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少年的你》,是小说融梗,还是侵权改编?

作者求生欲望很强,首先必须说明的是:

1.《少年的你》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建议观看。

2.易烊千玺的表演,虽不能说堪称完美,但也足够优秀。

3.如果能推动校园暴力的现实改良,则丰功至伟。

打脸《少年的你》,是小说融梗,还是侵权改编?

现在进入打脸环节。

原著小说没看过,但,单就电影而言,就已经涉嫌侵权改编。

试问:一部小说,要改变编成电影,首先要厘清的是什么?

一、人物关系。

二、故事架构。

如果你同意上述两点,让我们先从人物关系入手。

东野圭吾的小说,我很久以前读过的。现在手头没书,相关细节已记不太清楚。如果错误,欢迎指正。

陈念:父亲缺失,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职业不光彩,这也是她遭受侮辱的原因之一。

雪穗:父亲缺失,与收养人(单身女性)相依为命。母亲的职业不光彩,遭同学的侮辱。

小北:父亲缺失,母亲改嫁。离家出走,独自漂荡。

亮司:父亲缺失,母亲改嫁。离家出走。独自漂荡。

郑易:警察,极为关注案件。知道真相,但无证据。劝主人公自首,以情理动之,打破砂锅追到底。

笹垣润三:警察,极为关注案件。知道真相,但无证据。劝主人公自首,以情理动之。黄河不清心不死。

以上是三个线索性人物,故事的走向由他们决定。

打脸《少年的你》,是小说融梗,还是侵权改编?

我们知道写小说有两种:

一种是以人物为主体,以故事为背景;

另一种是以故事为主题,以人物为道具。

两者相互影响,各有侧重。

在《少年的你》中:陈念误杀魏莱,是故事的承上启下之处。上承校园暴力,下启“献身”。

在《嫌疑人》中:靖子误杀前夫,是故事的开端。

这个关键情节是电影和小说的〔题眼〕,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然后,两者都有人心甘情愿当“替罪羊”。

为什么呢?

接下来,就要解谜,这是故事的动人之处,故事的成败,能否让人信,也取决于此。

在小北看,〔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是爱的缺失,但爱的给予是否足够呢?

在石神看:〔你是在我濒临死亡时给予关怀的人,是照进黑暗的一束光〕。

看完小说,我信;但是看完电影,我不太信,铺垫不够,或者是因为我是大人。

同样爱的缺失;

同样误杀死人;

同样伪造证据;

同样“献身”;

同样装作“陌生人”

同样有一个警察死缠烂打…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名利双收,岂求快哉。

只是,原创者呢?盗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打脸《少年的你》,是小说融梗,还是侵权改编?

二、海市蜃楼

高四,名校(魏莱和陈念都志在北大);

这可能是我见过北大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离高考只有40天;

体育课;

手机…

这些我只点到为止。如果在意这些,整部电影就如同在鸡蛋上扔石头,全都碎了。

海报上的现实主义体现在哪里?

打脸《少年的你》,是小说融梗,还是侵权改编?

最后我主要想谈一谈校园暴力。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的是:校园暴力是底层残酷物语,不是低龄残酷物语。成年人的暴力更隐蔽、更咬碎牙齿往肚子里吞、更不行于色;未成年他们更无知,更没有后果、约束,也就更大胆,更放肆。

我手头没有数据。但就我观察而言,校园暴力更多,应该集中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初升高有一次分流。考的好,可能会与校园暴力绝缘;考的不好,可能依旧生活在暴力之中。所以电影里的偏见,是很刻板的。

最后说回电影主题。东野圭吾的小说读过不下十本。但很多我只读过一遍。他的小说对校园暴力、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极为关注。比如《时生》中主人公穿越回去与父亲和解;《信》中的兄弟之情,令人动容(说句题外话,我倒很希望有人买下这本书的版权。易烊千玺演哥哥,绝对大爆。因为我看到剧照首先就想到这本书中的哥哥);《徬徨之刃》中父亲为女儿报仇的悲凉。

总之,在我看来:东野圭吾是新世纪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通俗文学大师,没有之一。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