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民國十六年(1927),王店鎮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在與朱彝尊故居曝書亭一牆之隔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簡稱“大有三場”,後又稱“王店蠶種場”),這可是當時小鎮上的突破性創舉。

創辦該蠶種場的就是愛國實業家陳大炬,當年他只有二十四歲。


愛國實業家陳大炬 |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陳大炬

1

陳大炬(1903~1959)又名炯如,浙江奉化裘村鎮馬頭村人,畢業於浙江省省立甲種蠶業學校(通稱“西湖蠶校”)。

風華正茂的他,深受孫中山“實業救國”的影響,沒有憑藉其胞兄、時任國民黨二十六軍軍長陳焯的權勢謀求仕途,而選擇了學以致用、興辦實業,發展蠶桑事業的人生之路。

蠶桑生產歷來是王店鎮的傳統產業,很早就形成了桑苗培育、蠶種生產、蠶繭生產、加工出口等一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有人算了一筆賬:種桑一畝,可飼蠶十筐,冬天枯桑葉收120至200斤,可夠一頭湖羊過冬的飼料,十筐蠶的蠶沙可供一頭湖羊一年的精飼料,而一頭湖羊的糞肥年產約20至25擔,正好供一畝桑田的肥料,如此循環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平衡,所以王店一帶的農民對種桑養蠶十分重視。

民國九年(1920)前後,由於戰爭、災荒,再加上飼養的蠶種不佳等原因,使得繭價暴跌,蠶桑生產每況愈下,蠶農的收入年年減少。

蠶區密集,交通方便,人均佔有土地相對較多,便於購買土地發展自備桑園等優勢,成了陳大炬將“大有三場”選址王店的首選。

愛國實業家陳大炬 |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2

辦場伊始,“大有三場”有資本1.1萬元,桑園190畝,蠶室11間,忙時租用66間,有職工60人,季節性工人113人。陳大炬在大有蠶種總場邵申培經理的支持下,分春秋二季生產改良蠶種,並註冊了“虎牌”商標。因產品優於本地土種,所以深受蠶農的歡迎。

“虎牌”蠶種打響品牌後,贏得了農民信任,每年早春到蠶種場來訂種的人絡繹不絕,外地來的種販小船,一直從場門口河埠頭停到雅吉橋邊。民國二十年,蠶種銷售已供不應求,蠶種場進入全盛時期,每張(28個卵圈)值米價1鬥~1.2鬥,比其他牌子的蠶種高出三成到一倍,如1934年春制種38474張,毛收入折米4萬鬥,即相當於現今的60萬斤大米。盈利特別多。

都說陳大炬非常節儉,別人笑他:人家是一個銅板掰兩半,你是恨不得一個銅板掰成四個用。賺來的利潤,他大多用來擴建蠶室、購進土地、栽培桑樹等發展再生產。1930年陳大炬在南京近郊投資創辦了新華農場,1942年又在王店鎮“大有三場”北鄰創辦了大有釀造廠。

民國十八年(1929),大有一場在無錫乾甡等絲廠的資助下擴建改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滸墅關成立大有總場,經理為邵申培,副經理為陳大炬。但陳大炬的主要精力仍放在“大有三場”,他聘用當時一流的技術人員,陸續擴大小蠶專用桑園,並建冰庫一座,購置三畝水窪低田讓其寒冬結冰後,將冰運到冰庫,制種時用來冷藏雄蛾。

愛國實業家陳大炬 |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為提高蠶種質量,進行科學養蠶,大有總場還設有自己的試驗部和原種部,培育新品種。原種部用一蛾育,培育原原種,原原種以一克蟻為單位分開飼養而繁育為原種,原種檢驗合格發至大有各場製成雜交種,經省級管理部門檢驗合格後再賣給蠶農。

在蠶種管理方面,陳大炬親把消毒關,場內專設蒸汽消毒灶,對蠶匾等養蠶工具用100℃蒸汽進行嚴格消毒,這樣,細菌、真菌、病毒、微粒子原蟲等都可殺滅。

喂飼種蠶的桑葉也必經他檢查消毒才可使用,有一年場裡向螞橋鄉一農戶訂購桑葉10擔,約定由種場派人消毒後自採,但熱心的農戶不等蠶種場來人便自己採好送了過來。陳大炬決定葉款照付,桑葉卻全部倒掉,不準喂蠶。其嚴謹的科學認真態度,讓在場的人為之動容。

“大有三場”所用的培桑工人大多是奉化一帶的農民,陳大炬對錄用的工人是十分嚴格。

有一次,場內總務向他推薦了兩個家鄉熟人,陳沒有細細考察,只是向他們上下一打量就決定留一個、走一個。

總務向他請教原委,陳大炬說:我看到那個人腳上穿了一雙皮鞋,而穿皮鞋的人哪裡能好好幹活呀,所以我把他打發了。還有一次,場裡食堂採購的米船到場,男工們都是一次掮兩袋大米,其中卻有一人只掮一袋,沒有幾天這個只掮一袋的人也被辭退了。

愛國實業家陳大炬 |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3

民國二十一年(1932),日寇侵略上海,繭價從每擔60元跌至27元,蠶農不敢再養蠶,蠶種場受到嚴重影響。雖然在以後的幾年裡,國際生絲貿易有所好轉,“大有三場“的桑地增至300畝,但到了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寇佔領王店,蠶種場被嚴重摧殘,直到抗戰勝利才得以逐漸恢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因大有蠶種三場的設施好、技術強和制種能力高,全年已可生產4~5萬張框制種,居全省首位。

1953年,“大有三場”改為公私合營王店蠶種場,陳大炬任場管會副主任,分管生產工作。

1957年,陳大炬被錯劃為右派。1959年初,陳大炬被人誣告遭拘留審查,不久便死在獄中,後來葬在王店公墓,享年五十六歲。

1979年,中共嘉興縣委對陳大炬錯劃右派給予改正,拘留審查也因證據不足而撤銷,恢復了政治名譽。

愛國實業家陳大炬 |1927年建立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王店蠶種場)

虎牌蠶種的卵圈、商標

陳大炬從1927年主辦第三蠶種製造場到1951年這二十四年時間裡(1952年起廢除“虎牌”蠶種商標,用紅色五角星代替,但仍保留場名),共製造“虎牌”蠶種一百多萬張,並在科學養蠶、推廣改良種、淘汰土種和自留種等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私營企業主,領頭製造如此多的改良蠶種,對蠶桑事業作出瞭如此巨大的貢獻,這在浙江省內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對此,人們沒有忘記他,在先後出版的《中國實業志·浙江省卷》、《浙江蠶種發展史》、《江蘇省志·蠶桑絲綢志》、《嘉興市蠶桑志》、《王店鎮志》等志書中,均記述了陳大炬及他創辦的大有第三蠶種製造場的業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