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道德經》中發現了“鍵盤俠”

《道德經》和“鍵盤俠”前後相差2600年,前者是中國哲學源頭,後者是流行文化中的負面詞彙,為什麼說他們之間有些關係?請往下看。《道德經》全篇多次提到“無為”的哲學思想,有一處如下: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這段話通常翻譯為:不用出門,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走得越遠,知道的越少。所以,聖人不探索就能知道,不用看就能明白,不實踐就可以有所成就。

(聽起來不錯啊,不幹活就能有成就。我相信老子為了方便傳播自己的哲學思想,應該不會刻意製造閱讀障礙、不會刻意阻礙信息傳遞效率,也就是說,他的表述儘可能使人易於接受,因此姑且認為上述翻譯基本無誤。)

我在《道德經》中發現了“鍵盤俠”

呆在家裡?無所不能?你不覺得這幾句描繪的就是“肥宅”的日常行為模型和“鍵盤俠”的人生觀嗎?

那些能力平平的“鍵盤俠”們,不願融入社會正常交流,卻選擇在鍵盤前證明自己通曉天下大事、無所不知,裝的像個聖人一樣。《道德經》這段話,難道不是有他們的影子嗎?

我在《道德經》中發現了“鍵盤俠”

有意思的是,當時這些話用來描述聖人的哲學思想,而現在用來描述“鍵盤俠”很是恰當。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