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一、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华人是在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一直持续到随后的一些大的劳工密集的工程,例如跨大陆铁路的修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地区,来美找寻着他们的财富。

然而当容易获取的金的储量缩小,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侵害。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

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Central Pacific Railroad)的华人劳工。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对移民最为严厉的限制之一。排华法案在十年内禁止那些被雇佣为矿工的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否则将遭到监禁或者驱逐。许多华人仅仅因为他们的种族而遭到残酷殴打。少数非劳工的华人想要移民美国必须获得来自中国政府的许可证明,然而这是极其困难的。

其1884年修正案更收紧了允许先前到来的入境移民离开美国和回国的规定,同时阐明,该法适用于一切华人而无论他们的国籍为何。法案通过10年后的1892年,该法案被所盖瑞法案(Geary Act)所延续,并且没有终止日期。

华人移民被认为带有不道德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压低工资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而事实上他们也是群体暴力的受害者。且不论1868年的《蒲安臣条约》,1882年的法案本是临时性通过的,可是到了1902年却成了永久性的。从1910年到1940年,设于今天在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国家公园(Angel Island State Park)的天使岛移民站(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作为华人移民的处理站。在那里达到30%的华人移民被遣返回中国。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游轮,排水量46000吨,于1909年3月31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便遭厄运——它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科夫(Cobh),驶向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4月15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其中仅333具罹难者遗体被寻回。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三、中国人竟然成了背锅侠

纽约时间1912年4月18日深夜,历经近四天的海上航行,搭载着700多名泰坦尼克号海难生还者的卡帕西亚号终于抵达纽约。蒙蒙细雨下的纽约东河码头上等候着成千上万身份和心情各异的人:亲友、 记者、警察、纽约海关人员、联邦政府官员、教会人士、围观者以及一些与泰坦尼克号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英美跨国公司老板。 本来,他们是准备带着一种迥然不同的欢快心情在这里迎候泰坦尼克号的到来的,如今到来的只是泰坦尼克号的生还者。

当泰坦尼克号头等舱和二等舱的生还者三三两两走下卡帕西亚号的跳板、穿过警察在码头上拉起的警戒线后,立即就被守候在那里的亲友和记者团团围住。从这一刻起,作为整个泰坦尼克号海难叙事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一部分,而是与“另一部分”构成某种“种族性对比”的整体的一部分——有关泰坦尼克号上几个“中国佬”的身份及其逃生经历的各种传闻就在码头上传开了,并经由电讯和报纸迅速传播至整个美国以及全世界;而这一刻,被他人不停地谈论的那几个“中国佬”还留在卡帕西亚号的三等舱里,直到次日凌晨,才由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及英国唐纳德轮船公司驻纽约办事处的人员带走。4 月20日《纽约时报》登出该报记者于19日凌晨在码头采写的一篇题为《中国偷渡客》的报道:

从下沉的泰坦尼克号获救的人中,有6个中国人。他们在泰坦尼克号还未离开英国港口前就偷偷溜进了其中一 只救生艇,当该船撞上冰山时,他们并不惊慌失措,他们知道,如果泰坦尼克号有沉船危险,救生艇会放到海面。

他们随身都带着女人用的披巾,当他们听到船上有人大喊 “女士优先入艇”时,他们就拿披巾把自己遮起来,让船员误认为他们是女人。

黑暗使得他们成功躲过别人的审视。直到他们被救上卡帕西亚号,才知他们是中国人。据说当时卡帕西亚号的一些船员要把他们扔回海里,但其指挥官们不想这么做,而是把他们关进了船上的囚室。至于这些中国佬当初为何未被泰坦尼克号船员及乘客发现,让卡帕西亚号上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联邦政府官员将这些被囚禁的中国佬带走,而为遣送他们回国而必需的手续也正在办理中。

除第一句和最末一句(或最末一句的一部分),该报道中其他有关这几个“中国佬”的身份、逃生经历和他们在卡帕西亚号上受到的对待的描述全是杜撰的,尽管杜撰得如此离奇,却立刻就被其他报刊当作事实加以转载和引用。1910年代的美国新闻业太需要这一类能够证明“中国人的种族卑劣性”的“中国佬的故事”来激发美国公众的种族想象了,以支撑美国当时正在实施的种族主义的《排华法案》的合法性。

