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鑑別土豬肉與飼料豬肉?

鳳凰涅槃101848056


這個問題的本身是有問題的,土豬肉與飼料豬肉不是一個範疇的東西,二者沒有可比性。

土豬即中國地方豬種,如兩廣小耳花、東北民豬、太湖豬、寧鄉花豬等,是相對於國外進口豬種,如長白、大白、巴克夏、杜洛克以及其雜交的二元、三元品種來說的;而“飼料”則是指配方飼料,如濃縮料、全價料等,是與農家飼料(即土飼料)如麥麩、稻殼、玉米、牧草相對而言的。換一種說法,土豬也可能用配方飼料餵養,洋豬也可能用土飼料飼餵。

真正的土豬肉,必須具備“三土”,即土豬種、土飼料、土方式。土豬種即中國地方豬種,大多為黑色,骨架小,很肥,屬脂肪型,瘦肉鮮紅,肥肉潔白;土飼料即農家料,不加添加劑,用其餵豬,生長速度慢,養到200斤需要10個月以上;土方式即農家傳統的飼養方式,包括放養和散養,非集中規模化圈養。

毋庸諱言,現在市面上真正的土豬肉已經不多見,很多是土豬種與洋豬種(杜洛克)雜交的內二元、內三元品種,用配方飼料,集中圈養,一般7~8個月體重會達到200斤以上。其肉質較外二元、外三元豬種好,較內二元、內三元豬種差。


北大屠夫陸步軒


土豬肉與飼料豬肉之間的區別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豬肉養的時間比較長,瘦肉不柴,而肥肉很香肥而不膩,飼料豬是半年就能出欄了,喂的都是飼料和生長素,所以長的比較快,肉一點也不香,又特別肥,吃著一點都不香。土豬肉肥膘較厚,瘦肉的紋路較粗,而飼料豬肉的肉質較細。

二、看毛色。土豬毛的顏色大多數都是黑色的,飼料豬都是白色的,買豬肉的時候看褪毛後的豬肉,土豬肉的皮比飼料豬的皮要顯的黃一些。

三、看背膘。土豬肉的肥肉厚度大約是3-4釐米,肥肉比較多,而飼料豬肉由於生長的速度比較快,肉質比較瘦,肥肉的膘厚度大約在1.3釐米左右的。

四、看豬腳跟。土豬的肌纖維和豬腳跟都比飼料豬肉的細,飼料豬肉的體型較大,所以叫跟粗,土豬的體型較小,關節也比較細。

五、看肉色的深淺。土豬肉的顏色較鮮紅,而飼料豬肉的顏色是較淡的有的甚至發白的。

土豬肉和飼料豬肉的口感也是大不一樣的,土豬肉細膩有著濃郁的自然香味,而飼料豬肉往往是比較粗糙老硬,還有著淡淡的腥味。

#如果贊同觀點記得點贊評論哦,感謝關注不勝感激#


新農大視野


大多數人去菜市場都希望能買到土豬肉而不是飼料豬肉,可是市場上的土豬肉少之又少,大多數掛著土豬肉牌子的肉檔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拿飼料豬冒充土豬。那到底什麼是土豬肉呢?如何鑑別土豬肉與飼料豬肉?

我要是告訴你市場上根本無土豬肉可買,你無須鑑別土豬肉和飼料豬的區別了,你能買的基本上都是飼料豬,包括在農村市場也一樣(除了偏遠山區),你信嗎?



城市的吃貨們,不要傷心,我只是告訴你一個最真實最殘酷的事實而已。😂

我能這麼肯定的說,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我家就住在農村,我爸在鎮上賣了二十多年的豬肉了,他告訴我這幾年已經很少土豬肉了,基本上都是飼料豬。你別以為在農村養的就是土豬,現在很多農民都喂飼料了。

那什麼是土豬呢?我們這裡指的土豬是採用傳統餵養方式的豬,比如喂五穀,喂野菜,當然也可以摻很少量的飼料,這樣餵養出來的豬肉質鮮美,沒有太多的腥味。飼料豬指的是採用現代餵養的方式,主要以飼料為主的豬,這樣的豬味道比土豬差很遠,腥味比較大。



