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胡適說,徐志摩把自己的心境比喻為“是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

他追求真實、自由、唯美,他筆下的文章富有生趣和真情,他用生命執迷於理想和夢。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他在1922年12月29日刊登的一篇散文。

我小的時候,每於中秋夜,呆坐在漏窗外等看“月華”,若天上有云霧繚繞,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擔憂,若然見了魚鱗似的雲彩,我的小心就欣然怡悅,默禱著月兒快些開花,因為我常聽人說只要有“瓦楞”雲,就有月華。

徐志摩客走他鄉,卻未曾忘記對故鄉、對孩童、對愛人純潔的思憶。

他用濃濃的情愫和秋日溫撒的月光,在內心刻畫著秋魂的色彩,他賦予秋的生息,月的溫情,人的慾念,將三者融為一體,表達了對鄉土的思念。

一個失望的詩人,坐在河邊一塊石頭上,滿面寫著由於的深情,他愛人的情影,在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動,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裡榨出些微甘液,他張開雙手,仰著頭,讓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時正在過來了,洗沐他淚腺顯腫的眼眶,他似乎感覺到清沁的安慰,立即摸出一管筆,在白衣襟上寫道:“月光,你是失望兒的乳孃!”

當他飽受兒女情長的摧殘,深陷對愛人情結的奢望時,他的深情凝固在秋日上的一抹白月光中。

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每一個人詩人都充滿著多愁善感的情懷,他們遊絲於超自然的清醒,流連於眉眼間數不盡的悽苦愁楚,將所見、所聞、所想、所知一同彙集在筆尖,在沙沙作響的稿紙上鋪滿了內心蓄意已久的傷情。

月色是秋思的源泉,豈止,直是悲哀幽騷悱怨沉鬱的象徵。

月,似鐮刀,似玉盤、似少女擰緊的眉間,它時而明亮、時而朦朧,但它終歸在四季中最有涼意的秋季中,浸染到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悽美,化成一個“愁”字。

賈平凹,二十世紀八十幾年代寫了一篇散文《月跡》。

賈平凹用月亮的軌跡勾畫出它的美學和靈感,用自然物體的鋪墊表達了了月亮的柔美和純粹,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文中奶奶樸素的語言和孩子天真爛漫的疑問暗示著人生最平凡的世界就是保持一個美好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意念。

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賈平凹沒有像古今中外的名人把秋月寫的悲涼和空蕩,而是選擇另一個角度詮釋月亮的完美和缺陷都需要我們採擷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去發掘自然中空靈的意境和未來錘鍊後的沉思。

月亮充滿著神奇的力量,你若擁有,它便在你的內心生根發芽,引領你走向富有活力和充盈的生活。

舒婷的詩歌《中秋夜》。

不知有“花朝月夕”,只因年來風雨見多,當激情招來十級風暴,心,不知道在哪裡漂泊。

二十四歲的少女,懷揣著夢想,即使天地間佈滿荊棘和坎坷,即使美夢只能在月中徘徊,即使堅韌也要遭遇十幾地震,即使中秋之際也被蒙上困惑與迷茫,但是舒婷的傲嬌戰勝了內心的蒼白,渴望家庭的迴歸,渴望愛情的臂膀,卻深知棄我的精神。

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人在月光裡容易夢遊,渴望得到也懂得溫柔,要使血不這樣奔流,憑二十四歲的驕傲顯然不夠,要有堅實的肩膀,能考上疲憊的頭,需要有一雙手,來支持最沉重的時刻。

舒婷對愛情的期盼,對愛情的嚮往沒有因為困境而選擇逃避,她尋求心靈的慰藉卻不曾有個對的人出現,漂泊在外八年,深處凹凸不平的社會,遭遇水深火熱的抨擊,但她就像寒風中傲骨的梅花,像深海中綻放的珊瑚,像空山中的一池清泉,像寺廟中的一口醒鍾,像舉世無雙的古琴,她的獨特穿行在風雨中,橫跨於天際間。

而她更像蒼海中的一輪明月,象徵著柔美,代表著高不可攀,暗送著秋波裡的堅強。

圓魂(中秋月)與詩人如夢如令。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中秋月》

蘇軾眼中的月,無痕、無為,愉悅著萬物亦損毀著萬物,忽喜忽悲參半左右,道出了人間的滄桑和無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魚蟾清冷桂花孤。

宋.晏殊

秋月,俯視著大地,它的優雅牽線了一對對的戀人,它的柔軟煥發了人間的溫情。

明月明年何處看,月是我的故鄉情

它的神秘莫測讓我們始終望而卻步,但我們卻永遠被它陪伴。

也許月宮中的清冷和孤寂才會彰顯著月兒的高貴與沉靜。

也許嫦娥和玉兔的悽美故事跌碎了我們內心的脆弱。

但是我們肉眼欣賞到的月,甘之如飴的被它吹像落葉和新芽的篇章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