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歌手·當打之年》是《歌手》開播8年至今的最新篇章,與眾不同的是,這一屆的《歌手》讓更多新生代音樂力量站在了舞臺中央,讓這個舞臺更加激情,更加年輕態,確實無愧於“當打之年”的名號。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主題已被定位,那麼《歌手·當打之年》是否符合當下人們對音樂的要求和審美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歌手·當打之年》更像是一部電影,8年來的發展史,是一部更新迭代的電影劇作,本身《歌手》就是專業歌者的競技舞臺,這樣激情的碰撞和摩擦,看點十足,而隨著大眾對音樂,或者說對《歌手》更高層次的要求,《歌手·當打之年》更具有當下音樂審美與競技的代表性,無論是華晨宇高亢的歌聲,還是周深獨特的嗓音,亦或是袁婭維對小眾音樂的鑽研和詮釋,都為觀眾們帶來了激情活力,更深層次的,《歌手·當打之年》就像當今華語樂壇的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很多璀璨光輝和流行傾向。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從製作方的角度來講,《歌手·當打之年》是一次變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革呢?我認為導演如此做法不排除是為了迎合觀眾,或者說更符合年輕觀眾們的口味,如今不僅是歌手們的年齡差異化較大,觀眾們的音樂審美也因為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方向和體會,毋庸置疑,《歌手》是要選出一名“歌王”的,那麼製作方僅僅是把選出“歌王”當做唯一目的嗎,我認為不是的。切合主題“當打之年”,我們似乎可以猜測出製片方的用意:選拔出這個時代可以站穩腳跟的歌手,和麵臨當前迭代的華語樂壇,可提供怎樣的歌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不得不承認製作方的用心良苦,那麼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我個人認為,《歌手當打之年》屬於“老歌新唱”,這其中似乎隱隱存在《歌手》8年來3大前所未有的考驗。

唱功+舞臺控制

音樂新生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們的潛力無窮不盡,在未來的發展中前途無量,那麼《歌手》是一個怎樣的平臺呢,我認為,這是不僅是一個專業歌者競技的平臺,更是一個發掘音樂人才的源頭,而這一季的《歌手·當打之年》就把這個內在意義詮釋的更加突出、圓滿,縱觀一系列的競演,無論是首發歌手、補位歌手、奇襲歌手,都是青年一代的歌者,他們有些耳熟能詳,有些知名度卻沒有那麼響亮,但是經過《歌手·當打之年》的洗禮與宣傳,他們被觀眾們熟知並喜愛,當然,這取決於一個基本而又重要的因素——唱功和舞臺控制的能力。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為什麼說唱功和舞臺控制的能力是對這些歌者的一大考驗,是因為本季歌手普遍年輕化,對於唱功和舞臺的掌控能力兩方面來說,經驗相對於資歷深厚的歌手來說稍顯遜色,而在這樣的一場競技比賽中,在專業華語歌手競技的最高舞臺上,不僅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能力的重要機會,更是從客觀角度逼迫年輕歌手奮發圖強的“教鞭”。單輪唱功來說,毛不易的憂鬱,周深的美輪美奐,華晨宇的激昂,袁婭維的婉轉多變,蕭敬騰的力量,每個人都在一次一次的競賽中,將自身特色發揮的更加純熟,並且在不斷探索和挑戰其他領域,而在舞臺控制這方面,華晨宇、蕭敬騰等人經驗十足,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情感去快速感染觀眾,如何引爆全場,相比這一點,我認為毛不易和周深等人稍微遜色一些,多多少少會影響現場人氣,而華晨宇和蕭敬騰在競演之中,也會適當做出改變,給予觀眾們新鮮感,避免出現審美疲勞,這確實是非常聰明的做法,經過《歌手·當打之年》這次戰鬥,經歷過如此考驗的青年歌者,一定會有很大提升。

