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著力“三農”現代化潑墨“鄉村富美圖”

湖南:著力“三農”現代化潑墨“鄉村富美圖”

三湘大地春耕忙。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又是一年春耕時,又是一年農忙季。在廣袤的湖南農村,農民們驅散疫情的陰霾,爭分奪秒,搶抓時節,不誤春耕不誤農。

將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將農業現代化的速度提上來,將鄉村振興的步子邁開來,湖南正以三湘大地為紙,以勤勞之汗、奮進之志為墨,潑墨新時代的湖南“鄉村富美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如同給農業大省湖南下了一場及時雨。湖南正緊扣現代化這個關鍵詞,堅定方向,大步流星向著新時代農業強省邁進。

“魚米之鄉”插上“鋼鐵之翼”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草坪鎮,擁有四萬畝良田和四萬畝山,這裡青山環繞,綠水肥田,草坪人靠著這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半種糧一半種油茶,兩大支柱產業振興鄉村發展。

今年,常德大力推廣全程機械化糧食生產,出臺了相應的購機補貼政策,合作社、種田大戶與小農小戶手拉手,乘政策之風,搭上現代機械化糧食生產這趟“快車”。

“合作社發展農民、散戶、種植大戶成為社員,大家抱團取暖,集中採購、育秧和銷售,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撐,這樣社員不但投入成本降低10%,銷售價格也提高了5%到10%。”湖南卓宇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卓宇告訴記者。

農業現代化,首推農業機械化。

整個春耕生產期間,湖南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500餘萬臺套,其中水稻插(拋)秧機3.6萬臺,目前已投入各類農機具122萬臺套,其中水稻插(拋)秧機備足2萬餘臺。衡陽市指導20餘個農機經銷商儲備近億元農業機械及零配件,確保不誤農時。面對新形勢,湖南在農機購買補貼的廣度、力度和速度上都有明顯加強,以激發農民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

在主產糧縣常德漢壽,種糧大戶鄧四清流轉1200畝水田,全部種植雙季稻。最近,每天出動20多臺耕整機翻田。

在衡陽橫山縣,湖南飛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工廠化育秧設備供不應求,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最後一公里被打通。育秧“車間”內秧苗吐綠,清明後即可插田。

記者從湖南農機事務中心獲悉,2020年,預計全省早稻機械化種植面積達970萬畝,同比增加120萬畝、增長14.1%;全年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左右。

“魚米之鄉”插上了“鋼鐵之翼”,農業大省躍升農業強省的節奏越來越快。

富農民口袋更富農民腦袋

“有保障,不愁賣。” 在湘鄉市金石鎮龍潭村,種糧大戶劉國常與湘鄉市糧食行業協會的成員單位簽訂了湘米工程訂單收購合同。今年,劉國常計劃擴大優質稻的種植規模,將一季稻和晚稻都種植“湘米工程”主推品種。“流轉土地2800多畝,200多畝種早稻,其餘的都是種優質稻中的晶兩優534 。”

劉國常從2015年開始大規模種植水稻。這兩年,在湘鄉市糧食行業協會的幫助和指導下,他與糧食收購加工企業合作嘗試訂單生產,平均每畝能增收200元以上。

訂單生產,價格保底,讓農民更有底氣,也更有保障。

4月3日,永州冷水灘2020年“農民大學生”春季招生現場異常火爆,提升農民的“學歷”,提高農民能力,讓農民有更多的增收渠道。熊忠明原來是從事家裝行業的,今年報名了行政管理專業。他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在企業的管理能力。

鄉村發展既引進外來人才,也培育本土人才。富農更強農,讓鄉村振興的原生“引擎”更有力,更高效。

在益陽安化縣,85後海歸潘海闊返鄉變身“新農民”,潛心建設家鄉的故事在當地成為美談。他帶領鄉親讓荒廢的茶園煥發生機,讓爛在林裡的野生獼猴桃變廢為寶,成為了當地致富的新門路。通過文化讓茶葉變成“金葉”,通過推廣讓“廢物”變成“寶物”。

產業強農更富農,近年來,湖南以農業產業發展為方向,以品牌強農為依託,為農民打造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蔬菜、茶葉、油料、水果、水產、中藥材、南竹等千億特色產業建設,帶動農民脫貧增收步伐加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5元,同比增長9.2%,增速高於城鎮居民。

農村現代化程度不輸城市

城市是社會發展的“面子”,農村是社會發展的“裡子”。

一卷“鄉村富美圖”,奮發湖南盡其中。與高樓聳立的五一商圈一樣,湖南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正在邁入“網紅打卡地”的範疇。

隨著疫情“解封”,近日,岳陽平江縣蔡伯村迎來了大批遊客,山水之間鄉愁滿滿,鄉村旅遊這裡終成氣候。而在湘西州鳳凰縣竹山村,沱江環繞,古樹參天,民宿經濟“火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兩山”理念已深深紮根湖湘大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因地制宜,走出一更符合省情、民情的發展之路。

從武陵山、雪峰山到羅霄山,層巒縱翠,綠毯如織。湘、資、沅、澧,碧波如洗,春潮盪漾,三湘大地,一片盎然生機。

走進桃花源景區的桃源鎮,兩層小樓深藏林間,三五行人漫遊畫卷,炊煙騰起,歡聲不斷。工業文明與大自然在這裡完美交融,勾勒出一幅新時代的“世外桃源圖”。

近年來,湖南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數以萬計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僅2019年,湖南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設1.6萬公里,新增農村自來水人口133萬人,完成10千伏及以下行政村配電網項目投資6億元。2020年,湖南還將新建農村公路10000公里,新增和鞏固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20萬以上。

廁所一直是農村中“最臭最硬”的問題,也是“最不起眼”卻又“最顯眼”的問題。2019年,湖南完成農村戶用廁所改建新建100萬戶以上。2020年,湖南將改造農村廁所83萬戶以上。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湖南農村的現代化程度足以和城市媲美。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引導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延伸。“清潔鄉村”建設效果顯著,垃圾分類意識從城市推廣到農村,“一門式”服務全覆蓋正在抓緊進行。農民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農民心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環境,我們打心底裡高興。”益陽南縣浪拔湖村的村民熊建軍說,疫情期間,不走親訪友、不串門聚餐、紅白事不擺酒,在村裡的鄉賢呼籲下,村民們很快就達成了共識,並且互相家督提醒。清明節期,三里不聞鞭炮響,五里未見青煙冒,新的祭掃方式在廣大農村蔚然成風。鮮花代替了香燭,追思的儀式變得更文明。

“現在村裡打牌的少了,喝酒的少了,大家都想著怎麼把日子過得更好、更美、更甜。”熊建軍說。(記者 王義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