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又被雙十一“坑了”

是不是又被雙十一“坑了”

【寫在前面】今年的雙十一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秀戰績的基本都是秀大盤數據,很少曬自己家店鋪數據,其中酸甜苦辣自知。為什麼雙十一再也不是塑造黑馬店鋪的雙十一,其實很簡單,時過境遷,時代不一樣了,紅利期已過,淘寶本來是需要導入流量的平臺,沒有自我造“血”功能,只能提高流量價值。這是淘寶的最大弊端,流量的封頂和外圍其他流量平臺的攔截已經讓淘寶遇到了很大的瓶頸。現在淘寶一直再提高數據化精細化運作,提高標籤權重和大數據能力來提升流量利用價值,這點本沒有錯,但是做互聯網生意就是流量在哪生意在哪,說到底一個互聯網企業最後拼的還是流量。咱們做淘寶的最後不也是拼的看誰能低價拿到高價值流量嗎,誰的流量越多誰就越有機會。流量獲取成本和價值確定未來。

第一:重新看認知雙十一,活在當下不要活在意念之中。

做電商永遠是流量,現在的獲取流量成本是越來越高,加上整個社會經濟的低迷,消費者的購買力下沉,流量的獲取難,流量價值越來越低是現狀,但是我們電商人要搞明白一件事要知道自己的流量在哪,如何獲取,怎麼獲取的問題。而不是靠什麼黑技術,黑玩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喜歡玩黑搜,黑搜養了一大批“懶人”,但放長週期來看黑搜這件事情,是不是上兩年靠運氣賺的錢,今年都吐出來了?今後嚴查會是常態,因為在這個平臺規則遊戲中,除了大促期間和公佈報表的時候需要你提供更多的GMV,其他時間你要準守平臺規則,否則就會讓你懷疑人生,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你還再刷就是還根本沒有了解系統規則,你還在用十年前的關鍵詞排名思維和坑產快速提高排名的思維去做淘寶,現在是推薦式流量,這點我在公眾號一直說,一直談就是很少有人能真正體會,你想想為什麼你現在的流量會被限制,比如搜索的爆發力度,手淘首頁的爆發力度,我的淘寶的爆發力度,甚至直通車,超級推薦,鑽展,花錢花不出去,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前面有篇文章給大家提過,標籤權重越高,你的流量就會被限制的越厲害,也就是流量會被分割的更小更精準,你要拿更多的流量就要入更多的標籤池且有很好的反饋。如果說以往的流量是有排名來影響的,現在的流量是有人群標籤來控制的,你流量爆發的精準度和流量爆發的體量大小,除了搜索關鍵詞以外就是人群標籤在控制。標籤鎖定了你的展現範圍也鎖定了你的流量大小及方向。有些同學說,怎麼今年你公眾號的文章全部再說標籤,我刷的效果也不錯啊,把標籤說的那麼神秘幹嘛,騙取培訓吧。這種質疑的聲音是有,我從不反駁,時間會證明一切,現在的一切種種都在向我預測的方向發展。

咱們簡單舉幾個場景,看你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比如說玩搜索,刷坑產也好,用我說的詞對人群測試人群標籤也罷,第一步就是想讓新品打上初始標籤,入池了就說明這個單品有了初始標籤,這個時候你補單的成交關鍵詞圍繞這個根詞和根詞擴展出來的帶有明確成交方向屬性的精準長尾詞去成交,你會發現來流量很快,為什麼?就是底層邏輯背後的購物意圖是一樣的,你的補單用坑產打開了展現入口,明確了流量方向。加上你圍繞一個根詞或者一個詞系去做人群畫像得到了聚焦,這樣遞增流量來的會很快。這是我們七維暴搜玩法中的基本邏輯,在這模型中也有入池,然後聚焦人群畫像拉昇。這是我們用人為模仿最底層的爆發模型。所以補單是一直有效果,難點是找刷手入池這部分和標籤流動這部分的解決,所以這種玩法伴隨著嚴查刷單和人群標籤的流動以及刷手本身號的問題,現在只能靠運氣吃飯。

標籤疊加玩法是基於詞對人準的原則測試出對的詞,詞對流量方向和成交方向就對,人群標籤測試精準就可以聚焦,入池,然後讓系統匹配推薦更多的這種精準標籤人群給我們看反饋就可以知道我入池和人群標籤對不對,對的化我就加大聚焦做點擊量的遞增來強化標籤,不對的化我在以性別+年齡段為核心基準做人群標籤的不斷測試和優化。針對來什麼流量渠道,我說過就看你怎麼處理人群標籤,是聚焦,還是拆分,處理方式不同,爆發的流量渠道不同,上面我也提到說了,手淘搜索,手淘首頁,我的淘寶以及直通車,超級推薦和鑽展都是推薦式流量。是你先畫出瓢,系統再根據你畫的瓢給你匹配推廣。