賽制+心態

《歌手·當打之年》的賽制不同於往季《歌手》,這一季不再設置補位賽與踢館賽,取而代之的是奇襲賽制,根據奇襲賽制,奇襲歌手可以在任意一位在線歌手的演唱過程中發起奇襲一對一挑戰,發起奇襲的該名歌手將緊隨被奇襲的歌手後面演唱,演唱結束,由現場500位大眾聽審電子投票決出勝負。我認為這不是什麼壞事,這對於年輕的歌手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賽制更加激烈,從踢館歌手的單人挑戰,現在演變成了“奇襲陣營”,如此來看,淘汰就在轉瞬間,這不僅僅能夠增加歌手們的緊迫感,使他們快速成長,更是對歌手心態的一次重大挑戰。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那麼從心態這一角度出發,在這裡我要說一下除了奇襲賽制以外的一項被迫規定,在疫情期間,很多綜藝節目無法正常進行現場錄製,《歌手·當打之年》也不例外,如此一來,“雲錄製”、“雲綜藝”成為了新的名詞,這樣的環境下,歌手不能與大眾接觸,需要在家進行直播信號的測試、鏡頭與燈光的調整、挑選競演服裝並且要獨立進行妝發的打理,沒有華麗的燈光舞美,沒有高端的音響設備,更沒有豪華的樂隊,比如周深,是在自家的臥室進行演唱並錄製的。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正如我們熟知的其他綜藝,例如《歡樂喜劇人》、《好好吃飯》等綜藝,對現場環境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換句話說,周邊的環境對錶演者的影響並非是決定性因素,而《歌手·當打之年》卻不同,這檔節目之所以能堅持8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洪濤團隊延續的專業舞臺、頂級音效等國內頂級音綜現場製作水平,而如今節目在設備、技術等等都面臨不小的挑戰,而這,才是對年輕的歌者們心態上的一次重大考驗,因為不僅僅要面對設備上的重大缺憾,還要克服內心壓抑並進行自我調節,就像在最新一期《歡樂喜劇人》中,著名喜劇人崔志佳說的那樣:

“沒有觀眾更可怕!”

以疫情為背景,國之青年的重任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出現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席捲全國,但是作為華夏子孫,我們看見的不是妥協,而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主動迎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這樣持續了數月,在這段時間內,全國各地無數青年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奔赴戰線,援鄂的口號響徹華夏大地,“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這是我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次戰役,必會成為豐功偉績的一頁篇章,在這次的戰鬥中,青年醫務人員擔負起了救治患者的重任,他們很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某國的青年,在疫情期間,聲稱:“我們需要飲酒狂歡,我們需要派對,我們根本不害怕病毒。”更有一位女生聲稱要舔遍大街小巷,目的就是表現自己面對疫情時的強大心理素質,可是這樣“唯我獨大”的心理怎麼可能是正確的,最終某國的疫情日益嚴重,截止至今日,確診人員超過20萬,而人口數量不及我們的25%,通過對比,我們反觀中國青年在做什麼,他們經歷的是什麼,是泥濘、汗水、犧牲、奉獻。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歌手·當打之年》,我有一個很符合邏輯的猜測,洪濤導演團隊此次以“當打之年”為主題的《歌手》,是否暗示了“青年之力乃國之力”這樣的道理呢,當然,從時間線上來看,很多人認為導演組可能並沒有這樣的先見之明,我並不完全否認,但是我在這裡做一個大膽的推測,在《歌手·當打之年》的進行過程中,正值疫情爆發的時間段,無論是首發選手還是奇襲選手,在面臨國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論從網絡平臺,還是親眼目睹,都會對青年醫務人員的奉獻付出感同身受,而相比於同等年齡段的自己,是否也應該在自己的道路上更加努力,擔起華語樂壇的重任,一定也是每一位年輕歌者的內心所想,那麼此次《歌手·當打之年》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浮現出來了,而這一點,也是我認為在《歌手·當打之年》這3大考驗中最為重要的。

【結語】

《歌手當打之年》歌者面臨3大考驗,疫情期間彰顯更深層次的意義

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可比大熒幕經典電影的賣座率,而《歌手》更是在觀眾們心中有著極佳的口碑,我個人認為,當綜藝節目的製作方、參與者在當下情形中,能夠考慮到對歌者的磨練,對競技的嚴苛,甚至是家國情懷,那麼這就並不完全是明星競技,流量看點這麼簡單,當下疫情期間,中國優秀青年不斷湧現,此時這樣的一個綜藝節目不僅會對華語樂壇的青年歌手產生影響,也能與觀眾們的內心產生強烈共鳴,這當然不是故意的迎合,是邁向了正確的道路,這樣的背景下,《歌手·當打之年》在與其他綜藝的比較中,在參與者的選擇和主題設定上都有很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