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除了写诗写词,苏轼不为人知的一面是什么?——

美食家咯。

其实,不光是美食家,我们仔细读读苏东坡写的东西就会发现,一个天天讲究“吃什么”、“怎么吃”的人,当然是把健康、养生这些问题看得相当重要的。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东坡肉)

他还和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一起撰有《苏沈良方》一书,谈了不少有关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小儿科等各科简易疗法,可见苏东坡储备的医学常识可是相当丰富的,他的养生之道,定然是有一番道理了。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中国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有几句大家广为人知的诗句是这样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我们今天常常都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说得相当精彩,但其实这首《于潜僧绿筠轩》还远远没有结束,诗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这个快乐向上、志趣高雅的文人,居然还这么注重饮食结构的营养健康,实在有些过于可爱了。

在苏东坡关于食物的文字中,就十分清晰地能看到他的“食疗”观念,比如这首关于“东坡羹”的诗,《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我昔在田间, 寒疱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 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 想象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 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 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 从渠醉膻腥。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东坡羹)

这种蔬菜羹,光是看文字就有种很健康的感觉呢。

除了采取美食来保健,“吃出健康”外,苏东坡还有另一套方法——练。他自己悟出了许多养生的套路,并且还认真地写在了小本本上:

近年颇留意养生。读书,延纳方士多矣,其法数百,择其简而易行者,间或为之,辄验。……比之服药,其力百倍。久欲献之左右,其妙处,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然可道其大略。”(节选自《苏轼文集·养生诀》)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这措辞语气的确有点夸张,仿佛看得到东坡记录这套养生方法时脸上那快乐的表情。接着他又十分得意地解释这步骤:

“每夜以子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然后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下、项,皆令极热。仍案捏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节选自《苏轼文集·养生诀》)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锻炼的效果虽说不是立竿见影,但据苏东坡本人的切身体验,这套养生功带来的益处也是非常显著了:

“试行一二十日,精神自已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久之不已,去仙不远。” (节选自《苏轼文集·养生诀》)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我们用今天的的眼光来看,这一套功做下来,有点像保健体操

瑜伽的意思。又是吃又是锻炼,说他是养生大师,再合适不过。

文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热爱养生的苏轼,还自创了保健体操

苏轼一生起起伏伏,即便遭遇贬谪也豁达向上。在数次人生低谷中,除了开朗的心境外,恐怕他那一直注重惜福养生的保健之道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健康的体魄、这样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也难怪黄庭坚称赞他是“真神仙中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