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如今总听人说,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汪涵似乎越来越不够娱乐了。

01、离“优秀主持人”这个身份越来越远?

今年9月19日,汪涵成为湖南省监察委员会首批特约监察员之一的消息刷屏,人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他早就身兼多职——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委员……一只脚稳稳踏入政坛!

反观在主持业务上,汪涵这几年似乎进入了瓶颈期。

首先,《天天向上》收视率下降,汪涵节目制片人的位置被人挤下,跳槽风波更是闹得满城风雨。其次,破天荒试水网络综艺节目,效果被指一般。第三,怒怼王一博的“妈妈粉”引发争议,被人吐槽他没被粉丝撕是因为他“糊”。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很多人觉得,这位昔日的“策神”(“策”是能侃能聊的意思)似乎已跟不上娱乐圈的变化,一身正气偶尔也显得格格不入。有些人更骂他是“官迷”,一身上位者的官威总是时不时就拿出来慑人。

事实真是如此吗?

非也,其实汪涵他并不看重“名利场”

他说:“到了40岁的时候就在考虑将来以一个什么身份和世界道别,如果是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我都不好意思挥手,不好意思回头去看看我曾经走过的世界。来过一场,你给这个世界到底留下了什么呢?所以,一定要去做点什么。”

45岁的汪涵,其实是在很努力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他只是需要一个让他可以有能力做到某些事情的身份。

02.官迷?

在因为“兼职事件”上热搜之前,很多人对汪涵的印象可能就只有一个:与何炅并列的湖南卫视“台柱子”。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但事实证明,你涵哥就是你涵哥,人家追求的是“文政两开花”

除了是湖南省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委员,汪涵还曾担任过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各类大使头衔更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正是因此,难免有人化身“酸柠檬”,

质疑他是不是“官迷”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汪涵其实曾三番五次拒绝湖南经视副台长职务,因为“所谓的行政级别对他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而早在10年前,汪涵就曾计划“收摊子”开始归隐生活。那时,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健康却亮起红灯,于是他有了退休的打算;

但他的老师虞逸夫先生拦住了他:“释迦摩尼讲法的时候才千二百五十人俱,你现在说话可以让多少人听见?你如果说的都是很好的东西,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愿意接收,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你应该更加努力!”

一语点醒了汪涵。

养好身体后,他不仅没从电视台退休,还在2011年费劲巴拉地当了湖南省政协委员。前者是向大众传递价值观,要求“会说话”。后者是给领导提建议,不仅要“会说话”,更要“敢说话”。

“(敢言)是一种勇气,这种勇气来自自身的一种硬朗,自己内心所谓正能量的充盈。”汪涵自认是个敢说话的人。

他意识到自己手上不仅有话筒,还多了一个省政协委员才有的特别亮的“探照灯”,而他有责任用这个“探照灯”去“照亮”别人,或者“照醒”别人。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显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事情上,他开始注入更多“汪涵式”的思考和实践,“事情不一定在我的手上解决,在我手上开始也是好的。”

此后,他不仅围绕百姓生活提出了不少新建议,还推动了许多老建议落地生根。经过他与多方的共同努力,湖南省在2012年对古城墙的处理达成了兼顾各方意见的方案,2015年初取消城市“路桥费”年票制收费,2016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戏曲春晚并顺利建成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中心。

汪涵很少提这些事情,也没人知道这背后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是某次和记者闲聊时,他指着窗外湘江沿岸那些著名的老宅子和公馆说:

“统共有594处这样的宅子、公馆,我都做了表格,报到湖南省政协去了。我还把那些领导叫到我家,好茶招待上,然后就给他们讲,这些地方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需要保护。”

如果这叫“官迷”,我只想说,那这样做实事的“官迷”,请再多一些。

03.有钱任性?

这些年,汪涵其实做了不少“赔钱买卖”

别人写书,他也写书。可别人写的是自传,他写的是十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因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关注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传统文化。

别人开店,他也开店。可别人要么开潮牌,要么开饭店,赚得盆满钵满,他开了家书店,起名“培荣书屋”,室内人流一旦超过20就关门,里面的藏书仅供阅读、概不出售,因为他只想给真正愿意读书的人提供个安心之所。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这些都还只是小打小闹。

2013年,汪涵和妻子杨乐乐发起“果实计划”,每年出资数十万扶持大学生校园戏剧走进大剧场。他还自费筹建抗战老兵数据库,花了6年时间,最后的成果将无偿捐献给崔永元的抗战博物馆

