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p2p後,互金圈新概念開放平臺又暗含什麼

折戟p2p後,互金圈新概念開放平臺又暗含什麼

山東、重慶、天津、寧夏、湖南,再加上近期的河南,宣佈其轄內存量P2P機構備案不合格而予以出清的地方正在增多,可以肯定是,上述省份並不是這份出清名單的最後一個...

曾經的市場“寵兒”正經歷行業最至暗的時刻,然而對於某些機構來說,危險從來都是與機遇並存的,p2p的折戟,又恰恰促使了“開放平臺”的興起,搭上開放平臺這輛“新概念”專列,或許駛向的就是又一個光明

01

堪比印鈔機,“開放平臺”造富進行時

藉著趣店的“金口”,開放平臺火了,準確點說,助貸火了,只不過對於這些所謂的“Fin-tech”公司而言,助貸這詞有點太low了,一聽就讓人浮想到路邊的“XX中介”(聲明一下這裡並沒有任何歧視中介這個行業的想法,相反,很敬重你們,因為生活的方便離不開你們的付出),怎麼說也是以科技公司,因此,“唬”是必須的,開放平臺應運而生,讀起來,滿滿的“高級感”,瞅瞅,多配!

“新瓶裝舊酒”,乾的還是和助貸一樣的活,錢掙的可不比p2p的少,不信?看看房屋行業龍頭“某家”就知道這們生意有多掙錢,而對於金融業來講,就更不遑多讓,數據為證

2019年三季度,趣店單季營收25.91億元,其中開放平臺貢獻15.77億元;樂信單季營收31.87億元,開放平臺貢獻21.51億元;拍拍貸單季營收15.12億元,開放平臺貢獻11.95億元(看我之前寫的拍拍預測:改名“信也”,轉型“助貸”,卸下p2p“包袱”的互金巨頭拍拍貸能否重回昔日榮光之刻?);這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

折戟p2p後,互金圈新概念開放平臺又暗含什麼

02

“高閒置”引發的流量盛宴

開放平臺的興起在於監管引導,目的在於發揮金融科技公司的技術、風控、獲客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與持牌金融機構的資金對接,達到國家普惠金融的願景,然而其能在短期內迅速發展壯大,各家機構著於降低其獲客成本才不惜大量推廣或許是其真因。

互金流量的轉化路徑是從用戶註冊—激活app—申請借款—資料填寫—徵信審核—授信—動支等一套完整的流程,而每個節點走下來,就會有一部分用戶流失,也就是說,各家高價買的流量,能否真正成為公司創收的來源,還帶有一定的不確認性;雖然現在各家都是以授信用戶來和第三方導流平臺確認營銷支出,但是並不能保證該用戶在後期交易時是為黑戶,因此,雖然各家平臺累計了大量的註冊用戶,但是其有效授信用戶可能僅佔其總體用戶的比重20%不到,以趣店、樂信、拍拍貸等三季度數據為例更能說明這一問題

折戟p2p後,互金圈新概念開放平臺又暗含什麼
折戟p2p後,互金圈新概念開放平臺又暗含什麼

結合上圖可以看出,三家平臺註冊用戶量都突破6000萬,拍拍貸更是突破1個億,但是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趣店、樂信、信也三家的授信用戶量分別為1830萬、1670萬、1740萬,僅佔其各自注冊用戶的比重分別為23.4%、26.7%、17%,沒有一家超過30%;

當然,對於各家機構來說,閒置用戶也是真金白銀買過來的,雖然在我這這邊授信沒通過,但並代表在其他機構那邊得不到借款,於是針對這部分群體,機構的做法就是不斷的推薦給其他資金機構或者貸超平臺,當然也並不侷限於借款業務,也會包含諸如申請信用卡、分期購物等等其他業務,宗旨就是“錢不能白花,你總要為帶點價值給我”

開放平臺業務也隨之火熱並豐富起來

而火焰的另一面,聰明的讀者也應該能看到這其中的風險所在,即推薦過程中,用戶個人信息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03

開放≠裸放

結合近段時間業內多家所謂大數據、徵信、催收平臺的被查,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開始得到重視;溯源來看,雖然是下游有關機構被失職,但上游是否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想這個問題不用叔來回答,看看前段時間的“51信用卡”被突擊檢查就能說明一切,大叔想說的是,對於各家從業機構來講,可以開放,但別裸放,作為參與到開放業務當中的一份子且是主要發起方,有權利也更有義務參與到推介過程中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上來,而不是“錢我賺了,坑你來填”

總的來講,開放是業內趨勢,畢竟“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來做”,對於金融科技機構來說,專業就是發揮你的科技實力,比方說風控建模、比方說客戶管理、比方說系統搭建及方案提供等等,最終去協助持牌“正規軍”落實普惠金融在更多區域內的實現,而在此過程中,專注贏得當下,擔責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