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一、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

華人是在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中開始大量進入美國的。一直持續到隨後的一些大的勞工密集的工程,例如跨大陸鐵路的修建。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自在太平天國運動後陷入貧困的華南地區,來美找尋著他們的財富。

然而當容易獲取的金的儲量縮小,淘金競爭加劇的時候,對華人的憎惡也隨之加劇。本土主義者團體開始聲稱,加利福尼亞的金子是美國人的,而後開始對外籍淘金者進行肉體侵害。華人們在被強行驅逐出金礦之後遷入了城市,主要是舊金山,從事薪酬勞動和僕役。

隨著美國經濟的衰敗,針對華人的憎恨被州長約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將美國的不幸歸咎於華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間簽約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Central Pacific Railroad)的華人勞工。

1882年5月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史上第一個限禁外來移民的法案———《關於執行有關華人條約諸規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謂的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是美國曆史上對移民最為嚴厲的限制之一。排華法案在十年內禁止那些被僱傭為礦工的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否則將遭到監禁或者驅逐。許多華人僅僅因為他們的種族而遭到殘酷毆打。少數非勞工的華人想要移民美國必須獲得來自中國政府的許可證明,然而這是極其困難的。

其1884年修正案更收緊了允許先前到來的入境移民離開美國和回國的規定,同時闡明,該法適用於一切華人而無論他們的國籍為何。法案通過10年後的1892年,該法案被所蓋瑞法案(Geary Act)所延續,並且沒有終止日期。

華人移民被認為帶有不道德和不衛生的生活習慣,並通過壓低工資進行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而事實上他們也是群體暴力的受害者。且不論1868年的《蒲安臣條約》,1882年的法案本是臨時性通過的,可是到了1902年卻成了永久性的。從1910年到1940年,設於今天在舊金山灣的天使島國家公園(Angel Island State Park)的天使島移民站(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作為華人移民的處理站。在那裡達到30%的華人移民被遣返回中國。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二、泰坦尼克號的沉沒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泰坦尼克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遊輪,排水量46000噸,於1909年3月31日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科夫(Cobh),駛向美國紐約。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間水密艙進水。4月15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為和平時期死傷人數最為慘重的一次海難。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三、中國人竟然成了背鍋俠

紐約時間1912年4月18日深夜,歷經近四天的海上航行,搭載著700多名泰坦尼克號海難生還者的卡帕西亞號終於抵達紐約。濛濛細雨下的紐約東河碼頭上等候著成千上萬身份和心情各異的人:親友、 記者、警察、紐約海關人員、聯邦政府官員、教會人士、圍觀者以及一些與泰坦尼克號有著某種直接或間接利益關係的英美跨國公司老闆。 本來,他們是準備帶著一種迥然不同的歡快心情在這裡迎候泰坦尼克號的到來的,如今到來的只是泰坦尼克號的生還者。

當泰坦尼克號頭等艙和二等艙的生還者三三兩兩走下卡帕西亞號的跳板、穿過警察在碼頭上拉起的警戒線後,立即就被守候在那裡的親友和記者團團圍住。從這一刻起,作為整個泰坦尼克號海難敘事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一部分,而是與“另一部分”構成某種“種族性對比”的整體的一部分——有關泰坦尼克號上幾個“中國佬”的身份及其逃生經歷的各種傳聞就在碼頭上傳開了,並經由電訊和報紙迅速傳播至整個美國以及全世界;而這一刻,被他人不停地談論的那幾個“中國佬”還留在卡帕西亞號的三等艙裡,直到次日凌晨,才由美國聯邦政府官員及英國唐納德輪船公司駐紐約辦事處的人員帶走。4 月20日《紐約時報》登出該報記者於19日凌晨在碼頭採寫的一篇題為《中國偷渡客》的報道:

從下沉的泰坦尼克號獲救的人中,有6箇中國人。他們在泰坦尼克號還未離開英國港口前就偷偷溜進了其中一 只救生艇,當該船撞上冰山時,他們並不驚慌失措,他們知道,如果泰坦尼克號有沉船危險,救生艇會放到海面。

他們隨身都帶著女人用的披巾,當他們聽到船上有人大喊 “女士優先入艇”時,他們就拿披巾把自己遮起來,讓船員誤認為他們是女人。

黑暗使得他們成功躲過別人的審視。直到他們被救上卡帕西亞號,才知他們是中國人。據說當時卡帕西亞號的一些船員要把他們扔回海里,但其指揮官們不想這麼做,而是把他們關進了船上的囚室。至於這些中國佬當初為何未被泰坦尼克號船員及乘客發現,讓卡帕西亞號上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聯邦政府官員將這些被囚禁的中國佬帶走,而為遣送他們回國而必需的手續也正在辦理中。