各报刊陆续登出的有关这几个“中国佬”的“卑劣行径的报道也和《中国偷渡客》一样,大多是种族主义想象的产物,而它们彼此之间的细节冲突性冲突到同一个人的讲述甚至可以前后矛盾,并没有毁掉它们的可信性。这就需要从“宁可相信”这种心理机制中寻找原因了。

实际上,记者们甚至不必费劲地去码头采访那些饶舌的生还者——那些“说英语”的生还者,因为有关“中国佬的故事”或许在他们离开报社或通讯社之前就已按照美国排华主义的既有想象构思好了,这就像那些从来不曾与问船的“中国佬”谋过面的泰坦尼克号头等舱和二等舱的美英生还乘客向亲友和记者们反复声称自己曾“目睹”这些“中国偖”的“卑劣行径”一样。一个人可以“目睹”根本不曾发生的事,那只说明这些事发生在他的想象中,他是他的幻象的见证人。至于这几个“中国佬”到底是何身份,在海难中又如何逃生,对他们来说既不重要,也不值得关心。反正,这8个“中国佬”中有6个活了下来,仅此就足以证明他们是以一种卑劣的方式活下来的:原因无他,其“种族卑劣性”使然耳。

他们“宁可相信”船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者说美英男子在海难中全都像绅士一样礼让,像骑士一般刚毅,恪守“妇孺优先”的规则而情愿将死亡留给自己;而事实上,在泰坦尼克号海难全部705名生还者中(这还不包括冻死在救生艇里或登上卡帕西亚号后死去的那几个美英男子),男子占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占了一多半,而且他们大多在那几个“中国佬”之前就陆续逃离了泰坦尼克号,并拒绝让自己所乘坐的救生艇返回救人(最终,近20只救生艇中,只有一只返回了沉船现场),尽管绝大多数救生艇还空有座位,其中6只几乎空了一大半座位,足以再容纳三四百人,而被遗弃在沉船上的还有165名妇女和儿童。

当时有一千五百多个人死在了海里。当事件被爆出来之后,中国人却受到了指责,因为事后有六个中国人幸存,所以他们成了背锅侠。因为这次事故,让英国受到了舆论的压力,除了英国之外, 美国的摩根财团,也脱不了关系,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巨轮的建造,所以他们不去查找沉船原因和追究责任,而是大肆宣扬西方的绅士精神,谴责中国人来挽回他们的形象。

当时,巨轮制造方白星船运公司为了掩饰泰坦尼克号本身的设计疏漏,请媒体粉饰太平,极力强调船员如何齐心协力,先救女人、老人和小孩,企图转移普通人的视线,美化这场遇难。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幸存的这6个中国人都是司炉工,干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低的可怜的工资。直到最后时刻他们才知道船将要沉没,他们中有5个是乘坐一艘已经破了的小船逃命的。当时因为这条船已经破了,人们都认为没法救命,只有这5个人在万般无奈之下想努力试一试。

他们将这条破船扔下海,然后跳上去,紧紧抱住这条船,把它当成大海中的一块浮木,漂浮在大海上。幸运的是,他们终于遇上了一艘救生艇,被救了上来。而另外一个中国人,则是紧紧抱住了一块门板,直到遇上救生艇获救。

英国小哥的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证实了他们当年是如何逃生的:这6个人之所以能获救,一方面是因为上天垂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冷静机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求生的希望。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但是,英美的媒体却罔顾这个事实,强行污蔑他们是卑鄙窃取上救生艇机会的人。当时的他们,蒙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却不敢为自己发声,因为他们还需要英国公司提供工作机会养家糊口;也没有其他人会去为他们发声,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谁会在乎几个中国人是否得到了公正?

在排华浪潮席卷美国社会的时刻,“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的故事自然是一个不错的卖点,而这样的故事既要迎合美国大众以及利用大众心理争取政治利益的政客们的期待,有要为遭到中国政府以及全球华人社会反对的《排华法案》的合法性提供支持,这样一来,那些道听途说的“恶劣行为”就都张冠李戴地扣在了“中国佬”头上。

总结: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而电影的艺术加工和历史事实相距甚远。西方媒体所谓的新闻自由完全是双标,从去年39人死亡货车案的报道就可以看出来,只要有一丁点可以抹黑中国的可能,他们就会不遗余力。

好在随着中国的国力强盛,《排华法案》已经成为历史,美国国会也对《排华法案》进行了道歉!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排华法案》成为“理所当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