因為採用傳統的餵養方式,喂五穀和蔬菜養大一頭豬需要的時間很長,耗費的人力很大,經濟效益不高,所以很少人這樣餵養了,基本上農村都是買一些飼料回來餵養再加上米糠。但是這樣餵養出來的豬肉質也會比飼料豬肉好吃一些。傳統餵養土豬的方式,幾乎很少人採用了,除非是一些家庭比較貧困的人買不起飼料,或者一些老人再堅持這樣的餵養方式,否則,很多農民養豬也是要喂飼料的。

偏遠山區,還是有人堅持傳統的土豬餵養方式的,他們大多數是老人,去田野割野草野草剁碎瞭然後用柴火熬豬食,煮熟後用來餵豬。這樣養出來的豬,吃的都是純天然的食物,在農村無汙染的環境下長大,並且都是餵養1到2年才宰殺,所以肉質非常鮮美。





也有人說,只要你有錢,什麼豬肉不能買到?那你就錯了,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土豬肉的。養土豬的人除了經濟上的需要,要把豬賣掉,平時是很少賣土豬的,但是他們大多留著自己吃,不賣,平時辦紅白喜事,他們就會把自己養了幾年的土豬出來殺掉,做給相親們吃。或者過年的時候留來做臘肉,僅農村內部就可以把土豬消耗掉,不需要外消。有時候甚至不夠供給農村內部,所以市場上很少有土豬肉賣。



所以在城市的你,是很難吃到土豬肉的。但是也有例外,有些精明的商人,也能弄到一些土豬肉到城裡賣,或者一些賣土特產的淘寶賣家,他們本身就在農村,也能弄到一些土豬賣,用順豐冷運,價格會高一些。這麼說你還是有可能吃到土豬肉的。😂

那怎麼鑑別土豬肉呢?這個問題我還特意向我爸請教了,告訴了我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是看豬肉的顏色和肥厚,土豬肉一般肥肉多一點,瘦肉顏色比較紅,買回家後把豬肉用鹽醃製幾分鐘到十幾分鍾,如果出水的就是飼料豬肉,不出水的就是土豬肉,並且土豬肉的肥肉看起來亮晶晶的,有豬油的光澤,而飼料豬就沒有油的光澤。像下圖,就是土豬肉。 而平時你們在菜市場買的,瘦肉是偏白色的。


以上就是土豬肉和飼料豬肉的簡單的鑑別方法,希望能對你有用,也歡迎你發表自己的看法。 喜歡我文章的可以點擊關注我,我將和你分享更多好玩的有用的農村信息,分享更多美好的農村生活。

求點贊,求關注,求評論,就是這麼簡單粗暴!謝謝!😂


深山小院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看了前面的回答,很多都是腦洞大開,跑的太偏,有些甚至是明顯錯誤。比如靠毛色區分,誰告訴你黑豬就不吃飼料了?吃飼料的黑豬數量遠遠多於不吃飼料的。更搞笑的是靠口感鑑別,你這是要生吃的節奏?

下面言歸正傳,答主談談自己的觀點。

1、 怎樣鑑別土豬肉與飼料豬肉?問題來了,飼料豬肉的標準是什麼?全程吃飼料的豬肯定是飼料豬了,多數時間吃飼料、少數時間不吃飼料的叫不叫飼料豬?少數時間吃飼料、多數時間不吃飼料的叫不叫飼料豬?一點不吃飼料的豬才是土豬?標準不明確,這個問題就難以回答。

2、 如果一點不吃飼料的豬屠宰後提供的才是土豬肉,這樣的土豬肉市場上很難遇見,消費者根本不需要去鑑別。如果有人說是土豬肉,那也是假的。

3、 如果只要有段時間不吃飼料的豬屠宰後提供的豬肉就算土豬肉,消費者就不需要去鑑別了,因為根本無法鑑別。外三元出欄前放養10天,這樣的豬肉不用說普通消費者鑑別不出來,就是專家也鑑別不出來。

總之,這個問題本意是想問如何區分高品質豬肉和低品質豬肉,但問的角度錯了,導致無解。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土狫肉,現在已經是市場上很少見的物品,因此說如今大多數年紀不大的人,都沒見過真正的放任飼養的土豬肉

土豬,顧名思義,它不屬現代規模化養豬場所飼養的商品豬,它是農家以傳統的方式放任詞養的家豬,由於這種家豬沒有用上全價飼料的催速成長,因此它的生長期也相對較長,這樣肉細胞組織的排列也相對緊湊,肉細胞內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種類和脂類認及纖維素也比較多,因此它的鮮度和香度以及堅紉度都比商品豬高。

如果現在真的有土豬肉擺在人們的面前,恐怕許多人也不敢購買,因為它的肥膘得有二寸來厚。在這人們都拒絕油膩的年代,有多少人願意買個大肥膘的豬肉,就是懂行的也不一定都選擇這種令人見而生畏的土豬肉,而是去選擇那些那怕是投餵過瘦肉精激素的瘦肉型豬肉。因此說土家豬肉的辨別己經沒有多大意思。


脫俗道人


豬肉大家都吃過,可是你能區分你吃的是土豬肉還是洋豬肉呢?


