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我心歸處是敦煌》是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樊錦詩的口述回憶錄,出版於2019年。主要講述了一代代敦煌人的堅守和犧牲。本書還是一本敦煌藝術的傳記,在書裡,樊錦詩娓娓道來,帶我們看遍敦煌藝術從無到有的漫長過程。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我心歸處是敦煌》

2004年的感動中國給樊錦詩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她守護國寶,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髮,她有愧於家庭、有愧於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卻用數十年的守望告訴世人,她無愧於敦煌。

樊錦詩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因為她把自己畢生的時間都用在了對莫高窟的研究和保護上。正是因為她對莫高窟難以割捨的情懷,她以及她的家人放棄了在城市富足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敦煌文化的保護中。她還啟動了莫高窟保護歷史上最大的綜合性保護工程,並引進了現代先進的數字技術,讓這些古老脆弱的藝術瑰寶可以活得更久。尤其是,我們今天在敦煌見到的數字展示中心,也是在她的大力倡導下建成的。

通過樊錦詩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幸福的人生,不一定是豐衣足食,榮華富貴。樊錦詩在條件艱苦的敦煌,依然過得充實而幸福。而這個幸福成立的前提,是因為她搭建了非常穩固的人生“三腳架”。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為你解釋什麼樣的人生才是“三腳架”式的人生。

01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三腳架”式的人生呢?

三腳架是攝影過程的一個重要輔助。在攝影中藉助三腳架來穩定相機,就可以順其自然的實現理想的攝影效果。可以說,在攝影中,不管是專業人員還是業餘愛好者,三腳架都是不可或缺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三腳架”式的人生呢?

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一書中說道:我們的生活也需要由三個支架組成:自我、家庭與團體和職業。這樣的支架支撐著我們的靈魂,記錄著我們的生命。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搭建人生的“三腳架”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完整又有意義的生活,那麼,我們就要學會搭建自我、家庭與職業三維一體的人生框架,然後,在這個框架裡不斷調整優化,從而實現人生的穩定幸福。

比如,樊錦詩人生的“三腳架”就是:她熱愛且離不開敦煌,她與家人相伴在敦煌,她用一生的時間來守護敦煌。

02 為什麼說“三腳架”式的人生最幸福?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腳架可以根據各自位置的不同,進行相應調節,直到找到最好的平衡。所以,一個人想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和圓滿,也需要搭建自己人生的“三腳架”,實現自我、家庭和職業的平衡。

1、發現自我,才能定位自我。

一個人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完成很多工作,但是認清自我,感知自我卻不容易。我們經常會否定自己,總認為自己還可以更好,於是在生活中拼命掙扎,去找尋那個更好的自己。

然而,這種掙扎最底層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擅長的是什麼,願意為了什麼去拼盡全力,所以,我們常常會因為一個原因,一個念頭,甚至是別人的一句話,就迷失了自己。

因為在敦煌研究所的工作是很考驗人的,不僅要克服簡陋艱苦的生活條件,還要忍受骨肉分離的漫長的孤獨。樊錦詩也曾放棄過,甚至因為調離敦煌申請批不下來,她中途自行脫崗半年,目的就是離開敦煌。然而,在離開敦煌的日子裡,雖然過上了與家人團聚的生活,但是,在樊錦詩的內心深處,她還是牽掛著敦煌,並且發現自己與敦煌已難以分離。於是,她又回到了讓她又愛又怨的敦煌。這其實就是她發現自我的過程。

歌德說: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一個人,想放棄一件事情是很容易的,難得是找到自己的所愛,並一直堅持下去。樊錦詩找到了,而且為之堅守50多年,這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2、“迴歸”家庭,學會放鬆。

這裡說的迴歸家庭,不是要你放棄工作,放棄工作,而是說努力工作的同時,要兼顧家庭。如果說工作是一個人打拼天下的戰場,那麼,家庭,就是你打拼過後可以棲息的避風港。工作給你帶來成就感,家庭給你帶來溫暖。

很多人,認為工作和家庭是不能兼顧的,選擇工作,就要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選擇家庭,就要放棄工作上的種種責任。

樊錦詩在自述中提到她和老公時說:

因為他的原因,造成她和老公的長期兩地分居,使得兩個孩子的教育也受到影響。因為對孩子的虧欠,她從來不訓斥孩子,只希望他們長大後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對於愛人老彭,因為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雙方都願意把最好的東西給對方。所以,既然樊錦詩不能回到城市的家,那麼,老彭就把家搬到敦煌,讓樊錦詩在顧及工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美國教育家勃特勒說:要從事偉大的工作,一個人必須既非常勤勞又非常空閒。所以,我們既要有勤勞的精神奉獻工作,也要有空閒的時間迴歸家庭。

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把自己完美的融入到工作和家庭中。他知道,在工作中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對於家庭,他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只有這樣的才能體會到工作的樂趣和家庭的幸福。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左手家庭 右手事業

