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詩名畫手皆奇絕

五代時期,中原戰亂不休,而前蜀和後蜀處在偏遠的地區,政教平治,社會安寧,加上蜀主又提倡繪畫,所以人才輩出。

公元934年,後蜀之主孟知祥創設了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皇家畫院——翰林圖畫院。

中原畫家紛紛跑到蜀地去避亂,以致於兩蜀成為五代時期繪畫藝術的一箇中心。

貫休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畫家,同時也是一位詩人。

貫休十五、六歲時就以詩聞名,《禪月集》收有700多首詩作。他還擅長書法,因姓姜,時人稱他的書法字體為“姜體”。

貫休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最大,後人讚賞為“畫成羅漢驚三界”、“詩名畫手皆奇絕,總在人間為第一”。

代表作品《十六羅漢圖》,現存的都是摹本,大多已流傳海外,日本皇宮內廳的《十六羅漢圖》據推測是宋初摹本,是最接近貫休原作的作品。

“應夢羅漢”:羅漢的本真面目

貫體以畫羅漢著稱。

據說,北宋時,蘇軾在貶謫海南被赦回程的路上,途經清遠峽,還特意到寶林寺去觀賞貫休畫的羅漢圖。

羅漢是什麼呢?

· 羅漢是釋迦牟尼的修行者,也是得道弟子。

· 釋迦牟尼為使佛法能流傳後世,讓眾生都有機會聽聞佛法,便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弘揚佛法,普惠眾生。

· 在佛教中的地位低於佛和菩薩,排列第三。

· 民間經常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的說法。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大家熟悉的十八羅漢塑像

回到貫休的《十六羅漢圖》,當時的人們從來沒見過這種面貌古野、表情誇張的羅漢,自然會問貫休是怎麼畫出來的。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貫休說,每畫一尊,自己都會祈求在夢中見到羅漢真身,然後畫出羅漢的“本來面目”。所以,貫休的十六羅漢又叫“應夢羅漢”

大家可以看這位距羅尊者。傳說,距羅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後來出家,但卻沒有改掉作戰時的野性,因此,佛祖就讓他靜坐修行。距羅尊者鷹目高鼻,雙手合十,一股威猛之氣。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這位阿氏多尊者。傳說阿氏多尊者一生下來就有兩道長長的白眉毛,順著面頰一直下垂到胸前,所以修成羅漢後,又叫“長眉羅漢”。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貫休筆下的這十六羅漢,有的龐眉大目,有的高顴隆鼻,被形容為“胡貌梵相”、“不類世間所傳”。意思是說,他畫的羅漢,更像胡人,且誇張變形,奇崛怪異,使“見者莫不駭矚”!

摒棄完美的佛像

唐代的佛教繪畫,包括敦煌的壁畫。壁畫中的菩薩形象,通常是低眉垂首,特別的慈祥完美。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敦煌壁畫

五代以後,禪宗盛行,倡導“眾生平等、見性成佛、人人皆有佛性”。畫家們不再滿足於繼續畫完美的佛像,而是更喜歡畫不那麼完美的羅漢,畫

世俗的、生活化的羅漢。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貫休的畫就好像是禪宗“頓悟”的一個圖像暗喻。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這些佛像不再遙不可及,就像我們身邊看門的老頭或樹下乘涼的大爺。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在貫休的筆下,宗教神佛的形象置換為普通凡人的面孔,產生了巨大的視覺反差和張力,流露出畫家至真的性情。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後世佛像經典樣式

貫休的這些羅漢,高鼻深目、誇張變形,這種造型,成為影響後世的繪畫經典樣式。明代的丁雲鵬、仇英、陳洪綬,清代的宮廷畫家丁觀鵬等等,都直接師法過貫休。

貫休對日本繪畫也有很大影響。對比《十六羅漢圖》和《十六應真像》,明顯臨摹了五代貫休的羅漢特徵。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十六羅漢圖》vs《十六應真像》

日本宮內廳、高臺寺、東京國立博物館、根津美術館、藤田美術館等,都收藏有貫休的羅漢畫。當然,也是仿本居多。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十六羅漢圖》vs《十六應真像》


曾孜榮,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有20年藝術普及工作經驗,語言生動易懂,他的講解可以說是欣賞中國畫的入門捷徑。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精彩視頻

曾老師受邀參加今日頭條的“海綿演講”,獲得《2018年度氣質演講》獎,歡迎大家收看。

http://www.365yg.com/i6615468478902043144/#mid=1600160169939981

畫僧貫休和《十六羅漢圖》:佛法不離世間法,羅漢活像老大爺!

《洛神賦圖》裡的中國美學“源代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