可以從下面幾點來辨別:

一、土豬肉吃起來很香,水分少,且肥肉炒的時候油很多。都知道土豬肉炒菜特別香,肉質不柴。燉湯也香,然而飼料豬肉燉湯沒有土豬肉香。

二、皮色區分,土豬肉皮色比起飼料豬肉更白。

三、根據肥肉厚度來區分。土豬肉的肥肉厚度一般在3~5釐米,飼料豬肉的肥肉厚度在1.2釐米左右。

四、根據肌纖維和豬腳跟來辨別。土豬的腳跟比飼料豬的腳跟細。因為一般來說土豬的體型較小,而飼養的豬體型龐大,純粹是為了賣肉。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土豬肉和飼料豬肉已經大致瞭解了,那麼下次再吃豬肉的時候是不是就能很快區分出來了呢?

歡迎關注三農資訊,每天會第一時間同步三農信息。


農事預覽


怎樣鑑別土豬肉與飼料豬肉?

作為一個童年在農村中成長,成年後又長期往返在城鄉二地的人,自身兼吃貨和資深美食達人,我對土豬肉與飼料豬肉還是有一定區分能力的……

小時候,外婆年年喂兩隻豬,需要一年才能出欄!一隻賣掉,換錢用於家務,一隻自家做成臘肉,煉油,吃上一年……

那個時代,豬吃的食物真可謂是綠色食品——茴,茴藤,南瓜,米潲,米糠,碎米,米飯,豬草……園裡的青菜,它吃老點的,人吃嫩點的,它比人吃得多的多!以至供不應求,天天是一大竹籃青菜!於是,家家都種了很多可以剝葉的白菜!豬吃也剝,人吃也剝,儘管種得多,還是難以供住它的嘴!於是乎,每天去野外扯一籃子豬草來填滿它的肚腸。。。除了有毒之植物,各種植物,幾乎都混進了豬食。。。豬草和青菜用鍘刀鍘碎,再拌點碎米和糠加水煮在大鍋裡,可以讓它吃上兩天……豬吃得米少菜多,這種瘦身大餐使豬長得很緩慢。年頭喂到年尾,才能出欄!但是這種豬的肉卻其鮮無比,入口令人稱讚!



如今土豬的伙食生活比較幸福,但是結局是一樣慘烈!它們只用半年就肥壯得很,可以出欄了!它們相比飼料豬,住的條件差不多,朋友比較少,一般只有兩三位…它們除了不吃飼料,吃煮熟了的豬食!米潲油糠,節米,米飯的比例很大,還大量吃著青菜,南瓜,紅薯藤,紅薯…玉米…,而這些是飼料豬想也想不來的東西,飼料豬唯獨玉米還是吃得上的!所以二者的區別是土豬能吃上青的飼料。。。類似人之吃水果……


即使是土豬也是小時候添了飼料喂的,除非自家母豬生的小豬,一直養大就不吃一粒飼料……

到了半年出欄殺完後,土豬肉的肥肉一般很厚,豬越大肥肉越厚!這種肥肉,亮晶晶,白花花,稍微有點透明,切好後,扔進熱鍋裡油就出來了…而且肥肉也變得很軟…精肉和肥肉熟後有一種鮮甜味!尤其湯鮮……沒切的土豬肉油得很,手摸了盡是油……土豬的肝打湯或炒時,肝吃起來很起粉。

而飼料豬的肉,一般是肥肉少,精肉多,也許是瘦肉精所致。切了炒時,肥肉油很難出,油也相對少點,精肉有些柴!而且它的豬肝吃起來有些沙,不起粉……還有些腥氣……

還有一種區別的方法是做成臘肉後比較,土豬肉做的臘肉吃起來軟,油,甜!飼料豬做的臘肉柴,粗,硬……





永遠都是豔陽天


現在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追求也是越來越高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也是一種進步,以前是隻要吃飽了就行了,現在是必須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

但是現在市場上的一些食物有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農藥殘留,激素,飼料,添加劑等等各個問題。也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所以很多人就開始選擇農村的產品,雖然吃的產品沒有正規廠家的合格標籤,但是隻要是真的農村產品,那麼花再多的錢也是無所謂了。

這個時候農村的土豬,土雞等等就開始走向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了,那麼怎麼區分農村的土豬肉和一般的飼料豬肉呢?

