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已故的北大教授、中國現代化理論化研究開創者羅榮渠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縱觀全球,那些拋棄工業的國家,如今都變成什麼樣了!


巴西:過早去工業化,GDP急速下滑


南美真是一塊樂土,自然資源好,還是唯一一塊沒有遭受一戰、二戰浩劫的人居大陸。


作為南美大國,巴西早在1880年代就開始了工業化進程,早在50年前,巴西就已是中等收入國家。一戰期間,巴西工業產量增加一倍。到1920年,建起13萬多家工業企業,鐵路運營里程達2.7萬公里。


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在全世界經濟大蕭條、二戰時,巴西在1930—1955年期間,工業年增長率近8%,工業產值佔GDP已經接近1/4。


到1970年代末,巴西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擁有門類齊全的基礎工業部門,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就成立於1969年。


巴西1977年時的主要工業活動


隨後,在工業化的推動下,巴西在1948—1979年期間,GDP平均增長率達7.2%,其中,1968—1973年期間,更取得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長,被稱為“巴西奇蹟”。


但1980年代後,巴西逐漸掉入“發展陷阱”,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去工業化,大力發展服務業!


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巴西三次產業結構變化


巴西在1970年代前工業化速度比較快,但是進入1970年代後,工業在整體經濟結構中的佔比逐漸下降,特別是進入1980年代後,降幅更為明顯。到2017年,巴西工業在GDP中比重已經下降到21%。


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製造業的經濟增長貢獻度


因為“去工業化”,導致巴西工業仍然集中在資源密集型領域,出口初級產品和中低端製成品,大量進口高技術製成品。


而最終結果是,失去了工業這個經濟增長“發動機”,巴西經濟增長明顯失速。


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巴西GDP增速


在沒有工業充分吸收就業的情況下,巴西貧困人口高達5480萬,佔全國總人數的26.5%,尤其是在經濟落後的東北部,有超過40%,乃至近一半的人處於貧困線以下。


南非:一個由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的存在


在90年代,南非曾經是發達國家,工業十分發達,人均壽命高,收入好,治安穩定,醫療水平好,世界上第一列心臟移植手術就是在南非完成的。


我們的課本上赫然寫著:“南非,發達國家”。然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貧窮,禍亂已經向瘟疫一樣纏上了這個國家。

90年代眼見南非的工業技術不斷髮展,於是西方國際環保組織找上門去,表示南非已經是槓槓的發達國家了,應該注意保護環境,要不然成天都是霧霾,不利於身體健康等等,各種新聞報道輿論渲染,也搞得南非人民怨聲載道。


等到民意沸騰之後,西方就拿出瞭解決方案來,首先他們讓南非總統曼德拉看歐美國家的青山綠水的照片(特選夏天和晴天的時候拍攝的那些)。然後向他建議實行“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案”。曼德拉深信不疑,於是他表示人民就應該生活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之間,南非應該給人民謀取福利。曼德拉的做法引來了南非群眾一片歡呼……於是南非開始了去工業化治理模式。


這裡需要說一下什麼是去工業化治理:


西方向南非建議的“去工業化治理”並不是說拆掉廠子,還原自然。而是要求國家在政策上不再優待工業製造業。


比如:稅收、貸款等均不再對製造業進行減免,補償等,並且同時推行嚴苛的環保法案,比如罰款無上限、比如不能通過環保評測就不允許開工等等……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達到節能減排,治理汙染的目的。


南非當年就真的推行了這些政策,結果很快隨著稅收的不斷加高,南非的工業企業倒閉了一大批,還有一批比較有實力的原本還能勉強支撐,但隨後南非又增加了為治理環境而對工業領域實行的專項環保治理稅收,以及無上限的最嚴罰款……這就導致南非最後一批還有競爭力的製造業瞬間崩潰。


與此同時,早已虎視眈眈的西方外資企業就向狼一樣地衝進南非,以白菜一般的價格收購了這些破產的企業。而此時的南非早就由於工業產業破產,大量人員失業,經濟雪崩,社會動盪而急得慌了手腳。


英國:拋棄工業,大力發展金融,經濟逐漸削弱


世界的真正工業化和近代化,那是從英國開始的。英國最早開啟工業革命,工業發展徹底的突飛猛進,整個的發展非常迅速。


而且更加直接的是,大英帝國近代建立了世界最廣闊的殖民地,面積多達25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長達幾百年的殖民掠奪,掠奪了大量的資源。


那些丟掉工業的國家,現狀可悲!值得深思


但是到現在,其他世界發達國家工業依舊是非常強悍,整個世界都充斥著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瑞士的工業品牌,以及工業產品,例如汽車,手機,高鐵,奢侈品,服裝品牌等。


但是我們反而幾乎聽不到來自英國的工業品牌以及其他的品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主要是兩個字“金融”。在二戰後,英國給自己的定位不再是工業發達國家,而是金融國家,整個國家金融化。


我們看到現在歐洲的工業,法國和德國已經遙遙領先,如法國的軍事工業,飛機,高鐵等等,享譽世界,德國的汽車,機械那是世界文明。


但是英國卻只有銀行,我們看到,英國世界五百強企業雖然有24家之多,但是都是金融公司和銀行,從這可以看到英國的金融化。


而倫敦也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城市,而金融那可是最暴利的行業,所產生的利潤那是最高的。所以二戰後,因為金融化的發展,英國的工業逐步的沒落,成為世界二流甚至是三流的水平了。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國家的強大,最基礎的還是工業,只有工業強大,這個國家的國力才能夠強大,所以美國,我國,還有其他工業強國都是如此。


而英國卻拋棄了工業,選擇了金融,這個使得英國的削弱勢不可擋。所以在歐洲強國中,英國的實力已經是明顯處於弱勢了,未來還將進一步削弱。


所以最先發展工業的國家,卻第一個放棄了工業,這才是最可悲的,而且一旦放棄,再建立就很難了。所以未來英國的衰弱將比其他西方國家更加迅速,這也是最大的可悲之處。


據新京報採訪長江商學院大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瞭解到,如今我國已不再是一個吸引西方企業遷入製造業的地方,西方製造業開始迴歸。到2020年,我國將增加融資,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開始高度重視製造業。未來,我國的工業一定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那些不重視工業的國家,如今的經濟發展遇到的這些問題,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也應該保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