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一说到黑洞,各位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只能进不能出?吃人不吐骨头?出于博眼球的原因,有些文章把黑洞描写的极为可怕,再加上人们对未知的恐惧,黑洞被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绝对不是,人马君要为黑洞正名,还它一个清白!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黑洞的动画模拟

黑洞的前世今生

要正名,首先得知道黑洞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在网上已经有足够多的资料,人马君就不详细赘述了,只简单梳理了一下黑洞的“黑历史”:

  • 暗星时代:1783年和1796年,约翰·米歇尔和拉普拉斯根据经典力学,分别预言了可能存在“暗星”,即引力强到连光都无法逃脱的星体,这时的光还被认为是纯粹的粒子;
  • 理论基础:1915年底,“科学教父”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造成了空间的弯曲,并给出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
  • 方程的“精确解”:令爱因斯坦没想到的是,他的方程仅几个月后就被趴在一战战壕中的史瓦西解出,预言出了真正能够束缚住光的“暗星”,他得到的方程精确解实际是指无自转的黑洞;1963年,克尔得到了有自转黑洞的精确解;
  • 原子弹之父的“副业”:奥本海默和他的学生计算出了黑洞的质量下限——3.2个太阳质量;
  • “黑洞”定名:1968年,约翰·惠勒将“暗星”定名为黑洞并推广;
  • 黑洞蒸发:1974年,霍金提出”霍金辐射“理论,发现黑洞也会蒸发,不是只进不出;
  • 终见真容: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世人终于见到黑洞的真面目。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黑洞的类型和特点

宇宙中的黑洞相当的多,并且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按个头或者说质量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

  • 超大质量黑洞:超过10万个太阳质量,位于星系或类星体的中心,很可能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在物质密度比较高的区域直接形成;
  • 中等质量黑洞:100至10万个太阳质量,发现的很少,可能是由恒星级黑洞成长而成,也可能像超大质量黑洞那样直接形成;
  • 恒星级黑洞:100倍太阳质量以下的黑洞,由大质量恒星在引力坍缩后形成,这样的黑洞数量最多;
  • 微小黑洞:质量与地球相当甚至更小的黑洞,仅可能在大爆炸初期直接形成,但由于霍金辐射,会比较快的蒸发掉。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黑洞导致光线弯曲

实际上,黑洞除了质量大小外,还有两个特性:角动量和电荷。根据自转与否和带不带电,还可以分成四类:不自转不带电(史瓦西黑洞),带电不自转(R-N黑洞),自转不带电(克尔黑洞),既自转又带电(克尔-纽曼黑洞)

黑洞造就了星系和恒星

也许你会认为黑洞是恒星和生命的毁灭者,因为有大量观测表明黑洞正在撕裂邻近恒星,吞噬周围的气体,仿佛长着一张血盆大口一样。殊不知,在宇宙演化的早期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却扮演着星系缔造者的角色。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仙女座星系M31

天文学家发现,在每一个较大星系的中心,几乎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仙女座星系如此,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不例外,这显然不是巧合。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被命名为人马座A*(嘿嘿,知道人马君这个ID是怎么来的了吧),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30万倍,虽然在地球上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周围天体的运动来感受到它的威力。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银河系中心附近天体的运动轨迹

实际上,这些超大质量黑洞正是星系形成的关键!长期以来,对于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宇宙大爆炸后比较短的时间内,由于密度涨落,在物质比较密集的地方直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黑洞。比较微小的黑洞由于霍金辐射会迅速蒸发,而大黑洞则会因为不断吞噬周围丰富的物质而迅速长大。与此同时,它用巨大的引力将物质吸引在周围旋转,这些物质后来形成了恒星。而邻近的恒星和物质的引力又会吸引外侧更大区域的物质,最终形成了以黑洞为中心的星系。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宇宙的丝状结构

另一种说法是黑洞晚于恒星形成。宇宙中密度较高的区域首先形成了第一批恒星。其中的大质量恒星衰亡之后,坍缩为第一批黑洞。这些恒星级黑洞通过吞噬物质而长大,同时不断融合,形成了超大质量黑洞。而黑洞同样将大量的物质吸引在它的周围,构成星系的种子。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黑洞吞噬物质

不管哪种说法,都不能掩盖黑洞在星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密切关系。星系形成之后,物质密度和引力扰动比在星系外的空间更高,促进了星云中恒星的孕育,包括我们的太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出现,也与黑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黑洞是星系的调节器