但是你要搞清楚的是,現在在市面上你想買到真正農村的土豬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現在市面上都是專門的養豬場出來的,是不可能不喂飼料的,不喂飼料就要虧本,所以在市面上是看不到的。

首先就是看肉的顏色,土豬肉的顏色一般比較深,就是以瘦肉而言,土豬肉的瘦肉是比較深紅的,但是飼料豬肉的瘦肉顏色是淡紅的,這個是由於飼養時間的長短造成的。這個也是最主要的判別方法,因為畢竟想要判別是土豬還是飼料豬肉,都是在賣肉的時候才需要,你不可能買回來了吃,那已經晚了,或者是跑到養豬場去看吧。所以只能是看肉的顏色,外觀這些來分別了。

其次就是看肥膘的情況,一般來說由於農村土豬肉都是吃熟食的,而且數量很少,每天都是吃的比較飽的,加上飼養時間長,所以肥膘會厚一些,特別是看到豬背上的膘厚就說明是土豬肉。

還有就是比較一些細微的,比較難判斷,一個就豬皮的厚度,一般來說土豬肉的豬皮比較厚,超過0.4cm。而飼料豬的豬皮比較薄,在0.3cm之內。這個其實很難判斷,只是一些豬肉販子能看出來。

再就是看豬腿的情況,土豬的豬腿比較瘦,肉比較少,而飼料豬的豬腿比較粗大。這個還算是比較好看的,但是這個不準確,因為不管是飼料豬還是土豬都有肥瘦不均的情況,所以只是簡單提一下。


張家界小伍


你好,可以從口感和皮色來區分。

1、家養豬瘦肉不柴 肥肉很香。家養豬飼養時間長,肌間脂肪含量高,含水量少,油量高。所以瘦肉部分吃起來不柴,肥肉比較香;飼料豬豬肉是半年之內就出欄的速成品種,骨頭還沒完全長好,用來燉湯的話,味道比較淡,顏色渾濁,土豬則肉味濃郁,色澤比較清。另外,外三元豬由於要催長,餵養的動物蛋白飼料比較多,吃了之後會累積在體內。肉吃起來有一股騷味,土豬肉則很少有這樣的感覺。  

2、 皮色。家養豬多為黑豬,飼料豬多為白豬,所以家養豬一般比洋豬皮色顯黃,根據2001年“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核,全國共有99個生豬品種,其中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如四川的榮昌豬和金華兩頭烏的中間段是白色的之外,大多數土豬都是黑色的。不過這並不是充要條件,即黑豬並不一定全都是土豬。因為用杜洛克等洋種豬配種土豬,也會出現黑豬。而且消費者看到的大多是褪毛後的豬肉,只能通過豬皮上的顏色來鑑別,黑豬一般皮色較白豬更顯黃一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想了解健康豬肉的知識的話,不妨關注!


呂糧山豬


啥是土豬啊?現在農村都沒有過去老品種的豬了,過去的老品種的豬,長勢慢,肥肉多。現在人都注重健康,肥肉,葷油吃的都相對的少了。所以農村家裡養的年豬也都是豬場裡的三元的豬仔,長的快,肥瘦比例好。過了年,暖和點了,抓一個或兩個小豬,喂玉米麵,豆粕,麥麩子,夏天薅點草喂。喂到過年有10個月左右,好的能達到400多斤,少點也300多斤。因為養的時間長,它的肉顏色會比商品豬的肉顏色要深,而且瘦肉會是雪花肉,吃著比市場買的肉要勁道,瘦而不柴,滿口流香。因為豬的肥瘦比好,即使豬長到400多斤,也不會有很多的肥膘,五花肉也是肥瘦相間的三層。寫到這想到了過年殺豬的情景,有點饞了。我們家每年的年豬都能喂到400左右斤,今年抓了兩個小豬仔,現在已經有七八十斤了,盼著豬仔長得快些,過年好殺大肥豬。

歡迎大家過年到我家吃豬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