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與病魔較量的“勇士”——記泰達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

津濱網

32位与病魔较量的“勇士”——记泰达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去時無畏、歸來無恙。自1月26日起,泰達醫院32名醫務人員,隨天津市支援湖北醫療隊赴武漢執行醫療援助任務。66天裡,他們以赤子之心支援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大愛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長城”。

奔赴前線 詮釋責任與擔當

除夕夜,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泰達醫院按照國家衛健委的緊急通知火速集結醫務人員,大家即刻響應,紛紛踴躍報名參加支援湖北。醫務人員沒有推脫和顧慮,有的只是心中堅定的信念: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我父母全力支持,兩個孩子已經送往父母家,沒有後顧之憂,請讓我去一線支援”“我雖在哺乳期,但強烈希望去一線支援,隨時可以斷奶”……一句句樸素的語言讓“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的精神熠熠發光。

疫情就是命令,年幼孩子不捨的抽泣,年邁父母憂心的牽掛,都沒有動搖醫務人員擔起使命與職責的初心。1月26日,4名醫務人員隨天津市支援武漢第一批醫療隊出發;1月28日,24名醫務人員隨天津市支援武漢第二批醫療隊再出徵;2月15日,3名醫務人員作為天津市醫療隊隊員,支援武漢方艙醫院;2月22日,1名醫務人員作為天津市醫療隊隊員,支援武漢方艙醫院,他們成為了這個寒冬最溫暖的“逆行者”。

在32名出征武漢的醫務人員中,既有像董利民這樣的“60後”、郭穎這樣的“70後”,也有像郭郡這樣的“80後”、李晶榮這樣的“90後”;既有推遲婚期的準新娘、給嬰兒斷奶的新媽媽,也有夫妻雙雙奔赴抗疫一線的伉儷、離開重病家人床前的女兒……號角響起,他們斬斷情絲,毫不猶豫,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為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力量。

一天內兩進紅區 為科學部署贏得先機

疫情當前,對患者的救治工作刻不容緩。天津醫療隊抵達武漢後,立即接管了武鋼二院的住院患者,展開救治工作。作為感控專業組的一員,泰達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郭穎既是感控專員,又是普通一兵。在救治工作開展後的第一天,為了理順流程,避免走彎路,她主動請纓第一組進入,且一天內兩進紅區,為醫療隊科學部署贏得先機。因為防護用品品牌眾多,規格不一,讓醫療隊隊員正確穿戴隔離衣,並實現最大程度的保障,成為她每天的第一項也是最後一項工作。

和每位戰友一樣,為節省防護用品,郭穎上崗前兩小時就停止進食和飲水,一個班次下來,口乾舌燥,汗溼戰甲。為保證每一名隊員的安全,她會目不轉睛地監督他們脫除防護用品和保證手衛生,發生“險情”時果斷施以援手。之後泡好每一副護目鏡、每一雙膠靴,紮好每一袋醫療廢棄物,再扮演好最後一個卸甲的角色。

然而,就在支援武漢期間,郭穎的父親因病情惡化搶救無效辭世,而她卻把悲傷埋在心底,依然以飽滿的熱情奮戰在一線,把患者和隊友當成自己的至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黨員,這裡更需要我,相信父親會理解和支持的。”郭穎說。

愛與感動無處不在

疫情防控一線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醫務人員在進入紅區開展工作後,梳理工作流程、規範護理記錄、細化交接班、人文關懷患者……出色的表現得到了天津醫療隊其他醫院同行的高度讚譽,更收穫了患者滿滿的感動。

“第一次進入紅區,當我們說是天津醫療隊來援助武漢時,所有患者都開始鼓掌,然後才陳述自己的病情和訴求。” 泰達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一旻說,這樣的情景無處不在:有的患者呼吸困難,也要先費力地說聲謝謝;有的患者懇求醫生趕快把她治好,要把血漿輸給同為重症患者的丈夫;由於人手缺乏,護士們要承擔很多生活護理和保潔任務,很多老年患者寧願穿成人紙尿褲,也要減少她們的工作……在這裡感覺自己每天都被愛和感動包圍著。

“那些風雨交加之夜的值守、那些‘提燈女神’疲憊卻關切的目光,在給了患者希望的同時,也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泰達醫院麻醉科副護士長馬國嶺說,在武鋼二院,他們憑藉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必勝信心讓一個又一個家庭獲得團圓,讓孩子重回母親的懷抱,讓兒女還有機會盡孝。

在天津醫療隊的積極救治下,武鋼二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陸續出院,而醫療隊全體成員無一例發生病毒感染。3月17日,泰達醫院32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順利完成任務,平安凱旋。

3月31日,醫療隊隊員們結束了為期14天的醫學隔離回家與親人團聚。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泰達醫院的32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有著“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崇高責任感,有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深沉情愫,有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他們用無聲的行動踐行“敬佑生命、守護健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為人人享有健康而砥礪前行。(記者 路熙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