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

1月17日,小米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此次取得的消费金融牌照,是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实现全牌照布局的最后一环。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将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在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

2019年11月26日,重庆银保监批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投资金额为4.5亿元,持股比例30%。由此推测,此次筹建的小米消费金融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15亿元。

根据凤凰网WEMONEY报道,除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外,小米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还包括小米、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

金融布局一直是小米集团的重点。上市前,小米集团就把金融业务重组至小米金融,作为全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同时,小米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将以股权激励的方式逐渐剥离小米金融,使其成为独立主体存在。这一举动似乎预示着小米集团将金融业务剥离并独立上市的野心。

公开资料显示, 目前,小米金融已经取得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保险、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同时,小米集团除与新希望等共同发起成立新网银行外,还取得了香港虚拟银行牌照。其中,消费金融一直是小米金融的核心业务,在取得消费金融牌照前,小米集团已通过小贷公司试水该项业务。

据财经网此前报道,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小贷")为目前小米消费金融业务的实际运营主体。天眼查数据显示,小米小贷成立于2015年6月12日,大股东为小米金融,持股比例100%,由雷军亲自挂帅,担任董事长。

此前,小米金融的小贷业务手机用户转化率的影响,一直不温不火。小米金融原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曾公开表示,"我们很少做外部用户的业务,主要还是针对小米体系内的用户"。这一战略使得小米贷款业务有着明显的天花板,同时,转化率不高、手机用户增速的放缓等因素也直接限制了其金融业务的发展。据小米集团此前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小米金融贷款余额为109.9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仅为23.44%,与2017年422%的增速相比,呈现骤降。

这一情况在2019年有了转变。在小米集团2018年年度报告中,雷军在致辞中首次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可扩展至非小米智能手机用户的服务",并表示小米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根据CNABS统计,2019年以来,小米金融已发行40亿资产证券化产品(下称"ABS"),较2018年发行的33亿元ABS有所增加,其中,小米小贷2019年发行了30亿元ABS。

事实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不仅具有合规性优势,在资金来源和杠杆率上也比小贷牌照的监管要求更加宽松,对于有志于发展面向C端消费贷款业务的企业而言,消费金融牌照无疑更具含金量。

据财经网统计,目前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已开业24家,其中,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易生华通消费金融3家公司已超过筹建有效期,平安消费金

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获银保监会批准筹建

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3家公司已获批,正在筹备开业。

财经网发现,2015年至2017年是银保监会批复消费金融牌照的高峰期,此后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大幅减少,监管趋严。

今年1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门槛。根据办法要求,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且注册资本必须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办法还按照主要出资人的不同提出了具体要求。办法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金融机构的,应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10点要求;主要出资人为非金融机构的,相关企业应当具备最近1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多项条件。

此外,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筹建和开业的两个阶段作出了具体规定。

办法要求,在筹建阶段,消费金融公司应在取得银保监会批复的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未能按期完成筹建的,应在筹建期限届满前1个月向银保监会和拟设地省级派出机构提交筹建延期报告;筹建延期不得超过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开业阶段如果出现延期,应在开业期限届满前1个月向省级派出机构提交开业延期报告。开业延期不得超过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