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蝶戀花 秋閨

宋徵輿

寶枕輕風秋夢薄,紅斂雙蛾,顛倒垂金雀。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

偏是斷腸花不落,人苦傷心,鏡裡顏非昨。曾誤當初青女約,只今霜夜思量著。

這是一首抒寫傳統題材閨怨的詞作。閨中的紅顏女子有感於“鏡裡顏非昨”,獨守空閨、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因而抒發其悲秋之嘆。

《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片,詞人採用客觀的描寫手法,通過人物的舉止神態,刻畫人物的心理情緒,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前三句,寫紅顏女子無情無緒、輾轉反側、百無聊賴的神態。深秋的夜晚,秋風蕭瑟,萬籟俱寂,不免有幾分寒意襲人。紅顏美人兒躺在華麗的床上,卻好夢難成,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她翻來覆去,兩腮之上都留下了紅紅的枕痕,雙眉緊皺,連頭上的金釵也一片零亂,懶於梳理打扮。她越睡不著,越是翻來覆去,便越心緒不寧、煩躁不安起來。

這裡,“寶枕”即華美的枕頭之意,這是以部分代替全體,用來代指華麗的眠床。“金雀”即指雀形的金釵。“顛倒垂金”是說金釵在頭髮上零亂地倒掛著。

《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五兩句,寫這位紅顏女子在百無聊賴之中,又把式樣新穎的秋裝全都拋棄,卻翻箱倒櫃地找出過去的春衫穿在身上。這是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詞人運用這樣一個反常態的細節描寫,就把這位閨中佳人留戀舊情的情感極為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了。顯然,這舊日的春衫與她舊日的歡樂、戀情以及往日情人有斬不斷的聯繫。這就從客觀描寫中流露出了主觀情緒,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緊承上片,主要從主觀感情的渲染入手。“偏是斷腸花不落,人苦傷心,鏡裡顏非昨。”這裡換頭用“花不落”和“顏非昨”對比,無限感嘆自然流出。“斷腸花”指引起人傷感的花。

《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白有詩云:“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古風·十八》)你看,那些使人們肝腸寸斷的花兒偏偏不肯凋謝,人兒卻已傷心至極。鏡子裡的容顏已非昔日與舊歡相處時那般美麗嬌豔了。這真是宇宙永恆、江河萬古、事物依舊,而人卻今非昔比、漸見衰老、青春難留啊!眼看著韶華易逝、美貌難存,竟這樣獨守空閨、虛度芳齡華年,又怎能不令人煩惱愁悶、悲嘆傷感、心生哀怨呢!

“曾誤當初青女約,只今霜夜思量著”二句,又用“倩女離魂”的典故,表現了昔日與情人失之交臂,而如今年華逝去、美貌不存的無窮悔恨。

《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青女”即“倩女”。唐代陳玄祐的傳奇《離魂記》,敘述衡州張鎰有女名倩娘,倩娘和張鎰的外甥王宙相戀,後來張鎰又把倩娘許配給他人,倩娘因而抑鬱成疾。王宙被遣往四川,夜半之時,倩孃的魂兒趕到船上與王宙同行。五年之後,兩人歸家,而房中臥病在床五年不起的倩娘聞聲而起,魂兒於是和人合為一體。

這一句用此典故,表明“我”過去沒有像倩女那樣衝破障礙,魂兒赴約跟著你走,以致只好現在在這嚴霜遍地的秋夜,苦苦思念著你。這一典故的運用,更增加了主人公感傷愁苦的情感氛圍。

《蝶戀花》: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全詞含蓄蘊藉,不著一“愁”字、“思”字,卻將思婦的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詞句間似斷實連,生動逼真地展示出思婦跳動的心理活動過程。在眾多抒寫閨怨題材的詞中,有一定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