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是宁静的,我们甚至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而在另外一些星系,中心黑洞处于活跃状态,它们不断吞噬着星系内的气体,并从两极将气体泵出,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类星体正是典型的活跃星系核。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活跃的星系核:类星体

这种机制使得黑洞对星系内的气体密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气体密度与恒星的形成息息相关,因此黑洞实际上扮演了星系调节器的角色,控制着星系内的恒星形成速度。

黑洞会吞噬一切吗?不可能的事儿

人们对黑洞的恐惧,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对黑洞吞噬世界的担心:也许有一天,地球会被黑洞吃掉,甚至整个宇宙也会被黑洞彻底吞没,归于黑暗。这种担心全然没有必要,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宇宙中存在许多超大质量黑洞,例如TON 618,达到660亿倍太阳质量,但是,宇宙是在膨胀的,而且膨胀速度远远大于黑洞靠引力拉近物质的速度。具体到我们所在的本星系群,虽然附近的几十个星系在引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最终可能形成一个巨椭圆星系,但是在更大尺度的空间内,我们距离其它的星系群越来越远.因此,没有哪个超大质量黑洞能把宇宙全部吞掉!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宇宙膨胀

第二,即使是星系的范围内,中心黑洞也不可能全部吃掉所在的星系。由于星系内大量的恒星距离中心黑洞都非常的遥远,并且都有一定的运行速度,会保持绕星系中心旋转的状态,不会向中心跌落。即使根据引力波理论,二体系统的能量会因为辐射引力波而衰减,最终导致二体碰撞,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可能要比宇宙目前的年龄还要大许多许多倍.再加上黑洞自己还会蒸发,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实际上,星系中的天体数量如此巨大,并不是简单的二体运动,有大量的恒星会因为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被向外抛离,甚至成为流浪恒星,从这个角度来看,黑洞更不可能把恒星全部吃掉。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黑洞吞噬邻近恒星

具体到我们的太阳系,它与银心黑洞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被银心黑洞吞噬的任何可能。但太阳会不会遭遇附近的更小的黑洞呢?也不可能,如果这个黑洞是微小黑洞的话,会在极短时间内蒸发殆尽。而大质量恒星形成的恒星级黑洞,离太阳的最近距离最少也有几光年(实际上几光年内没有任何较大黑洞存在的迹象),这么远的距离,黑洞只能欺负欺负伴星,对太阳实在是鞭长莫及啊!

黑洞中奇妙的“时空隧道”和“裸奇异”

从黑洞被预言的过程就可以发现,黑洞的存在,是数学和物理规律的必然结果。黑洞是一个奇点(对于非史瓦西黑洞,可能是一个奇环)。在数学上,奇点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一种很平常的现象。而物理学天生讨厌奇点,因为这会造成很多不可预知的奇特现象,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时空隧道”和“裸奇异”:真正的黑洞专家彭罗斯研究各类非史瓦西黑洞时,发现这些黑洞的内部时空很特别,它的奇点(或奇环)与时间走向平行,被称为类时奇点(或奇环)。在克尔-纽曼黑洞中,光和质点的世界线有可能穿过奇环区域,进入另一个时空!在数学上,这个“荒谬”的时空隧道是有可能存在的!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时空隧道(想象图)

另一种情况更令物理学家头大:在增加非史瓦西黑洞的角动量或电荷时,黑洞的单向膜区(事件视界内部)可能会变薄甚至消失,奇点或奇环会裸露在外。“裸奇异”是科学家根本不能接受的,它会造成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突然被奇点吞噬,甚至还会导致因果论的崩溃……

黑洞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其实正是它创造了银河系

裸奇点的出现,引自《看不见的星:黑洞与时间之河》

彭罗斯无奈之下,提出了一个“宇宙监督假设”,假设宇宙中存在一个监督官,不允许裸奇异的出现。而对于讨厌的时空隧道,宇宙监督假设表现为“类时奇异性不稳定”,当光或质点进入黑洞时,会造成扰动,破坏类时奇点,阻断时空隧道。

黑洞是不是很奇妙?人马君觉得,对黑洞的研究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这个角度来看,黑洞的功劳大大滴!

写在最后

以上,人马君与大家分享了关于黑洞的种种。各位看过之后,对黑洞的印象有没有改观呢?从本质上来看,黑洞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自然状态,与人类的好恶无关。它是宇宙中的一个关键的基本要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地位甚至比星系和恒星还要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