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

有段時日沒有寫文了,小窗裡有朋友問:是不是在憋什麼大招?答曰:憋是有些憋,但沒有大招。

回首這半年,似乎已將紅塵裡的江山看了一場,人物與是非在歲月裡流淌。我以為愛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偏偏是愛。都說成熟是容得下生命的不完美,也經得起世俗的顛沛流離。是嗎?這於我來說分明是渡劫。

這個蟬鳴楊柳蛙唱荷香的夏,各種超短裙超短褲活色生香的夏,滿街民族風文藝風搖曳生姿的夏,真的適合來一場處心積慮的偶遇或不期而至的豔遇,把潛藏於內心的熱情點燃,使其如這季節的溫度一樣:激情四射,如火如荼。

然而,如此良辰美景我卻難以生出任何的詩情畫意,整天被孩子和工作支配著:各種不順,各種煩憂。生活的常態是一地雞毛的兵荒馬亂,偶爾矯情起來,也會在簡短的微圈說說中安插歲月靜好的假象。

幸好,日子是向前的:夏去了,秋來了。秋高氣爽的天氣來了。

言及於此,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這二十四節氣劃分的實在英明,立了秋的天氣和暑期截然不同。真真的是:一層秋雨一層涼啊。

幾場薄薄的小雨過後,雖然正午依然燥熱,早晚及夜間已有了絲絲的涼意。

晚上睡覺,開了窗子,有清洌的風進來,裹了柔軟的毯子,把自己埋進大大的床裡,隨意舒展著四肢,或伏,或仰,或側臥。

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

相比較夏天的沉悶燥熱,在這樣舒爽的秋夜或讀文寫字或擁被而眠都將是一件愜意無比的事情。

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強迫症加偏執狂。我頑固的喜歡自己認可的人和事,並相信第一眼的感覺。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及時止損就是。

萬萬不可在一件讓你感到痛苦或糾結的事件或情感裡沉溺太久,要知道:那不叫深情,叫自虐。

一直認為,在網絡這片江湖,從來都不缺好的文章。沒有誰比誰高人一等,更沒有必要看任何人的臉色行事。

也許是骨子裡的自卑作祟,我特別不能容忍某些自恃清高的人,家裡有礦似的,每每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來。

好好愛自己,遠離所有帶給我們負面情緒的人和事。想不通的,不想;不想看的,不看。對於往事,選擇性記憶,屏蔽掉所有的難過與不堪。

安心過好眼下每一天,這日子,就還不錯。

前段時間,陷入前所未有的糾結迷茫,自我否定期。可又難掩骨子裡的張揚,此地無銀的在微圈發說說:閉關。修煉成精,出來害人。

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

又一日,在公眾號看到桌子先生說:實在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消耗你的熱情。若不能一一入心,只會把你的世界搞得混亂擁擠。

看著微信上800多人,有近三分之一的陌生面孔,還有各種長期潛水的群聊,我陷入了沉思……

當下立斷,大刀闊斧,刪繁就簡。一時間,退出N個群聊,刪除N個微友。做完這一切,感覺如釋重負,整個世界都清淨了。

再一日,腦子抽風,想換個頭像嚇嚇人。斟酌了半天,選擇了一張芊芊素手的網圖,並配圖說說:“總有一天,一切凡塵俗事都在不斷的沉浮中水冷煙涼。回眸,只剩一彎清澈的月光,將一顆心靜靜染亮。”

整這麼文藝至極又矯情無比的說說,只為應和指染青嵐的網名和意欲淡網的心境。

換了沒兩天,不斷有朋友說:換頭像了?差點沒認出你!我一邊和他們調侃著:哇呀呀,正確的臺詞不應該是:“小樣兒,換了馬甲照樣認識你”嗎?一邊在心裡暗自懊悔:不該輕易換頭像。

網絡世界,一個人的頭像也如名片一樣,早已打上個人標籤。

於是,在變裝兩天之後,我又悄悄把頭像換回了自己的照片。對了,中間還穿插一次技術故障,操作失誤,弄了個藍雪花的圖片呆了半天。

在這樣幾次三番的折騰之後,估計熟悉的朋友肯定認為丫這次病的不輕!至於不熟的朋友,大概也不會注意到吧?嘿嘿。

有人說:大抵喜歡碼字的人,都是生活不怎麼如意的,所以才喜歡用文字營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供他人或自己意淫。也許,他說的是對的,不排除一部分人行文的初衷。

可是,我寫文,只為記錄自己的感情和生活,留給經年後的回憶,從來沒想著打造什麼完美的人設。

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

我看到某些人,為了烘托自己的完美形象,捏造出的事件匪夷所思,簡直侮辱讀者的智商。要知道,刻意營造的人設,早晚會有坍塌的那一天。何不活得真實一些呢?既不為難自己,也不勉強他人。

新近關注了兩個公眾號,看他們在文章裡談工作,寫感情,也關注時事,討論熱點。沒有假大空的喊口號,沒有故弄玄虛的高深莫測,更沒有遠離世俗的不染塵埃。感覺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慾,悲苦喜樂。

文如其人,使讀者心生親近,這才是真正的“大家”該有的樣子吧!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可見,這為文為人,是有相通之處的。世間萬物,唯有真實自然的東西才是最動人的。

近幾日,迷戀上小區廣場的夜生活,每天早早的吃過晚飯,帶著孩子們去湊熱鬧。

當然,他們也是樂意去的。因為,可以和小夥伴PK各種技藝,譬如:看誰的滑板車玩的溜,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高,等等。

不大的小廣場被劃分若干地盤,跳廣場舞,鬼步舞的;玩輪滑,平衡車的;唱歌,拉二胡的。還有各種擺攤售賣飲料汽水烤腸炸串的,步行兜售小玩具小物件的……

追著孩子的步伐,在小廣場四下轉悠,看到除了年輕人,還有牙牙學語,蹣跚而行的稚童,有坐著輪椅,拄著柺杖的老太老翁。每個人都貪戀著這世間的繁華,每張臉上都洋溢著開懷的笑。

我置身其中,覺得這才是人生吧!熱鬧而喧囂,俗氣又煙火。儘管有著種種不如意,每個人都在用力的活著。

活著,痛並快樂著。每個人生來都是有殘缺的,所以要靠活著縫縫補補。

想起昨天夜裡,樓上的小兩口不知何故吵罵起來,大半夜“砰砰咣咣”摔起東西。我裹緊了毯子,聆聽著窗外的雨聲,想起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

的確,沒有人能夠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能夠設身處地的加以理解和發自內心的同情,已是最大的仁慈。

這不是冷漠,只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易。我們潛意識裡,都喜歡接近快樂的人和事,以填補自己的缺憾。

現實如此繁雜,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希望我們都能以柔韌的心力把一地雞毛變成一把漂亮的撣子,拂去障礙灰塵,儘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再多的雞湯也燉不出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