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在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逐渐步入现代化以后,为了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至于继续因落后而挨打,

中国在清末民初派出了一批留学生,而这些此后归国的留学生,不少成为了组成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最早的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群体各异,有些尚方成年,有些却早已成家,他们是如何在国外留学期间养家糊口?和今天出国留学的大部分学生有何差异?事实上,当时留学生挤出官费或者通过打工、撰稿等其他途径筹款寄钱养家的,所在不少。

诚如潘光旦所说,一个月八十美金的官费,在美国西部留学、生活,由于物价便宜,每年可以节余一半以上寄回国内,甚至有不用寄回养家,同时又藉口拖延留学时限,因此而积蓄下来发了小财的;而在美东,则只能勉强维持,在英伦十三州更是过得日子紧巴巴的。

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留学生挤出官费或者通过打工、撰稿等其他途径筹款寄钱养家的,所在不少,大名鼎鼎的胡适,也曾设法接济家用。如他在1914年3月12日的日记里说:“为《大共和日报》作文,以为养家之计,今久不作矣。此亦在二故:一则太忙,二则吾与《大共和日报》宗旨大相背驰,不乐为作文也。惟吾久不寄家,每得家书、未尝不焦灼万状,然实无可为计。今图二策,一面借一款寄家而按月分还此款,一面向大学请一毕业生助学金。二者非所乐为也,而以吾家之故不能不为之。”

他似乎主要是靠稿费接济家用,稿费不继时,确实靠借贷维持;3月14日的日记即有及于此:“此间商人FredRobinson君慷慨以二百金相借,今日急入市以百金寄家,以九十金还债。”为了养家,有时真是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东借西凑的窘境。故他5月9日颇为意外地获得五十美金卜朗吟奖赏征文奖金,不由大喜过望:“余久处贫乡,得五十金诚不无小补。”

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胡适和他的友人

事实上,胡适的母亲并没有要他寄钱养家,只是曾于1911年8月10日写信告诉他,家中颇形拮据,若有余钱,便寄一些做家用,而不可以乱花。由此也可见胡适主动承担家庭义务的旧道德风范。

著名生物学家李先闻获庚款公派于1923年至1929年留学美国普渡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就曾自省到当年自己乱花钱不顾家,公费“每月八十元,只花四五十元就行,多余的钱,并未寄给家里,有时借给同学用掉”,而想到他当年由清华回乡时,母亲在他袋里发现几块银洋,都拿去当家用的困苦情况,不由心惭;特别是有一次他通过打工积存下二百美元,寄给叔父,并请他转寄一百元给他父亲,“后来知道四叔接到我寄回的钱,感慨得哭起来了”。

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可见当时的留学生生活并不优渥,不光要在国外艰难度日,还得汇回家中。

中国最早的那批留学生,都怎么养家糊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