上面是推薦式流量體系,還不明白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就拿今天的雙十一來說,前期如果你不去圈人, 不自己主動拉流量,想雙十一當天引爆是很難的,很多同學不理解圈人,而是去拼命去搞坑產,感覺是有坑產有排名,只從有千人千面以來,搜索排名就已經退出來歷史舞臺,只有你圈的人精準活動當天才會爆發,只有你圈的人精準,系統才會根據你圈的人給你推薦更多的類似人群給你,就是含有你圈的人的包含的標籤。搜索就是去做這種標籤的精準化,精準再精準,聚焦再聚焦,首頁就去做這種標籤的精準和豐富化,不但精準,還要豐富,精準標籤越豐富越貨,找相識鏈接起來的包含標籤人群的體量才會越大,首頁爆發的數量體量才有保障,這是玩搜索和首頁針對標籤的處理和認知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懷疑我,但是請你嘗試後再來反駁我。我的淘寶,以及付費推廣也是一個標籤的遊戲。處理方式不同,爆發力度不同。聽上去是不是很簡單,其實是不難,但是你先要把標籤的流動性和人群流轉帶來的問題解決掉。肯定沒問題。

是不是又被雙十一“坑了”

第二:竹林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按說我們都是做電商的老人,其實都明白淘寶最近的變化,特別是2018-2019年這兩年變化疊加應接不暇,其實跳出來看看,一切變化不都是由於升級人群標籤帶來的變化嗎?從2018年4月直通車開始正式接入人群標籤,看人群標籤的點擊率和點擊量以來,搜索的變化也是由於標籤權重的提高,把搜索流量蛋糕切分的太小太細,我滿要拿這個搜索不是去做這個人群標籤池裡排名,而是去引導推廣測試人群標籤的精準性,讓系統推薦更多的類似和相似訪客。不是去用坑產推擠這個搜索關鍵詞的排名,是做這個購物意圖下的人群標籤畫像,畫像精準推薦的流量越精準,搜索的源泉才能被打開,源源不斷。是不是19年年初大家遇到的問題就是基礎屬性人群向定向人群轉移,讓系統推薦更多的類似相識人群進來,打開定向就是打開了系統推薦式流量的入口,只開基礎屬性人群還是在固有的池子裡圈人。現在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那麼。今年9月份推廣工具全面升級。特別4月份以來推出了超級推薦,超級推薦說白了就是鑽展裡面的單品推廣,鑽展是標籤工具,你說超級推薦是什麼工具,但是有一點超級推薦不是標籤優化工具,所以一定是你先測試和優化好人群標籤以後再去做超級推薦效果才槓槓的。其實大家仔細看看付費升級是不是也是針對人群標籤進行了升級,解決問題抓核心,核心問題看本質,一切的變化都是圍繞人群標籤來的,這次的升級就是提高了人群標籤的權重佔比和精準度,只要你人群標籤測試對點擊率才會高,轉化率才會穩定,只有你把基礎屬性人群找對測試對,才能保證你的初始人群標籤是沒問題的,轉向定向人群才能保障系統推薦的人群反饋精準,點擊率和轉化率高。這裡面最大的難點就是人群流轉的認知問題,以及週期性和時效性的問題,標籤是有周期性和時效性的什麼週期內完成從新客到老客的流轉是有極大的學問,如何讓高精準人群不流失,如果圈定更多的高精準人群以及打開系統推薦高精準人群底層邏輯模型,是我們鬼式高流量價值閉環鏈條的核心原理。

未來,只有圈更多的精準人群,才有更大的機會,不是花多少錢圈的問題,是你如何通過工具把人群標籤找的更精準更豐富的問題,機會永遠再標人群標籤上。很多同學把我們的課程自分類,七維暴搜玩法就是刷單不坑產的玩法,標籤疊加玩法就是付費推廣的玩法。歸類不錯,可以說最大的區別就在這,付費並不一定就花大價錢,付費不是來引更多的流量,而是測試出最精準的人群標籤,爆發最快的流量,這點你要搞明白,很多線上會員你也要想想我這裡說的話,為什麼我把一個單品分為幾個週期給大家講,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付費是為了流量爆發後的不付費,解決問題要先確定目的,然後再說時長和預算,單品推廣懂得坑產時代的遞增加法,更應該搞明白標籤疊加玩法時代的減法,減法是為了標籤的更精準,減法是為了受益的更大化。

2009年第一個雙十一,到現在已經第十個年頭了,10年一箇中週期(康波週期)越繁榮就是加快衰退的開始,週期背後的本質還是人性。購物慾已經被物質極其豐富性蓋過去了,賣的好的還是有溢價空間的品牌產品,品牌是什麼,品牌是面子,是虛榮,所以你看看雙十一能破億的都是些什麼品牌。所以後面一定要某局單品機會,時間差機會,你是做生意的,不是隻賺雙十一當天的錢,你看重的不應該是你做了多少個爆款,起了幾個鏈接,而是看每個鏈接給你帶來多大的受益,活在當天,不要再做白日夢,財富也是一天一天積累,所以思維先轉變,才能賺到錢。要不你永遠是做電商裡面的配角永遠做不了主。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永遠學習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建議大家有機會看下康波週期有關的文章或者書籍,希望通過週期的視角,看待你現在的行業和人生階段。謀定而後動。做天天賺錢的淘寶而不是賺一天錢的淘寶,還有淘寶從來沒有戰略虧損,講究這個的就是再給自己找藉口。做淘寶只有兩個玩法:賺錢的淘寶店玩法和不賺錢的淘寶店玩法。

是不是又被雙十一“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