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非对称风险》

本书核心思想简洁明了:风险共担!对称性——你的收益和你的风险要对称,风险是因为出现了不对称性。

首先,“罗伯特.鲁宾的勾当”——非风险共担的典型案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花旗银行陷入破产,美国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把银行拯救了回来,罗伯特.鲁宾在银行没事的时候大把赚钱,银行出事的时候,说这事儿怪“黑天鹅”,让普通纳税人承担了他本该承担的风险和损失。

现在的金融理财也是典型的非风险共担,最典型的是在兜售产品时有意无意将“集合概率”(一群人)和“时间概率”(一个人持续一段时间)混淆。

100个人在1天里的成功概率并不等同于1个人在100天里面的成功概率,因为在“集合概率”里面,某一个人的爆仓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收益,但在“时间概率”里面,只要出现爆仓直接出局;在爆仓风险面前,成本收益变得微不足道。

读书《非对称风险》

其次,各个层面的:风险共担

1、进化层面:“风险共担”系统通过淘汰犯了错误的失败者来实现自我进化!

“风险共担”用淘汰傲慢自大者的办法,结束了人类的傲慢自大倾向。

学习是通过代际筛选来实现的,进化筛选出来的幸运儿把他们这一代习得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也就是外祖母理论,如果你总是听从祖母或老人的建议,90%都是对的,要点在于他们都活了下来,而我们是他们的后代。

2、企业层面:每个企业都希望其成员失去一部分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组织起来,某种程度上参与“风险共担”,和企业工担风险。

正式员工降低了企业的尾部风险,对比外包员工不会临阵脱逃,因为这份工作是他们亲身参与的“风险共担”,事关切身利益。同时企业也降低了员工的尾部风险,保证了稳定的生活。

3、个人层面:人的大脑是参与“风险共担”时的状态和平时不一样,当你亲身参与“风险共担”时,平时哪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也会变得不那么乏味。你在那种紧张和专注下学到的东西永远属于你。

人总是想做点什么,有一份工作他们才有身份认同感,社会认同感,才会感觉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仍然被社会需要,自己仍然参与“风险共担”。剥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是残忍的,人们希望自己的工作中有自己的灵魂。

再次,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一直认为少数服从多数,但实际上是顽固的少数派主导的。

有的人对结果无所谓,有的人对结果特别在意,那在意的人就赢了;

在很多情况下,你的意见能不能让别人接受,跟人多人少无关,只跟你是不是特别在意有关。

举几个例子:

1、 自动挡的汽车迅速普及,不见得是大家都喜欢开自动挡,而是因为“会开手动挡的人一定会开自动挡,但会开自动挡的人却不见得能开手动挡”要是家里只买一辆车,当然首选自动挡。

2、 语言是少数派主导的典型,一个会议中大家都会说德语,但只要一个人不会,大家就要说大家都能懂的语言,如英语。

只要满足三个条件,3%的人的偏好,就可以演变成整个社会的意志:

第一,少数人极其较真;

第二,其他人无所谓;

第三点,平均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地区。

即使在这个显得浮躁的时代,只要一个人用强大的意志力,长期坚持做一件事,还是会得到尊重,比如,长期读书,长期写点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