除第一句和最末一句(或最末一句的一部分),該報道中其他有關這幾個“中國佬”的身份、逃生經歷和他們在卡帕西亞號上受到的對待的描述全是杜撰的,儘管杜撰得如此離奇,卻立刻就被其他報刊當作事實加以轉載和引用。1910年代的美國新聞業太需要這一類能夠證明“中國人的種族卑劣性”的“中國佬的故事”來激發美國公眾的種族想象了,以支撐美國當時正在實施的種族主義的《排華法案》的合法性。

各報刊陸續登出的有關這幾個“中國佬”的“卑劣行徑的報道也和《中國偷渡客》一樣,大多是種族主義想象的產物,而它們彼此之間的細節衝突性衝突到同一個人的講述甚至可以前後矛盾,並沒有毀掉它們的可信性。這就需要從“寧可相信”這種心理機制中尋找原因了。

實際上,記者們甚至不必費勁地去碼頭採訪那些饒舌的生還者——那些“說英語”的生還者,因為有關“中國佬的故事”或許在他們離開報社或通訊社之前就已按照美國排華主義的既有想象構思好了,這就像那些從來不曾與問船的“中國佬”謀過面的泰坦尼克號頭等艙和二等艙的美英生還乘客向親友和記者們反覆聲稱自己曾“目睹”這些“中國偖”的“卑劣行徑”一樣。一個人可以“目睹”根本不曾發生的事,那隻說明這些事發生在他的想象中,他是他的幻象的見證人。至於這幾個“中國佬”到底是何身份,在海難中又如何逃生,對他們來說既不重要,也不值得關心。反正,這8個“中國佬”中有6個活了下來,僅此就足以證明他們是以一種卑劣的方式活下來的:原因無他,其“種族卑劣性”使然耳。

他們“寧可相信”船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或者說美英男子在海難中全都像紳士一樣禮讓,像騎士一般剛毅,恪守“婦孺優先”的規則而情願將死亡留給自己;而事實上,在泰坦尼克號海難全部705名生還者中(這還不包括凍死在救生艇裡或登上卡帕西亞號後死去的那幾個美英男子),男子佔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佔了一多半,而且他們大多在那幾個“中國佬”之前就陸續逃離了泰坦尼克號,並拒絕讓自己所乘坐的救生艇返回救人(最終,近20只救生艇中,只有一隻返回了沉船現場),儘管絕大多數救生艇還空有座位,其中6只幾乎空了一大半座位,足以再容納三四百人,而被遺棄在沉船上的還有165名婦女和兒童。

當時有一千五百多個人死在了海里。當事件被爆出來之後,中國人卻受到了指責,因為事後有六個中國人倖存,所以他們成了背鍋俠。因為這次事故,讓英國受到了輿論的壓力,除了英國之外, 美國的摩根財團,也脫不了關係,因為他們也參與了巨輪的建造,所以他們不去查找沉船原因和追究責任,而是大肆宣揚西方的紳士精神,譴責中國人來挽回他們的形象。

當時,巨輪製造方白星船運公司為了掩飾泰坦尼克號本身的設計疏漏,請媒體粉飾太平,極力強調船員如何齊心協力,先救女人、老人和小孩,企圖轉移普通人的視線,美化這場遇難。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倖存的這6箇中國人都是司爐工,幹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低的可憐的工資。直到最後時刻他們才知道船將要沉沒,他們中有5個是乘坐一艘已經破了的小船逃命的。當時因為這條船已經破了,人們都認為沒法救命,只有這5個人在萬般無奈之下想努力試一試。

他們將這條破船扔下海,然後跳上去,緊緊抱住這條船,把它當成大海中的一塊浮木,漂浮在大海上。幸運的是,他們終於遇上了一艘救生艇,被救了上來。而另外一箇中國人,則是緊緊抱住了一塊門板,直到遇上救生艇獲救。

英國小哥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證實了他們當年是如何逃生的:這6個人之所以能獲救,一方面是因為上天垂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人骨子裡的冷靜機變,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求生的希望。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但是,英美的媒體卻罔顧這個事實,強行汙衊他們是卑鄙竊取上救生艇機會的人。當時的他們,蒙受了這麼大的冤屈,卻不敢為自己發聲,因為他們還需要英國公司提供工作機會養家餬口;也沒有其他人會去為他們發聲,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誰會在乎幾個中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

在排華浪潮席捲美國社會的時刻,“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的故事自然是一個不錯的賣點,而這樣的故事既要迎合美國大眾以及利用大眾心理爭取政治利益的政客們的期待,有要為遭到中國政府以及全球華人社會反對的《排華法案》的合法性提供支持,這樣一來,那些道聽途說的“惡劣行為”就都張冠李戴地扣在了“中國佬”頭上。

總結: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許多人,而電影的藝術加工和歷史事實相距甚遠。西方媒體所謂的新聞自由完全是雙標,從去年39人死亡貨車案的報道就可以看出來,只要有一丁點可以抹黑中國的可能,他們就會不遺餘力。

好在隨著中國的國力強盛,《排華法案》已經成為歷史,美國國會也對《排華法案》進行了道歉!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讓《排華法案》成為“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