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关注“比肩教育”,以未来的眼光看教育,以实操的思想做教育

孩子上学后,大部分家长都开始建立起另一个习惯,那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替孩子安排好除学习外的一切事情,但这种看似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的善意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自我学习的习惯,更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同时,父母也会感觉筋疲力尽。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已的经验与阅历比孩子要多得多,替孩子可以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孩子自己决定,很容易出现错误,而只要有一个决定出了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暂且不论家长给孩子独立空间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主导了孩子的绝大多数生活与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家长逼孩子去学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去做强迫性的学习任务,即使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付出了代价,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会变得紧张,孩子被剥夺了对自我学习的控制感,依赖性会增强,自主意识会降低,自我驱动力不足,学习自然无法,或者不愿意自己独立完成。

如何才能让孩子建立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呢?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首先是孩子玩得太少,学的太死。

刚上学的孩子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没有概念,而是依然沉浸在对自我世界的幻想中,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探索中,这也许才是孩子意识中最重要的事情。

减少孩子玩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把所有精力强制用到学习上,就算孩子喜欢学习,也会因为降低他们的自我控制感,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空间与兴趣被家长左右,反而容易失去自己探索世界的自由与动力。

如果孩子能在学习之前或之后有自己的娱乐空间,他们可以选择玩什么和如何玩,就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学习起来也会更加专注。

其次,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对自身价值的探寻。

随着孩子对物质生活条件要求的越来越高,孩子变得越来越重视外在与金钱,忽视了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孩子一直拼命往前赶,却很可能并不清楚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就会导致之后的迷茫和失控感。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孩子重新获得学习的主动性呢?

1.成为孩子的顾问,而不是监督者。

孩子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愿意提供帮助或者给出建议,但是孩子的任务还得要他自己完成。“成为顾问就意味着彼此是合作的关系,为对方塑造安全感,培养主动性,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管控。”

2.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

让孩子对学习计划与内容进行自我制定、选择和决定,让孩子自主自己的时间,接受孩子的决定,有利于让孩子为了回报家长对自己尊重感,更会主动的遵守自己规定的学习计划与内容。

3.在孩子提出需求时提供帮助?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不要轻易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尽可能自己进行思考,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当孩子提出需求时,再介入孩子遇到的困难中,带着同情心去倾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诸如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出现困难的原因与瓶颈等,而不是直接进行帮忙。

4.不要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们在轻松的状态下会有很强的自主性,自主性正是形成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内疚或愤怒,不要过于情绪化。当孩子学习表现的不够积极的时候,不要表现得比他们更烦躁,更苦恼,一味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

5.让孩子感受“心流”。

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做到最好,并将这种积极的体验延续到学习中,这就是心流。孩子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事情来产生自我激励,家长需要支持孩子对兴趣爱好的深层次追求,孩子的自信度提高,自然对学习也会产生相应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