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恋爱不应该让我们“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近期观看了李诚儒老师对郭导导的《悲伤逆流成河》进行评价的视频,其中李诚儒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如坐针毡,如芒刺背”,不免产生了几分困惑,几分思考。

我在困惑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为啥谈恋爱?

现在仍能看到有很多正值青春年华的人热衷恋爱。

很多人期望着有一份美好的恋爱,假若能如从小希望的那般能够以一始终,与自己的心中的那份美好的初恋白头偕老,多么令人羡慕的恋爱。

可如今,年轻人的恋爱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满。

这不仅仅是到某个季节才看到大批恋爱情感破裂的现象,而在日常中有太多体检极差的恋爱经历,很多年轻人不能品尝恋爱的甘甜。

我不禁在想,恋爱问题的出现是恋爱双方中的男方出了问题?女方出了问题?还是恋爱这件事情的本身存在问题?

我简单分析了下很多人恋爱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好奇心。

很多想要恋爱的朋友因自己没有过恋爱经历,对恋爱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特别想要尝尝爱情的鲜美。

在初尝恋爱时,觉得对象是完美的,很有趣,全身散发着光芒,几乎找不出缺点,就算是缺点,在自己的眼里也是“可爱”的表现。

就算对方犯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错误,也很容易原谅对方所犯的错误。

并且自愿消耗时间、精力不遗余力地为恋人做很多浪漫的事情,讨对方的欢心,来获得两个人共同的愉悦。

其次是从众心理,看到周边人的恋情甜甜蜜蜜,自己也想尝尝爱情的甜。

在某一个瞬间,幸运的你发现有个异性对你好像格外的特别,似乎你俩恰好情投意合,你情我愿,于是在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一束鲜花,一场告白,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接着是恋人之间的交互变得便捷,以前恋人及时通讯的成本很大,如今随着视频及时通讯技术的发达,恋人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在异地恋中衍生出了新型恋爱方式——网恋。

这个方式着实新颖,在生活中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在这网络的大千世界里,凭借着通讯工具产生交集,并在此基础衍生出爱恋。

在我的认知里,只有那些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两地相离的异地恋不得不通过通讯工具来传递彼此的爱恋。

然而异地恋中甜蜜的部分,似乎让一些人尤为羡慕。

看上去似乎只用一个可以建立联系的工具便可品尝恋爱。殊不知,此时选择性忽略了通讯线路后面浓浓的情谊。

异地恋中的心酸事,哪是未经历者能够体会的,只想获得其中的甜蜜而不去承担其中的艰辛,天底下没这样的道理。

所以,那些网恋成功的原因并非“网络”+“恋爱”所产生的。成功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恋爱双方的身上。

网恋成功,当然会惹人羡慕,但不是因为有成功的案例,我们便坚信自己可以复刻。

别人恋爱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选择了这个方式,这成功的身后还有千丝万缕的原因。

我们可以认为,能恋爱成功的人无论选择怎样的恋爱方式,他们恋爱成功的几率都比较大。恋爱的成功,不是因为恋爱本身,而是因为相恋的两个人。

我们可以相信,恋爱的甜美不是恋爱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恋爱的人所赋予的。

其实,在一段恋情出现问题,其原因大多是我们很难对恋爱、对另一半有一个近乎正确的认识。

而这近乎正确的认识是在校学习十几年里,学校里没有教过的。

我们没有接受过关于恋爱的正规教育。

而且在义务教育时,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给我们的生活一个喘息机会,在那个时间段去获取这份知识、能力的所要付出的代价过大。

于是在恋爱中,更多靠的是自己从各个方面获得的恋爱知识以及自己的自主摸索。

我们不能否认恋爱需要恋爱的知识,而缺乏真正恋爱知识来源的我们所接触的知识往往是不那么合理的。

《奇葩说》中有一场被誉为“神仙打架”的开杠。开杠的内容便是对我们所接收到的知识一个辩证的看待。


我们的恋爱不应该让我们“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陈铭VS詹青云(一)

我们的恋爱不应该让我们“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陈铭VS詹青云(二)


从此开杠的内容来看,我们无时无刻汲取的恋爱知识并不一定是对自己的恋爱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我们现有的知识对恋爱产生自己的认知,认为恋爱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别人刻意有意让我们看到的。

譬如一些网络爽文、良莠不齐的营销号推文、亦或是青春剧里的恋爱呈现,若我们没有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认识所接触的信息,而是如囫囵吞枣般填入自己的意识里,很难对恋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很多人走的路是一条蜿蜒起伏的道路。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从前输入自己意识里元素的影响下,去对恋爱产生一个美好的、局限的幻想。

因为自己只是对恋爱充满了幻想,便将这些幻想安置在了另一半身上,结果慢慢地却发现,另一半并非想象那样,恋爱也并未想象中那样。

缺乏正确的恋爱知识的指导或是情非得已时,我们要和另一个人建立这种美妙的关系。这个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像自己想象中的难么牢靠。

因为表面看上去般配的恋爱,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恋爱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表面看上去并不般配的恋爱,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恋爱,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

一段美好的恋爱是什么样子的呢?

显然不太可能用一套标准来衡量一段恋爱是否美好,也不太可能用一套标准来衡量对方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

从我这个男性的角度来看,如若突然问我会和怎样的异性开始一段恋爱,我思绪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潮《幽梦影》中一段话。

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轻声读来,脑海里浮现一张朦胧的脸庞,耳畔传来一段“铃铃”的嬉笑声,面前出现一张婀娜多姿的身影······

望眼欲穿、多想望眼欲穿,那又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啊······

不得不说,张潮的描述,读之,思之,忆之,美哉,美哉。“吾无间然矣。”

面对这样的女性,我的那点抵抗力怕是会瞬间荡然无存吧。

如果能与这样的一位女性交往,真乃人生一件幸事。

如今想来,我们为何要和一个女性确立恋爱关系?

不由分说,贪图人家美色,喜欢人家声音,欣赏人家的才气,这些心向往之的原因都不外乎张潮的这番描述。

窃以为如果我们能够在和异性确立恋爱关系前,平复一下那小鹿乱撞的心跳,先问问自己:

自己心中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所遇到的那个人是不是自己心中样子?

如果不是,那现在的他/她或者将来的他/她是不是无论是个什么样子,自己都能接受?

对这个几个思考不是打退自己对恋爱的追求,而是抬高自己恋爱的门槛,并对恋爱产生有一个近乎正确的认识。

可倘若此时自己已经来到爱河前,执意要和另一半一同坠入,那便去吧,不要顾虑太多,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哪怕它是错的。

但有个前提,这时的另一半也愿意和你一起,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何况这是恋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是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不说我们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在恋爱中横冲直撞。

年少时,我们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得冲撞几次后,方渐渐领悟。

但现在,我希望我们接下的恋爱可以在知识指导下去探索,然后得出自己的恋爱经验,减小恋爱中出现不舒服体验的几率,规避就此错过一个人的风险,对另一半负责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就像前面所说恋爱的甜美不是恋爱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恋爱的人所赋予的。我们如今所做的准备,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