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低迷的情況下,唯有平靜方得始終

豬價依然任性的下降。

似乎還沒有止跌的趨勢,繁華落盡,靜看人間百態。

我們習慣於用眼前的形式,來做未來的判斷。各種預估、猜測充斥著朋友圈。總之,大多是憂心忡忡,唱衰生豬養殖。一些從業者也是無心經營,一天到晚關注著行情的起伏。

人在群體之中的時候,往往最容易被感染和影響,也是最不易冷靜的去思考。一個養豬微信群,當很多人都在哀聲怨道的時候,自然傳遞的是負能量。

心情是可以傳遞的,當我們看到絕大多數養豬人心情處於低谷的時候,自然,整個鏈條的利益相關者也都不是那麼的樂觀。

其實,大家在討論行情的時候,我們更該重注生產。一個客戶問我豬價還會不會增長,我告訴他一定會,但是肯定不會再暴利。如果,靠著湊合去迎接下一個高峰,不如直接把豬隻全部處理掉。

我們知道當投入固定的情況下,如果提高銷售額,一是對外提高單價,而是增加效率。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我們只有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才能降低虧損的可能。

一、冷靜看待,虧損與成本

最近,我們看到很多文章在呼籲養殖戶要降低成本。可是,成本並不是在行情低的時候要控制,行情好的時候同樣要控制。不管你養不養,養多少,固定成本的折舊是一定的,它會分攤到每頭豬上。如果單純的測算每頭豬從小到出欄,花費的飼料成本,如今的行情下,養殖還是有利可圖的。

可是,豬的存在不僅要賺回來它所吃的、喝的,有的疫苗、獸藥等,還要分攤父母的所有的花銷。也就是,父母的所有一切都要靠子子孫孫了。所以說,多子多福,只有生產成績高了才會降低單位分攤。當然,並PSY、MSY越高越好,我們最終是要考究賺到手裡的錢。

行情一降,我們發現客戶最先改變的是,更換飼料、疫苗等。從高價換位低價,當然,並不是以價位來衡量產品質量。這些都是直觀的成本,但是,至於更換後到底能會降低多少成本,我們好像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從心理上來講,成本是降下來了,可是按道理來講應該可以止損的,最後為什麼依然虧損呢?性價比,一定最需要去關注的,不管行情好與壞。不是價位高,產品就一定好。

同樣的,不是產品價位低,就一定會降低綜合成本。 高價的背景下,可以掩蓋隱形的成本:產品浪費。飼料損失,疫苗、獸藥因使用不當的浪費等。在高利潤下,很多人已經無心關注。我認為,如今的行情下,我們更應該梳理豬場的生產流程,到底哪些是可以節約的,哪些是一定不能減少的成本。

二、方寸不可自亂

如今信息互通,暴利行業是不存在的。我們沒有想到這輪低價會來得那麼快,一時間很多人不知所措。如果豬價可以打敗養豬人,那前兩年我們就退出這個圈子了。

應該清醒的看到,市場經濟下,低消費,供給足的因素影響,行情低迷是自然的。很多人認為,屠宰場壓價所致,我覺得這就上升到道德和法律層面了。一些企業能做到那麼大的規模,一定不會是靠的這種伎倆。

經歷過,前幾輪豬價的起伏。我覺得養豬人如今會更理智,更理性的去看待行情的變化。這輪行情的低迷,會加速部分養豬人的退出。一是看清大形勢,無心戀戰。二是,不像之前那麼多的債務,想退也無法退出。

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拼的是財力和內力。內力就是自己豬場的生產成績,大規模的可以依靠外來幫助,規模小的豬場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財力,自己不行的情況下就會考慮外力,那自然會想到中間商。所以,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對上游企業而言,中間商就又會上位。

對我們而言,就要考慮經營方式的改變。規模一定不要再盲目的擴大,是不是還要育肥,是不是可以找到可以分攤仔豬成本的群體,跟當地育肥客戶是不是可以綁定到一塊,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