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以前印象中的全景相机主要应用于跳伞、滑雪、骑行、滑板、皮划艇、登山,甚至是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领域,这种使用场景显然离我这种屌丝用户太遥远了。偶然看到了Insta360的一些拍摄技法和视频,感觉非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也挺有可玩性。

经过2天的了解,很快做了购买决定。我和Insta360面向的主流用户(运动领域)的区别在于,我就是买来玩的。我希望我能站在一个就是为了自拍、装逼,图新鲜的渣渣级用户,会怎么来看到这个产品。

对于曾经是数码发烧友的我来说,购买和使用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算是最近几年为数不多的计划外消费之一,目前已经到手20多天了,也用了几次,谈下我的感受吧。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我是在APPLE官网购买的Insta360 One X套装,有2块电池更省事。因为是足球爱好者,加购了足球拍摄套装,车载配件、一个3米自拍杆和一张64G高速卡。总价3000多元,以放弃更换一台更好手机代价得以实现,最初告诉老婆只有几百块,后来被识破。

除了踢足球,没有玩极限运动的条件,也不算是个短视频爱好者,但是平时也喜欢玩一些创意,尝试新生事物。购买Insta360 one X的动机之一,就是这东西可以让我这种普通消费者,通过科技产品的帮助,在低门槛的前提下,做出一些比较有创意或者有美学品味的生活视频,直接说就是搞点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玩意儿。

比如Insta360 One X官方指导的一些的玩法,真正吸引我的并非运动相机在运动领域的出色表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大有可为: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看起来很高大上、美感、创意十足的视频似乎需要很强大的剪辑、运镜技巧以及不俗的创意功底,实际上操作起来异常简单,720度全景相机以及超强防抖效果是保障这一切的技术基础。这让一个很普通的爱好者,创作一些好作品轻而易举。我跟妻子最直白的解释是,拿着这个东西,随便走一趟回来,然后自己编辑一下就是一段很酷的视频。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显然,给自己的另一位拍照、拍视频,也会变成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什么仙气飘飘、逼格满满的作品,再菜的技术也不再话下了。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出外旅游的话,应该也能够拍出一些不错的视频。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尤其是这种拍摄方法异常简单的子弹特效,应该可以带来不少乐趣。

一个渣渣级用户的Insta360 One X全景相机使用体验分享

这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视频,其实拍摄起来都非常简单。经过多次实践把玩之后,按照官方的教程,基本上都还是能整出差不离的视频。而且还是在没有很发烧地去研究,普普通通拍摄的前提下办到的。

这么说吧,这个东西,你把它装在自拍杆上,然后抗在肩膀上拍摄,随随便便到处晃一圈,回头再把视频处理下,配上点BGM,都能做出不错的视频,算得上是旅游拍摄的神器。我觉得这就是对我这种人来说,比较牛的一个优点。

在运动方面,因为我自己平时比较喜欢踢足球,所以购买的足球套件,但是后来才发现,足球套件是用来把摄像头安装在胸口或者手腕上进行拍摄的,我肯定不会愚蠢到在进行真正的足球对抗中来穿戴这套装备拍摄,这肯定只能是摆拍用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如何正确使用和取景的方式,而现成的可以看到的,使用足球套件拍摄的足球运动相关视频案例也几乎没有。所以目前套件吃灰中。

朋友聚会的时候用过一次,是一个能带来不少乐趣的神器。

关于其他有几点需要吐槽下:

1、配件还是有点贵,尤其是防水保护壳这种,299性价比还是低了。副厂产品又少,没什么选择。

2、目前日常使用的话,玩法、教程还是有点单调,指望经常在滑雪、攀岩、跳伞、骑行这些运动中使用,怕是不太现实,而目前的这些玩法天天玩也是不行的。没有论坛、大神分享玩法、教程。官方是做了一些事,但是还不够。

3、受制于第二条,这个相机目前只能说是旅行、郊游、极限运动的时候才能派上大用场了。大部分时间得吃灰。

4、后期编辑还算简单,但是对手机的配置还是有要求的。根据我的使用体验,个人建议,不代表官方,还是用CPU为骁龙710级别以上配置的手机来进行编辑,为啥,因为我内存6G,CPU骁龙660的只能勉强编辑,很痛苦的。

我买的到是不后悔,因为我就不是冲着“运动相机”去的,就是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以后至少每次出门玩,必然会带上了,另外,仍然期待着官方给出更多、更有趣、更平民化的玩法,举个例子,你说我现在在家没事,坐在客厅里,能像玩抖音一样随手就来一个小视频吗?现在很难,但是我相信以后会有的。

这个产品的技术是很牛的,如果在家中也能玩出花样,一定很有趣,中国人从来不缺有创意的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