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通貨膨脹”的超前隱患,同時讓“買房”成為了升值、抗通脹的財富。

然而隨著今年經濟的打擊,房地產行業也難以逃過被波及的厄運,當前樓市的情形形勢房說君以為用這4個字形容最為貼切——坐立不安。一方面開發商企業面臨著今年的1.6萬億的“重債”並且頂著房子滯銷的市場艱難生存;另一方面,以炒房者為代表的二手房也陷入賣不掉的境況,1-3月份二手房交易量下滑到了3年來最低點,甚至有業主降價百萬依舊無人敢買,面對跌跌不休的房價,不少人擔憂樓市的“貶值潮”將會提前到來,這個擔憂是否會出現在現實中?要想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就要來想看看當下樓市的情況。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官方一錘定音:2大“退房令”啟動,9萬房企或面臨退市風險?

其實,我們並不缺住房:任澤平就表示目前中國被空置的房子大概就有3.11億套,足夠滿足16億人的居住。供大於求的房子,為何房價就是降不下來?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分配不均勻的結果,手裡有閒錢的投資者通過高槓杆低首付將房子囤起來,輪到剛需時還能賣到嗎?所以,在房說君看來,怎樣有效地遏制目前空置房數量,讓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不再產生新的購房需求讓房價還有上漲空間,這才是最實在。

前段時間,國家在強調“不再以房地產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同時,還啟動了“退房令”,隨著這個政策的啟動,房說君以為樓市接下來將會更加的“難過”,甚至讓房地產企業面臨退市風險。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1. 中國航空集團宣佈:將有序地推進土地開發、置換以及徵收儲存項目,同時將全面退出房地產項目以及出售變現一批低效率的房子。
  2. 國家電網也相應號召:迴歸本職的電網主業務,將啟動全面退出房地產以及傳統制造業務。

可以說這是樓市首都出現的2大“逆轉”,這在5年前都公司都紛紛想“插足”房地產業務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實在去年就有山東高速、中國重汽、山東黃金等一批批國企業尋思著出售旗下房地產公司,或許他們只是兼做房地產行業,這與傳統的房企還是有很大出入的,當房說君以為隨著經濟沒有復甦的跡象,剩下的9萬房企也或面臨“退市”的風險。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1-2月份就有108家房企因為資金週轉受困而被清算破產,同時將近65家上市房地產企業的淨利潤出現虧損現象。市場環境動盪加上國家高層的表態,開發商已經面臨不堪的情景。

專家黃奇帆就曾公開表示,當前國內房地產企業大概在9萬家左右。現在短短2個月時間卻破產了108家房企,假如經濟不復蘇、國家繼續調控,那麼剩下的這9萬房企也或許會逐步退市。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開發商、專家不斷向國家“呼喊”,該如何拯救“貶值”的房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每當經濟出現了問題各地方政府就是用房地產來振興,國家屢次對樓市展開的積極政策也成為不少炒房客有恃無恐。這一次也是如此,當下的市場環境讓開發商、炒房者束手無策於是他們便不斷向國家“呼救”,根據有關統計在3月份裡就有一共63個城市出臺了“救樓市”的新政,政策裡不乏涉及稅收、預售、金融、土地拍賣等政策,甚至還有些像駐馬店、廣州的“大尺度”政策,下調首付為2成、增加二套房公積金額度、放開商業地產等,不過隨後這些都在國家的“問責”中落幕,這一系列現象都說明了“拯救”樓市失敗,有關房價的“貶值潮”即將到來。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曹德旺就曾經批判過,現在的房價無疑是過高因為房子根本值不了這麼多錢,高房價同時導致老百姓居住成本也過高,囤房者手上握有大量的空置房而真正有需求的剛需卻沒錢買房,這與國家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如何拯救正在“貶值”的房產?房說君以為有2個方法可以一試。

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這幾年開發樓市賺的錢也不少了,高房價的形成很多時候是炒房者和房企們合力推高的,假如任由市場自主調節房價的話,10年時間能做到翻倍的價格嗎?沒有人背後推動是不會漲這麼快,首先國家不應該繼續“營救”樓市反而應該利用這個空檔合理清除人為囤有的空置房,房企的債務可以緩緩、囤房者應該順應市場降價,讓房地產市場恢復合理的供需平衡。炒房者還認為手裡的房價還能再漲繼續囤著,在樓市接盤者嚴重不足下房子非但無法變現還會繼續拖著房企、炒房者。

樓市“退房令”下,108家房企退市、高層表態,“貶值潮”要來?

對於普通剛需購房者來說,在風波之下誰能全身而退?反而工薪階層、農民工才是打擊最嚴重的群體,在這段期間企業停工停產幾乎讓經濟陷入停頓,也有多少工薪階層是2個月都拿不到收入,他們每月還有需要還房貸。與其說希望通過老百姓消費買房來讓經濟好轉,倒不如先試著從房貸利率、稅收、公積金額度調整來減輕購房者的壓力,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一點,各地方不斷鼓勵剛需買房,假如剛需手上有足夠的資金是不用鼓勵他們都會主動買房消費。

房說君有話說:有一個現實情況,或者大家不願意去承認但它卻存在,房價在經歷了10年的“看漲”,其實在高房價的背後存在著許多的隱患,由於樓市的繁榮遮蓋了這些問題,只要經濟不斷保持著上升就不會出現,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房住不炒”的調控下,房地產已經不再是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了,隨著中央對國企們逐漸下達的“退房令”,未來參與房地產行業的也就只剩私人企業,但房地產行業下滑這是不可逆的市場大趨勢,不少的房企也會將逐漸消失於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