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最近歐美新冠疫情大爆發,可能很多人有個疑惑:

都說中國生物技術遠遠落後歐美,為什麼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IVD(體外診斷產品)變那麼強,近100家IVD公司宣佈開發出新冠病毒檢測盒,並出口到歐州、美國和日本等60個發達國家,協助穩定疫情?

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要知道,去年中國企業百濟神州的Brukinsa(澤布替尼),獲美國FDA批准上市銷售,中國原研新藥才算實現出口“零的突破”。

而且在歐美市場上,過去中國IVD檢測品牌籍籍無名,中國多數IVD企業只是貼牌代工廠的角色。

為什麼在此次疫情發生後,諸多中國企業的表現相當迅速且出色,並且很快在國際市場攻城略地?

不久前中國臺灣“中研院”的一則新聞揭開了謎底。

3月8日臺灣“中研院”聲稱合成了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研發成功了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技術,最快可在15分鐘內完成檢測,消息傳出後,島內媒體讚譽聲四起,甚至媒體訛傳臺灣是大中華區首家成功研發。

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而後媒體追問中國臺灣“中研院”何時量產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盒,得到的答覆卻是還要三到四個月時間,原因是,合成新冠病毒蛋白質的抗體群需要配套產業支持,臺灣沒有體外診斷試劑核心原料的廠家。

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換而言之,中國大陸能夠生產新冠病毒檢測盒,核心原因在於,我們擁有生產新冠病毒檢測盒的核心原料完整配套體系。

核心原料是什麼?就是抗原、抗體、生物酶和硝酸纖維素膜NC膜等。

有了抗原、抗體、生物酶和硝酸纖維素膜NC膜,猶如電腦有了主板、內存、顯卡和CPU,檢測盒廠家就像電腦品牌廠家一樣,只需要買過來,再配套組裝就很快製成一個檢測盒。

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我國境內生產抗原、抗體的廠家,合計數百家,不僅有眾多包括菲鵬生物、傲雅生物等中小抗體抗原生產企業,還有羅氏、life和Hytest等國際大廠的在華投資,甚至很多大學也具備生產能力,比如重慶醫科大學、福州大學、臨沂大學等普通本科院校與企業合作,都能夠生產抗體抗原。

而在硝酸纖維素膜NC膜方面,國際品牌有PALL(美國)、MILLIPORE(美國),WHATMAN and SS、SARTORIUS(德國),而國產品牌有伊能和泰滋德 TEST等品牌。

在這些原材料廠家分工明細、緊密配合下,我國形成了完整的IVD產業鏈,註冊的體外檢測試劑廠家接近1000家。

其中像萬孚生物、達安基因和安圖基因等,具有上游核心材料的自主生產能力,也有一些實力不強的中小品牌,通過組裝技術,為多個外國品牌貼牌代工,生產包含毒品、傳染病、妊娠、慢病等各類檢測試劑。

這也就促就了中國IVD的優勢:產業配套完整,成本低,雖然跟國際大廠羅氏、美艾利爾、賽默飛等相比還有差距,但是具備產業鏈和價格雙重優勢。

因此,也就在這次疫情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從1月12日中國公佈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到1月26日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盒被批准上市,中間僅僅只用14天時間,可見配套產業動作之迅速。

到3月31日,國內宣告成功研發出檢測試劑的國內廠家已近100家,獲得國內上市銷售資格的23家,其中包括15個核酸檢測試劑,8個抗體檢測試劑;拿到歐盟ce認證可在歐洲銷售的,接近50家。

中國產新冠檢測盒,檢測時間短、量產快,而且價格還便宜。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醫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費用高達 3270 美元,而我國國內公立醫院檢測盒檢測 1 次的價格僅僅是 40 元。

不出口低劣口罩和病毒檢測盒,是中國企業維護中國形象的底線

並且我國第一批檢測盒批准的公司,都是國內研發實力較強、信譽較高的生物技術企業,比如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萬孚生物、之江生物等等,也成了我國外交部推薦的採購單位。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東方生物的財報,2018年銷售出口歐美19736萬份試劑,銷售額2.86億元,歐美的採購成本平均才1.4元/人份。

從國外政府的角度看,進口中國的新冠病毒檢測盒,是質優價廉的最佳選擇,既節約醫療開支、又能快速擴大篩檢範圍,阻止新冠病毒蔓延。

根據最新消息,中國企業生產的新冠病毒檢測盒,已經出口到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瑞士、奧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卡塔爾、阿聯酋、菲律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60多個國家。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國產IVD品牌只佔據國際市場份額10%份額,全球近一半的市場是四家IVD巨頭(西門子、雅培,羅氏診斷以及丹納赫)的天下。

其中羅氏年產值130億美元,雅培75億美元,丹納赫62.6億美元,西門子46億美元,而我國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IVD企業僅十餘家。2018年國內市值最高的邁瑞醫療體外診斷業務營收也就46.26億元。

但是通過這次疫情,讓全世界人民看到我國國產IVD行業的研發能力以及生產能力,而歐美跨國IVD巨頭則由於對病毒疏於重視,錯失了大規模生產時機。

但是最近發生的多起檢測不準風波,也成了中國IVD企業首次投身國際市場,首次遇到的危機。

先是捷克媒體爆出中國檢測盒錯誤率達到80%;而後西班牙媒體又爆出當地使用的易瑞生物檢測盒準確率只有30%;斯洛伐克政府官員質疑自中國採購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可靠性;菲律賓衛生部稱中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準確率僅有40%。

這些爭議甚至被有心的境外媒體炒作,成了抹黑中國製造的證詞,美國一些媒體甚至傳達,中國一直在利用質量不合格的病毒試劑盒,誤導全球各國。

實際上,這些中國檢測盒品牌廠家與使用單位溝通,並且親自派人前去導正,最終都以繼續採用,平息了錯誤率問題。

錯誤率高的原因基本都是,購買國的醫務人員使用方法不當,將核酸試劑檢測方法用於抗原試劑盒,或者在採樣和樣本提取過程中,沒有嚴格遵照操作使用說明書,導致樣本檢測準確度下降。

事情解決後,捷克、西班牙、菲律賓衛生部長、斯洛伐克外交部都親自表達澄清,為中國新冠病毒檢測盒正名。

雖然事情平息了,但是足以說明:中國IVD企業的國際化服務能力不足,在後端服務方面精細化程度不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引以為戒。

尤其是通過我國食藥監局批准註冊上市的新冠病毒檢測盒,只有23家,但是通過歐盟CE認證的卻高達60家。

一些企業沒有在國內通過質量驗證,卻先申請歐盟CE認證,由於CE屬於強制性認證,而非質量認證,這也就給一些品質不佳的廠商提供進入歐盟市場的機會,品質不佳的檢測盒一再出現,既擾亂了中國支持國際防疫的步伐,也給中國形象抹了黑。

最近我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監局聯合發文,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必須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並且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可謂是踐行對我國呼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真心的承諾。

真心希望中國IVD產業繼續加油,為遏制全球新冠肺炎蔓延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