3、熱愛工作,實現突破。

工作對於一個人來講,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我們通過工作接觸社會、優化時間、獲得報酬的同時提升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地位。

知乎上有這樣一句話:有三件事使人生有意義——工作、意志與成功。意志開啟通往成功之門,那是件宏偉且令人喜悅的事。經由工作我們通過一扇扇的門,直到最後,終能摘取成功的果實。

樊錦詩在敦煌的五十多年裡,忍受氣候乾燥,黃沙漫天,冬冷夏熱的環境,一鑽研就是57年。她走遍了大大小小735個洞窟,看遍了每一副壁畫,每一寸彩塑。她首先提出了“數字敦煌”,即用數字技術,讓更多的人看到敦煌,讓不可再生,不可永生的文物得以永存。2016年5月1日,“數字敦煌”資源庫正式上線。自此,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免費欣賞30個洞窟,10個朝代的高清圖像和全景漫遊。

《光明日報》這樣評價樊錦詩她窮極一生守望著莫高窟,在她的生命足跡裡,品到了堅毅,讀到了專注,也深深感到那個瘦弱並不偉岸身軀裡,包裹著一顆高貴倔強的靈魂。

正是因為樊錦詩對石窟文化的熱愛和堅守,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光輝燦爛的敦煌。所以,與其說,是樊錦詩奠定了敦煌的發展,不如說是她和敦煌共同成就了彼此。敦煌因為有了樊錦詩成為永恆,樊錦詩因為遇見了敦煌成為傳奇。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敦煌

03 我們該如何搭建“三腳架”式的人生呢?

一個人要保持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經營好自己生活的圈子,認真對待自己家的工作和事業,以便搭建最穩固的“三腳架”。關於如何搭建人生的“三腳架”,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發現自我,給人生賦予意義。

每個人的一生不盡相同,因此也就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我們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才能在人生的長河中找準前行的方向。

就像樊錦詩,她因為敦煌環境的惡劣以及對家人的虧欠與思念,想要離開敦煌。當時,當她離開後,她才發現自己對敦煌的感情早已根深蒂固,於是,她又回到了敦煌。正是她的這一次迴歸,才讓我們看到了這樣偉大又了不起的敦煌。

一個人一定要全面的瞭解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做適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別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自己不擅長和不喜歡的事,一旦發現自我,就要盡力而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她是敦煌的女兒

2、家庭幸福感強,“職業安全感”才高。

我們都想追求“左手家庭美滿,右手事業輝煌”的極致人生,可是,在忙忙碌碌路中,我們卻常常顧此失彼。想在事業中乾的風生水起,就要捨棄陪伴家人的時間;想給予家人更多的溫暖陪伴,無奈總有接不完的任務加不完的班。在家庭事業的雙層軌道里倉促前行,不僅不會體驗到幸福,還會容易感到痛苦。

著名財經人吳曉波老師的時間通常三三分:寫作;全國企業調研、大學演講;旅遊、陪伴家人。他自稱資深宅男,如果沒有特殊的調研和演講,每天早上9點半起床,寫到下午5點多,女兒上大學之前,都是在她放學前,結束寫作,陪女兒。

美滿的家庭可以給人帶來幸福,輝煌的事業可以給人帶來滿足。我們既要通過努力,實現事業上的提升和躍遷,也要享受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煙火氣和浪漫。

一件成就的取得並不是靠犧牲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才能實現的,每一位懂得兼顧事業和家庭的人都值得讓人欽佩。所以,我們要學會權衡,學會兼顧,因為只有家庭幸福感強的人,才能獲得更高的“職業安全感”,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3、畫一條“基準線”,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職業

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後悔”和“錯過”。面臨選擇時,會因為自己的著急,導致自己考慮不夠全面,做出令人後悔的決定;也因為自己的猶豫不決,導致自己與最好的機會失之交臂。

那麼,如何規避這兩種情況的發生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成長中學會給自己的畫“基準線”。

基準線,是指:建築施工為保證房屋的平面位置符合國家規劃而定位的兩個以上的座標點連線。

生活中也有很多決定也有“基準線”參考。例如,我們逛街買東西,往往不會著急在第一時間購買,而是會先逛一圈,瞭解了想買的東西的大體價格後,在做出最後的購買決定。

那麼,找自己最喜歡的職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最適合的職業都是人與職業的匹配,所以,我們要建立關於自己與職業的“基準線”。經過了解和篩選,最後確定哪類職業是自己最喜歡又最適合的,然後再做出讓自己不會後悔的決定。

《我心歸處是敦煌》:搭建“三腳架”式人生,追求最穩定的幸福

為敦煌,她此生無悔

04 結語

一個人的幸福不是靠某一件事情支撐的,我們要學會搭建自己人生自我、家庭和事業的“三腳架”,讓每個腳架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並保證他們的穩固。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獲得最穩定的幸福。

願我們都可以像樊錦詩一樣,有清醒的自我,有幸福的家庭,有熱愛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把這三者聯結起來,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敦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