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日記55:給孩子一個安慰自己的角落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原來的兩室一廳開始顯得有些侷促了,於是乎,我們就搬了家。在新的家裡,兩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房間,而小山則獨自擁有了那個寬大的上下床。

他把下鋪整理得整整齊齊,上鋪放了一些玩具,還有書。我看著地上那一大堆還沒整理的東西問他:“這些東西你為什麼不放上去呢?”

“那裡不能放!上面是我難過的時候用來安慰自己的,我需要在那裡哭!”

我很難過,為我們不好的做法使一個稚嫩的生命需要躲到角落裡去哭泣!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角落,我想,我會更難過!

養娃日記55:給孩子一個安慰自己的角落


在後來的日子裡,孩子確實經常會用到那個角落。有時他會躲在下鋪的床角用被角遮著自己,但更多的時候則是躲在上鋪的角落裡,藏在枕頭的後面。他哭的原因,有時是因為我和他的媽媽,有時是因為他的姐姐,有時則是他自己的原因。

我想保護那個角落的安靜,所以,我先後定出了兩條規則:

1、沒有允許,不可以進入別人的房間。

2、如果門上有“禁止打擾”的牌子,連門也不可以敲。

我想給孩子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給孩子們心靈的自愈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

昨天晚上我和兩個孩子在床上支起小桌一起玩撲克牌,小山總是把撲克牌故意從桌子上弄下去。我和他的姐姐便要求他遵守規則,他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惱羞成怒”,直接把小桌掀了,收起桌腳,抱著就回他的房間了。

我想引導他承受不遵守規則的後果,也就沒有阻止他,繼續和他的姐姐玩牌。

過了一會兒,我微信裡收到了他發過來的語音消息。我輕輕地點開來,手機裡傳出了他奶聲奶氣的聲音:“爸爸,等我哭完了,我還要抱著小桌子和你們一起玩呢!”

他的姐姐聽完笑了起來,似乎是在說:“真可笑,折騰了一番不還是要抱回來!”我馬上制止了她,告訴她:“不要嘲笑弟弟,弟弟需要時間!”

我也用語音消息溫和地回覆了他:“嗯,好的,爸爸和姐姐等著你呢!”

過了一小會兒,孩子抱著小桌子出現了。我們繼續玩牌,他變得比剛才更遵守規則了!

在這方面有三點我很有感觸:

1、小孩子總能跟我真實地交流和溝通。他才六歲,但我們倆已經可以談論很多東西。我總是問他:“我想跟你討論個問題,你有時間嗎?”我會告訴他我真實的感覺:“我想一個人待一會兒,但你們總是來打擾我,我心裡很生氣!”他也會提出一些問題:“姐姐有時候會跟我說‘你屁股是不是癢癢?’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你覺得她有權力這樣說嗎?”

我以真實的自己面對他,同時,也允許他以真實的自己面對我。無論他給出什麼樣的想法或觀點,我都會予以尊重,不批評、不嘲笑、不評判。我想,這就是我們能真實地交流和溝通和秘訣。

2、關於勇敢。他的媽媽有時候會批評他眼淚不值錢,太愛哭,但我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孩子在哭過之後,能轉回來平靜地面對問題,面對衝突,繼續和大家建立關係,那他就是勇敢的。

3、感謝他的媽媽不久前找到了他的微信密碼,讓孩子又可以登陸上他的微信,並自由使用。如果沒有微信,他就沒有辦法在他願意走出那個角落前就把他的想法傳遞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