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蝶恋花 秋闺

宋征舆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这是一首抒写传统题材闺怨的词作。闺中的红颜女子有感于“镜里颜非昨”,独守空闺、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因而抒发其悲秋之叹。

《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词人采用客观的描写手法,通过人物的举止神态,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三句,写红颜女子无情无绪、辗转反侧、百无聊赖的神态。深秋的夜晚,秋风萧瑟,万籁俱寂,不免有几分寒意袭人。红颜美人儿躺在华丽的床上,却好梦难成,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翻来覆去,两腮之上都留下了红红的枕痕,双眉紧皱,连头上的金钗也一片零乱,懒于梳理打扮。她越睡不着,越是翻来覆去,便越心绪不宁、烦躁不安起来。

这里,“宝枕”即华美的枕头之意,这是以部分代替全体,用来代指华丽的眠床。“金雀”即指雀形的金钗。“颠倒垂金”是说金钗在头发上零乱地倒挂着。

《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五两句,写这位红颜女子在百无聊赖之中,又把式样新颖的秋装全都抛弃,却翻箱倒柜地找出过去的春衫穿在身上。这是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词人运用这样一个反常态的细节描写,就把这位闺中佳人留恋旧情的情感极为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了。显然,这旧日的春衫与她旧日的欢乐、恋情以及往日情人有斩不断的联系。这就从客观描写中流露出了主观情绪,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紧承上片,主要从主观感情的渲染入手。“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这里换头用“花不落”和“颜非昨”对比,无限感叹自然流出。“断肠花”指引起人伤感的花。

《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有诗云:“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古风·十八》)你看,那些使人们肝肠寸断的花儿偏偏不肯凋谢,人儿却已伤心至极。镜子里的容颜已非昔日与旧欢相处时那般美丽娇艳了。这真是宇宙永恒、江河万古、事物依旧,而人却今非昔比、渐见衰老、青春难留啊!眼看着韶华易逝、美貌难存,竟这样独守空闺、虚度芳龄华年,又怎能不令人烦恼愁闷、悲叹伤感、心生哀怨呢!

“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二句,又用“倩女离魂”的典故,表现了昔日与情人失之交臂,而如今年华逝去、美貌不存的无穷悔恨。

《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女”即“倩女”。唐代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叙述衡州张镒有女名倩娘,倩娘和张镒的外甥王宙相恋,后来张镒又把倩娘许配给他人,倩娘因而抑郁成疾。王宙被遣往四川,夜半之时,倩娘的魂儿赶到船上与王宙同行。五年之后,两人归家,而房中卧病在床五年不起的倩娘闻声而起,魂儿于是和人合为一体。

这一句用此典故,表明“我”过去没有像倩女那样冲破障碍,魂儿赴约跟着你走,以致只好现在在这严霜遍地的秋夜,苦苦思念着你。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增加了主人公感伤愁苦的情感氛围。

《蝶恋花》: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含蓄蕴藉,不着一“愁”字、“思”字,却将思妇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词句间似断实连,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思妇跳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在众多抒写闺怨题材的词中,有一定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