而在所有项目中,汪涵投入心血最多的无疑是“響應(响应)计划”。

之所以发起这个湖南方言调查计划,是因为他从小就对方言很有兴趣。他常说自己是“江湖混血”,因为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湖南人。儿时的左邻右舍就是个方言大熔炉,当时他就觉得,“多学一种方言,就可以多交些朋友。”

所以当得知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时,他惊了。他想把现在的这些方言采集起来,建成一个大型语料库。

“普通话让你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但是方言是为了让你不忘记你是从哪出发的。”

想实现这个心愿,汪涵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为此,他向妻子申请了500万活动经费。

2015年7月,“響應计划”正式开启。

汪涵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在全国找到十几位湖南籍语言学家,带领他们的研究生,搭建了11个组,利用寒暑假在湖南的57个方言片区做田野调查,预计在5到10年内进行语音语料的采集。

最后,他将把整理的内容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

很多人并不理解汪涵,为什么要费时、费钱、费力地去做这个看起来没什么回报的事情?

汪涵给的回答是:“500年后,如果一个湖南的年轻人走到湖南省博物馆,输入‘吃饭’两个字,‘睡觉’两个字,有57种湖南的讲法,而且都是500年前先人的声音,那个声音出来之后,他有可能感动得掉下眼泪来。就算为了那一滴眼泪,也要做这个事情。”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眼看汪涵总干“赔本买卖”,老婆杨乐乐也内心打鼓,问汪涵:“为什么别人都拿自己名声赚钱,你却拿名声总干花钱的事?”

汪涵嘿嘿一笑:“有钱,任性!”

这当然是汪涵在和妻子开玩笑,后来他解释道:“说实话,用粉丝经济来挣钱也是因为别人喜欢你,我个人觉得老扎在里面还挺羞愧的。老想着挣钱就会把日子过得很紧,压力很大。你看我现在拍广告不就为了挣钱吗?但现在钱有了另外的去处,(我)觉得很舒服。”

04.越来越讨人嫌?

今年,汪涵闹得最大的一个新闻,当属他怼王一博粉丝一事。

一位参与录制《天天向上》的观众在微博吐槽称,休息期间,有粉丝对王一博喊“妈妈爱你”。汪涵对此非常不满,当场把粉丝教育了一通:“你们是不是有病,我问你们,你们对自己的妈妈说过这种话吗?真是不知廉耻!”

有人觉得怼得好,也有人相当吃惊,这尖刻的言辞真是出自高情商的涵哥?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很快,现场录音曝光,汪涵的原话原来是这样:“你们就不害臊吗?怎么了你们就妈妈就爱了,你们知道妈妈是什么意思吗?”

听起来倒像是来自老父亲的“说教”。

在汪涵的价值观念里,“父母”的分量一直非常重,是绝不能轻易拿来开玩笑的。而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因为“父母”这个话题教育人。

比如他教育粉丝,“有的年轻朋友为了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跑很远很远的路,然后在门口呼喊他们的名字,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下自己的父母?”

再比如,节目嘉宾自爆“特殊爱好”,喜欢在网上看直播,而且每次看都必定打赏,百分之八十生活费都给了主播,汪涵立马就问他,能拿出多少“打赏”父母?

忘记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钱任性?汪涵,你真的变了吗?

不得不说,汪涵身上至今有一股老派明星的风骨,以及自觉“我有责任”的包袱。

每当有观众告诉他“我是看你节目长大的”“你的《天天向上》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因为你,我才考了那个大学,我才怎样怎样”,除了欣慰,他也害怕:“原来我在他的生命中起了这么大的作用,于是我就会紧张,就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而正是因为内心有这份责任感,他似乎正变得“讨嫌”。

观众们想要看嘻嘻哈哈的节目,但汪涵却很警惕观众的笑声——观众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笑?

“我们主持人在台上模仿一个打屁,观众也笑,但我宁愿大家不笑,也不愿大家那样去笑。你一定要有这种很高级的、真正意义的幽默,让他发出由衷的开怀的笑,纯净的笑,平静的笑,干净的笑。”

是的,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汪涵看起来似乎不够娱乐了。但其实,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想学得更娱乐,甚至伪装得更娱乐,都不是难事,但他没有。

他就像个一身正气却无所适从的老父亲,辛辛苦苦做事,却总会听到质疑声。强调仁义礼智信,却开始被吐槽老调重弹好没劲。

谁都喜欢看偶像们甜甜的笑脸,但汪涵这样明知“讨嫌”还坚持初心,让人保持清醒的辛辣和涩味,也很珍贵,不是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