲突较大,李红芳从情感角度和双方的生活现状出发,努力劝说、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最终双方就房产分割达成一致,这起案件随之落下帷幕。

肃宁法院:疫情下的民事审判庭

羡宇苗是“民庭”的“95后”书记员,已经从事将近5年的书记员工作,经验丰富,头脑清晰,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在开庭工作中,部分当事人配合度较低,她就通过电话、微信视频消除当事人顾虑,“手把手”教当事人进行开庭操作。

法官马久利、张建宁、郭明洋担任着“一乡一庭”庭长职务,三位庭长亲自进行类案、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一乡一庭”工作如火如荼。随着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法官也积极到企业进行走访,向企业开展法律宣传,要依法用工、诚信用工,不可拖欠劳动者工资,并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及时解答。

“民庭”的法官、书记员们像是春日的暖阳,照进了每个当事人的心田,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民庭也敲响了线下开庭的法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